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節奏
- 朱恒源 楊斌等
- 1246字
- 2021-11-12 17:47:01
序
博采眾長,自成一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眾多中國企業的成功密不可分。那么,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眾多企業,其成功背后的管理因素是什么?對中國企業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為全球范圍內更多的企業借鑒,讓中國企業經驗的結晶融入全球管理知識的寶庫,這是中國管理學界的歷史機遇,也是中國管理學者的歷史責任。
深感于提煉中國企業管理經驗的重要意義,2005年,我和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的陳清泰同志,以及時任中國企業聯合會(簡稱“中企聯”)副會長的蔣黔貴同志共同商議,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企聯和清華大學,共同開展“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以總結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發掘關鍵的管理因素,探究有代表性的中國領先企業的成功之道。
1983年1月,時任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的袁寶華同志,曾就如何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出了“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針”[1]。我們在“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中也發現,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企業,多方汲取國際經驗,并結合國情和企業實際不斷創新,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管理實踐,涌現出一批有較高管理水平和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這就為開展既獨具特色,又有普遍意義的管理研究提供了豐富的養分。在項目研究總報告中,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梳理和概括,提出了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受到企業界和學術界的關注。
本書的作者朱恒源同志和楊斌同志都參與了這項研究,楊斌教授還主持撰寫了理論研究總報告。項目結題之后,他們持續關注中國企業在動態復雜環境下的管理實踐,從創新、戰略和組織等多個角度展開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最近,他們把相關成果進一步提煉成為通用的戰略分析框架,并針對企業界的需要進行重新整理和表述,形成了這本《戰略節奏》。這本書是“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的后續成果,它植根于中國企業的實踐,但提煉的概念、分析框架又不失一般性,可供所有在動態復雜環境下經營的企業參考。
只有在“以我為主”的立場下去博采眾長,去融合提煉,才可能自成一家。中國企業管理實踐如此;中國的管理教育發展、管理學科建設,也當如此。以管理研究為例,中國的管理學者,從全面學習國外的理論、方法入手,積極主動地對中國企業的實踐進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獲得創造性的新發現,從而發展新的管理理論,對世界管理學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這本《戰略節奏》,不僅從傳統經典的管理理論中汲取了養分,而且總結了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是“十六字方針”在管理研究領域的最新嘗試。兩位作者在長期的學術生涯中,既積極博采眾長,又努力自成一家,其研究結論或可商榷,其研究影響可待彰顯,但其執著為學的精神,值得鼓勵。
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第五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工商管理學科召集人
[1]參見袁寶華.袁寶華文集 第一卷:文選(1946年8月—1980年9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