第20章 榮辱(十九)
- 官場反腐小說近年雙佳:《榮辱》+《黃金歲月》
- 楚魚 漠野蕭成
- 8533字
- 2021-11-17 14:36:22
宏東省部署“轉作風、調結構、穩增長”活動,省級領導帶隊分頭對全省10個市開展專項督查。省政府辦公廳督查處從省直20多個廳局抽調人員,組成高規格的督查組。
這是葉知秋任督查處處長后承接的第一項重大活動。他深感責任重大,多次開會研究部署,反復考慮每個細節,完善專項督查活動方案。
看起來簡單的督查方案,卻需要處處考慮周到。省政府辦公廳慣常做法是,領導定好視察時間、地點,由辦公廳通知當地市政府辦,由市政府辦做好初步方案傳真給辦公廳修改,呈報領導審閱,最終敲定行程。當然,有時領導到了市、縣,根據視察、調研的實際情況,可以再作調整。因此,行程安排既要做到環環相扣,不留疏漏,又不能定得太死,要留有余地。
凡是省級領導帶隊的督查,督查方案必須報分管副省長審定。在送秦明審閱之前,葉知秋再次把督查方案的每個環節推敲一遍,確認沒有什么紕漏后,才將方案呈報給秦明。
秦明仔細審看方案,在出行時間、接待安排、視察場所等環節,與葉知秋細細商量。秦明用紅鉛筆將葉知秋名字寫在孔坤之那個組,說:“知秋,你陪孔坤之同志吧,擔任聯絡員,對你是個鍛煉。”
葉知秋連聲道謝,明白秦明是一番好意,給他一個接近孔書記的機會。秦明不知道葉知秋與孔坤之因書結緣,早已成為“忘年交”。
秦明叮囑葉知秋:“孔書記這次到景江市、南嶺市的視察內容,都是他自己定的。我們要做好沿途的銜接和服務工作。孔書記喜歡坐大車,辦公廳派一輛考斯特車,隨行省直廳局的同志一起坐大車。另外派一臺越野車,新聞單位的記者坐越野車。你直接與廳后勤中心聯系調配車輛。”
第二天,天氣晴好。上午8點30分,一輛考斯特車、一輛豐田越野車停在一號樓前坪。葉知秋忙著與陸續到來的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等部門的廳局長打招呼。陪同省紀委書記下市、縣視察,廳局長們都很自覺地提前15分鐘到達候車地點。
招呼完這些廳局長,葉知秋又清點起新聞媒體的記者。《宏東日報》、民生網的記者早早到了,只有省電視臺的記者遲遲未到。葉知秋一看表,離預定的時間只有5分鐘了,他撥通了省電視臺安排的記者電話,質問:“你們到了哪里?車隊就要出發了。”
電話里是一個女孩兒的聲音,語速很快地說:“領導,有點堵車,我們馬上就到。”過了一會兒,葉知秋看到一個身材高挑,衣著時尚的漂亮女孩兒帶著一個攝影記者急匆匆地跑了過來。女孩兒看到葉知秋,調皮地吐吐舌頭,不好意思地說:“我是省電視臺的蔣雨霖,對不起,對不起,遲到了。”葉知秋看她一副賣萌的神情,斥責的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8點30分,孔坤之準時到達。孔坤之拎了個茶杯上車,葉知秋早已將他的公文包、行李箱放到車上。豐田越野車在前面開道引路,一行人浩浩蕩蕩向景江市駛去。
上車的時候,孔坤之和廳局長們打了個招呼,然后在考斯特車的前排貴賓座坐下。這輛考斯特車在司機后排安放了一張桌子,方便領導在車上批閱文件。孔坤之獨自坐在那排座椅上,微閉著眼,一句話都沒有說。因為他不說話,廳局長們也不方便放聲交談,多數人瞇眼打起盹來,車里的氣氛就有些沉悶。
開考斯特車的師傅是機關的老司機,擅長處理這種局面。他打開車載CD,一曲優美動聽的鋼琴曲如溪水般流淌開。司機老練地調好音量,既讓領導們聽得清楚,又不至于太吵,影響他們低聲交談。
一車人休息,葉知秋卻沒有閑著。他一邊與景江市政府辦聯系,一邊在心里推敲著行程的各個環節。他將手機調到靜音,發短信與景江市政府辦再次確認出高速路口的位置以及到達的時間。別看這是小事,小事往往決定成敗。省城到景江市的高速路有兩個出口,一個是景江東,一個是景江南。以前就有一個省領導下去視察,從辦公廳綜合處臨時點了一個副處長跟著跑。結果這位副處長把下高速的路口搞錯了,市委書記帶著一班人早早地候在景江南,而省領導的車隊卻在景江東下了高速。省領導倒沒說什么,可回來后辦公廳即把這個副處長給調離了。
這個典故辦公廳人盡皆知,因而葉知秋不敢有絲毫松懈。商定好的出站口是景江南,10點準時到達收費站,葉知秋遠遠地看到收費站路口排了一長溜等候的小車,才放下心來。
出了收費站,不等考斯特車停穩,景江市委書記陳大年帶著市長向長河、人大湯主任、政協魯主席立即迎了上來。
孔坤之沒有下車,隔著車門與迎客的幾位揮了揮手,算是盡了禮節,說:“大年同志、長河同志,你們上車。”
倆人哈腰撅臀上了車。孔坤之示意陳大年坐到自己身旁,陳大年連忙說:“我坐后排,不能擠了您。”
孔坤之說:“客氣什么,你坐到前排好向大家介紹情況。”
陳大年就不再謙讓,坐了半個屁股,轉過身子向車上的各位廳局長介紹起景江市。向長河則到后面找了個空座坐下。
景江市本來就是宏東省的老牌經濟強市,人口多,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在招商引資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省內外乃至海外有不少大型企業都愿意在景江投資建廠。陳大年口若懸河,對景江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重點項目一一介紹,既有數據又有事例,說得車上各位廳局長連連點頭、贊嘆不已。
車隊很快就到了賓館。陳大年請示孔坤之:“孔書記,是不是請各位領導先回房間洗漱一下再聽匯報?”
孔坤之點頭,笑著說:“客誰主便。我們到了你的地盤,當然就得聽你的呀。”
一車人笑了。陳大年急得直擺手:“不敢、不敢,我們可都是聽您的!”
下了車,兩個身材高挑、漂亮可人的禮儀小姐給孔坤之遞上鮮花,聲音甜美地說:“歡迎領導蒞臨景江市視察指導!”
孔坤之接過花,表情不悅地說:“大年同志現在越來越洋派,還送起鮮花了。”
省財政廳廳長錢有為打趣說:“孔書記,大年書記在與國際接軌,國外正式場合都要獻花。”
陳大年在一旁滿臉堆著笑,像尊彌勒佛。市接待辦的人立即將各位廳局長的房卡送上,酒店服務員將行李分頭送到房間。
葉知秋一直跟在孔坤之身后,陳大年向他問了個好,握手時特意搖了搖。在這種場合,陳大年不便表露出與葉知秋熟悉,但又不冷落他。
孔坤之住的是一個行政套間,陳大年、向長河陪著進了房間。葉知秋跟進來,給孔坤之的水杯續上水,又給陳大年、向長河各沏了杯茶,退了出去。
孔坤之沒有配秘書,葉知秋就充當起秘書的角色。作為領導秘書,最需要把握的就是,既給領導留下一定的私人空間,又要讓領導隨時能夠找到自己,在第一時間內準確領會領導意圖,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正確反應。
葉知秋站在門口等候。孔坤之簡單洗漱好,坐在沙發上與陳大年、向長河隨意聊了會兒。看時間差不多了,陳大年請孔坤之到會議室去。三人欲出房門,葉知秋立即進屋,將孔坤之的茶杯與公文包拿在手里。
匯報會結束,已到了12點。因為中午要休息,中餐就吃得簡單。說是簡單,其實陳大年暗中頗動了一番心思,菜的檔次看起來不算太高,但都做得很獨特,下的功夫很不簡單。一眾來賓吃得都很舒服。原本還要上酒的,但被孔坤之阻止了。
陳大年提醒大家:“下午3點現場參觀,請各位領導準時到大廳集合。”
吃過飯,眾人各自回房間休息。葉知秋陪孔坤之進了房間,說:“您中午休息一會兒,2點50分我過來請您。”將孔坤之安頓好后,葉知秋回到自己房間將手機鈴聲調到2點40分。陪領導出差,除了考慮好接待的各個環節,尤其要注意在時間上不能誤點。葉知秋雖然調了鬧鈴,卻怕睡過頭,衣服也不脫,靠在床頭打盹。
2點50分,葉知秋到了孔坤之門前,聽到里面有動靜,估計孔坤之穿好衣服了,才敲門請他下樓。
眾人都在樓下大廳等候。依次上了車,陳大年向孔坤之報告:“下午先參觀日升機械生產基地,再到景陽煤礦看看。”
日升機械上了福布斯排行榜。這家企業生產重型機械設備,主打產品是挖土機、攪拌機、隧道鉆機等大型機械,因為技術領先和質量一流,產品暢銷世界各地。這家企業是省內的明星企業,崛起與發展堪稱傳奇。十年前,日升機械還僅是一個生產機床零件的鄉鎮企業,短短幾年內,企業呈現幾何式爆發增長。恰逢國內拉動內需,重點工程項目多,大型機械生產設備供不應求,日升機械又瞄準時機上市,一躍成為國際頂尖的機械裝備制造企業。
陳大年介紹說:“我們引進這個企業費了不少功夫。雖說只是一個攪拌機生產分廠,也是反復磋商、多次洽談,最后在曾牧南省長的支持下才落戶景江。我們把工業新區最好的地段劃了800畝地給企業,政府負責搞好水通、電通、路通和場地平整,確保企業當年簽約當年建成當年開工投產。”
孔坤之問:“企業效益怎么樣?”
陳大年回答:“日升機械投產后的效益很明顯。去年納稅八千萬,今年估計能達到一個億。”
孔坤之點點頭:“地方經濟要快速發展,就要多引進發展后勁足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引入的成本高一點沒關系,發展后勁靠什么保障?就是靠前期的投入作保障。”
一席話說得眾人點頭。向長河挨葉知秋坐著,低聲說:“市里給企業的地價是每畝地三萬塊錢,辦好相關手續市財政倒貼了一千多萬。公司老總迷信風水,不但請了大師在地上看,還開了架直升機從天空鳥瞰,看到工業園區背面環山,前面有條河,是個聚財的寶地,才決定在這里建分廠。”
葉知秋不便發表議論,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一進廠區,只見彩旗飄揚,懸掛著一條巨型橫幅,寫著“熱烈歡迎省紀委孔書記一行蒞臨視察指導”。廠區門口滿滿排了六行縱隊,員工們穿著整潔的白襯衣、黑西褲,個個精神飽滿,鼓掌歡迎。
一個戴著眼鏡,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迎上來,緊握著孔坤之的手說:“孔書記,熱烈歡迎,好久沒見到您了。”
孔坤之握著他的手說:“王總好啊,最近又到哪里周游世界去了?”看樣子,倆人熟悉得很。
葉知秋清楚,像日升機械這種成長如此迅猛的企業,必然與政界有密不可分、錯綜復雜的關系,企業高層與省領導的關系非同一般。
王總說:“這陣子在新加坡談一個合作項目。聽說您要來視察我們的景江分廠,我昨天特意趕回來。公司準備在新加坡建設東南亞最大的重型機械生產基地。”
孔坤之說:“我們是老朋友了,你還特意趕回來干啥?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嘛。景江市這家分廠效益還可以吧?”
王總回答說:“還不錯,去年正式投產的,今年生產和經營都進入了正軌。這得感謝景江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領導,景江市的投資環境非常好,我有切身感受,這么好的投資環境一定會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王總果然見多識廣,場面的話講得十分漂亮。聽他的一番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里來的領導在做報告。這種場面話,大家都喜歡聽,非常應景。
一行人參觀生產車間,所到之處一片繁忙,充滿勃勃生機。孔坤之連連點頭,鼓勵王總一番。從車間出來,原來站在廠區門口的歡迎隊伍又早早地等候在車間門口,依然是整齊劃一地站隊、訓練有素地鼓掌歡送。
大家依次上了車,王總一臉微笑地站在車旁揮手示意,目送著車隊遠去。
參觀完日升機械,孔坤之頗為感慨地說:“你看看人家管理的企業,比我們的國企管理強到哪里去了!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層面都井然有序。這是私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明顯超過國企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產品、企業管理、企業文化才是企業保持生命力的三要素啊!”
車隊很快到了景陽煤礦。這是一家20世紀80年代的國有中型煤礦,年產煤110多萬噸。十多年前這家煤礦因生產經營不善瀕臨倒閉,但調整了廠領導班子后,全廠上下勵精圖治,又時逢煤電漲價,產出的煤供不應求,煤礦效益迅速扭虧為盈。
孔坤之在會議室聽了煤礦黨委班子的匯報,很受感動,說:“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能賺錢就能更好地凝聚人心。景陽煤礦有個堅強的黨委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絕處逢生,煥發生機,不容易啊。景陽煤礦的經驗值得好好總結。”感慨過后,他提出下井看看。
這個提議讓李礦長很為難,說:“礦井有一百多米深,里面的環境很艱苦,領導們還是不用下去了。”
陳大年試探著說:“孔書記您就到廠區看看吧,下井需要的時間比較久。”
孔坤之卻擺了擺手,堅持要下井體驗一下。葉知秋擔心安全問題,悄悄地問李礦長:“下井安不安全?如果出了事,誰也負不起責啊!”李礦長悄聲說:“安全沒問題,只是井下黑乎乎的,又臟又潮,沒有什么好看的。”
陳大年見孔坤之堅持要下井,便吩咐煤礦火速安排。下井對煤礦工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對于這些廳局長們來說,倒還是個稀罕事。孔坤之第一個帶頭穿上煤礦工人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幾個不太情愿下井的廳局長也只好照辦。隨行的電視臺記者立即將這些現場感很強的畫面拍攝下來。
大家進了礦井電梯,電梯開動后雖然噪音很大,倒也平穩。孔坤之表情平靜,不時地問一些問題,李礦長一一回答。葉知秋發現,孔坤之非常熟悉經濟工作,問的問題很內行。
下到采礦區,李礦長在前面帶路,一邊介紹著生產情況,一邊給大家講解安全生產常識。
孔坤之邊聽邊點頭,說:“煤礦企業一定要注意生產安全,如果出了生產事故,企業受損不說,導致工人傷亡、家庭破碎,那就是天大的事情。我們說以人為本,人的生命安全才是根本,所以說,安全生產大于天,礦工兄弟就是煤礦發展壯大的根本。”大家齊聲稱是。
迎面碰到一隊正要返回地面的礦工,孔坤之親切地拉住一個礦工問長問短。那礦工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陣勢,顯得不知所措,李礦長告訴他這里省里來的領導,來看望礦工兄弟們。礦工老實巴交,問一句答一句,自然不可能像王總那樣口若懸河,有時候還吭吭哧哧答不上來,只是憨笑。孔坤之卻不在意,噓寒問暖,還提起自己在鋼鐵廠上班時的光景,看起來仍沒有淡忘與工人兄弟的階級深情。倒是苦了省電視臺的攝像記者,扛著攝像機縮著身子貼在礦壁上拍攝。
見差不多了,陳大年趕緊請孔書記一行升井,他開玩笑說:“這可是景陽煤礦建廠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下井隊伍了。注意啊,大家從這里開始,就要高升了。”這幾句話把廳局長們逗樂了。
有了進企業、下礦井的體驗,大家的情緒都有些興奮,在車上議論一番,到了餐桌上還意猶未盡。
吃過晚飯,陳大年、向長河陪孔坤之散步。葉知秋注意到有兩三個廳局長似乎也想陪陪孔坤之,但看到書記、市長在一旁陪著,就知趣地散去了。
錢有為似乎要故意表現自己與孔坤之關系不一般,大大咧咧地說:“孔書記您要布置工作,我就不在這里現眼礙事了,改天再約您打羽毛球。”孔坤之笑著點了點頭。
孔坤之在前面走,陳大年、向長河一左一右地陪著。葉知秋有意識地保持一段距離,跟在后面。
別看陪領導散步,學問深著呢。陪領導散步,就是和領導近距離交流。白天領導要坐主席臺、要出鏡、要講話,一整天下來沒有多少空閑時間,講的都是些場面話,只有等一天公務活動結束了,才會安靜下來,恢復本來面貌,說的話自然人味多于官味。這個時間段,是領導最真實的時候。
散步時,與領導保持多遠的距離,也頗為講究。主陪人跟在領導左右,略退半步為宜,這樣既方便與領導交流,又避免與領導并駕齊驅的嫌疑。而秘書、工作人員,最好是后退三四步跟在后面,既不聽領導們的談話,又能隨時聽候領導的招呼調遣。
孔坤之走得很快,圍著賓館花園繞了幾圈。幾圈下來,陳大年、向長河都氣喘吁吁,而孔坤之仍然面不改色。倆人就夸孔書記身體棒,孔坤之笑笑,有些得意地說:“你們工作忙、應酬多,要注意鍛煉身體。市里的工作千頭萬緒,你們能用來鍛煉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如果不安排好就更沒時間,長期下去身體會出問題。”
身材矮胖的陳大年揩了揩臉上的汗,說:“孔書記您說得對,我們在辦公室、會議室、車里、家里都是坐得多,站得少。其實我還特意多走路少坐車,可我還是見風就長、喝水都胖,體重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全市GDP的增速。”
孔坤之聽了哈哈大笑,說:“所以說,要注意身體嘛!同志們,身體可是工作的本錢啊!”他一邊快步走,一邊傳授著自己的養身秘訣。這時候的孔坤之,似乎不再是省紀委書記,而是一個知心大哥。
又過了半小時,孔坤之看了看一身大汗的陳大年、向長河說:“你們回去休息,我們明天去南嶺市,吃過早飯就往南嶺趕。省里對景江市很關注,你們身上的擔子很重啊,一定要注意社會大局穩定和諧,不能出事。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大事。”
孔坤之的叮囑語重心長,陳大年、向長河點頭不已。
三人步入賓館大堂,孔坤之要陳大年、向長河留步,倆人本想陪同送進房間,但孔坤之堅持不讓。跟在后面的葉知秋連忙說:“陳書記、向市長忙了一天,你們回去休息吧,我送孔書記進房間。”陳大年、向長河只好作罷。
葉知秋陪孔坤之進房間。亮了房燈,他注意到孔坤之額頭滲出了汗珠,燈光下,一臉的疲憊,與剛才散步時健步如飛的樣子判若兩人。
葉知秋心想,這真是個倔強而好強的老人,上了年紀就是不服老,倒像毛頭小伙子樣喜歡爭強好勝。今晚的運動量明顯超過了平時。孔坤之平常散步就四十來分鐘,今晚帶著陳大年、向長河硬是快步走了一個多小時,直到陳大年、向長河吃不消了,他才止步。
孔坤之坐在沙發上,問:“知秋,你家李曉蕾還好吧?我住院那一陣子,讓她費心不少,記得回去問個好。”
有人情味的領導,總能用只言片語打動下屬。葉知秋見孔坤之主動提起李曉蕾,心里感動,說:“好的,我一定轉達您的問候。”
孔坤之露出倦容,說:“你當了督查處長后,好久沒有到我辦公室來聊天兒了。最近看了什么好書沒有?”
孔坤之與葉知秋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讀書,他涉獵極廣,經常推薦讀過的好書給葉知秋。葉知秋最近忙于事務性工作,看書的時間少了,便說:“最近沒怎么讀。事情較多,人忙起來心也靜不下來。”
孔坤之說:“閱讀是一種生活習慣。再忙,也要抽空兒看看書、思考思考,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葉知秋點頭,說:“孔書記,您今天也辛苦了,早點休息。明天的行程安排是吃過早飯就出發,趕到南嶺吃中飯,下午考察后開座談會,你看行嗎?”
孔坤之表示同意,起身洗漱去了。葉知秋告辭回到房間,洗完澡,正準備睡覺,門鈴響了。他有些惱火,打開門一看,卻是陳大年站在門口。
葉知秋連忙請陳大年進房間。陳大年滿臉堆笑,坐到沙發上,問:“省里領導的作風就是務實,節奏抓得太緊。孔書記休息了吧?”
葉知秋點點頭,說:“孔書記作息時間很有規律,喜歡安靜,沒有特別的事情,我們一般都不會打擾他。”
陳大年說:“是啊,他抓工作這么雷厲風行、細致務實,真是令人佩服。”
葉知秋給陳大年倒了杯茶,端到他手上。陳大年接過茶杯,笑著說:“知秋處長,上次香格里拉酒店陪尹行長吃飯后,好久沒見面了。這次你能到景江來,我是打心眼兒里高興啊,白天陪同的人太多,不方便和你多打招呼。”
陳大年主動提起上次聚會,葉知秋就順著話說:“是啊,日子一晃就過去了。力志還經常提到你,說你對他挺關照的。對了,來之前我和力志聯系了一下,他說在外面出差。”
陳大年說:“對,力志同志外出參加一個招商引資會。他到景江后角色調整得快,很快熟悉情況,工作有起色,干部群眾都比較認可,所以讓他破格提拔為副市長。”
葉知秋說:“我知道,是陳書記關心的結果。力志既是我的老處長,又是我的好兄弟,請你繼續培養。”
陳大年點頭,問:“孔書記這次來,除了景江、南嶺,還會到其他地方轉轉嗎?”
葉知秋說:“其他地方應該不會去了。這次時間安排得緊,在你這里還安排住一晚,到南嶺可能沒時間住了,還得趕回省里。”
陳大年說:“知秋老弟,現在的工作難搞,標準高、壓力大、追責嚴,我們在基層打拼不容易。你在孔書記身邊,有機會還請你多多美言啊!”
葉知秋連連拱手說:“陳書記您言重了。景江市這幾年社會經濟發展勢頭不錯,上下口碑都好,領導們心里有數。”
陳大年“嘿嘿”笑了幾聲,壓抑著得意說:“事情倒是做了不少,離領導和群眾的期盼還有距離,差距還很大。今年我們定的目標是經濟增長、財政稅收等各項指標要在全省10個市保二爭一,壓力山大啊!”
聊得差不多了,陳大年說:“知秋老弟,你們這次下來,人多眼雜,我不便表示心意。下次再到省里專程拜訪。你不要覺得俗氣,我們兄弟之間來日方長。”
一個市委書記深夜來跟自己聊一堆好話,殊為不易。葉知秋表示感謝,陳大年拱拱手告辭而去。
葉知秋送他出門,隱約看到向長河等候在走廊盡頭。關了門,葉知秋心想:陳大年、向長河也不容易,這么晚了還守候在賓館拜訪各路神仙。這些廳局的頭頭腦腦都手握著資金、項目,平常請都請不來,這次能到景江來,陳大年自然不會放過聯絡感情的好機會。
這時葉知秋手機響了,高振宇在電話那頭說:“知秋,你明天陪孔書記過來,對吧?省政府辦公廳已經將行程安排傳真過來了,明天趕到南嶺吃中飯,下午看現場、聽匯報,能不能爭取住一晚?”
葉知秋說:“孔書記后天下午有個重要外事活動,曾牧南省長委托他參加,他可能會趕回去。你們把參觀的單位準備好,匯報簡短一點。到時看情況爭取住一晚上,第二天上午趕回去,只要不誤了外事活動就行。”
高振宇問:“在景江市看了什么單位?”
葉知秋說:“看了日升機械生產基地和景陽煤礦,孔書記看起來還比較滿意。這次我們帶了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部門的領導,你們有什么具體困難可以提出來,讓孔書記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
高振宇說:“好的,我馬上將這些情況向崔書記報告。知秋,你提供的這些信息,太及時、太重要了,謝謝!”
葉知秋笑著說:“舉手之勞,客氣什么?”
高振宇說:“上次你陪歐陽處長來南嶺,來去匆匆。這次來,爭取住一晚,我好好陪你喝幾杯。對了,江麗麗聽說你來了,要約你聚聚。”
葉知秋一怔,說:“看情況吧,如果有時間,可以見個面。”
掛了電話,已過夜里12點了,葉知秋倦意涌上來,正巧看到景江市電視臺重播本地新聞,頭條就是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孔坤之一行深入企業、煤礦視察指導工作。孔坤之在鏡頭面前和藹樸素,與企業員工、煤礦工人親切交談,陳大年等人就像小學生似的簇擁在周圍。這條新聞長達七八分鐘,葉知秋看著看著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