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節奏
- 朱恒源 楊斌等
- 1956字
- 2021-11-12 17:47:06
第三章
跟蹤產品市場成長
創業最怕就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馬云
在2010年的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百度CEO李彥宏,以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首度公開對話,圍繞競爭格局、企業成長、IT新技術展開“針鋒相對”的討論。當主持人問他們對當時初露端倪的云計算有何看法時,三個人表達了截然相反的觀點。[1]
李彥宏認為,云計算無非是“新瓶裝舊酒”。十幾年前,IT界討論服務器和客戶端的關系,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主要工作由服務器完成,客戶端會越來越“瘦”、越來越輕便。李彥宏覺得云計算不過對這個理念的又一次表達,并沒有什么新東西。像搜索、E-mail這樣的服務天生就是由云計算方式實現的。“但是如果現在是一個傳統軟件產品,想用云計算方式多賺點錢,我感覺這個活會比較累。”
馬化騰覺得云計算是一個很好的理念,但實現還需要時間。現在還太超前。未來公司的各種業務軟件都在云端處理,計算能力、處理能力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基礎的公司設施,恐怕要經過“幾百年”才能實現。現在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相比之下,馬云則對云計算充滿了戰略緊迫感。
“我最怕就是老酒裝新瓶的東西,你看不清他在玩什么,突然爆發出來最可怕。假如從來沒有聽說的,這個不可怕。雅虎當年做搜索引擎,然后谷歌出來了,雅虎的很多人認為跟我們也差不多,后來幾乎把他們搞死。”
“所以一個新的東西出來后,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關注一下,可能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我們自己公司對云計算是充滿信心,也充滿希望的,我們不是覺得又找到一個新的礦產,我們阿里巴巴擁有大量消費數據、支付寶交易數據,我們覺得這些數據對我們有用,但是可能對社會更有用,比如我們從小企業的信息掌握到整個中國經濟、世界經濟的問題,將消費者數據給制造業,讓它們生產出更好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如果能夠把這個數據分享給社會,那將是很有用的。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做這個,百度、騰訊就會把我們趕出電子商務門口。所以這是客戶需要,如果我們不做,將來會死掉。”
就在2010年過后的幾年時間,云計算爆發式增長。從2009年起,全球市場維持了15%以上的增長,中國市場的年增長率超過40%。到2014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2]。阿里巴巴的云計算公司——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專注于提供安全、強大的計算和數據處理服務。阿里云的客戶包括中小企業、開發人員、大企業以及阿里巴巴的用戶。
和李彥宏從技術的角度,把云計算理解成新瓶裝舊酒不同,在馬云的頭腦里,云計算是“一種分享,數據的處理、存儲并分享的機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盤活”阿里巴巴海量的用戶數據和交易數據。阿里巴巴和淘寶上的中小企業客戶天然地就是阿里云的早期目標客戶。IT建設和運維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一筆很大的投入,很多時候由于難以吸引合適的人才,糟糕的公司IT設施和網站還會起到反作用,會降低用戶的滿意度并且增加員工的抱怨。另外一個常見的現象是,成長型企業的IT能力增長緩慢,遠遠跟不上業務的發展速度。市場上針對中小企業提供優質IT服務、網站建設的廠商并不多。于是中小企業不得不分心投入極大的精力和資源在IT設施上疲于應付。淘寶上的賣家有很多都是這樣的中小企業。阿里巴巴熟悉它們的業務,有交易的數據,阿里云提供動態的數據采集、整合分析和網站建設對于它們來說非常適合,這樣大大減少了互相磨合的成本,還能充分開發已有的交易數據。這樣會降低IT投入成本,提升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方便地找到早期用戶,阿里云更不缺少的是應用場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平臺對IT能力的需求快速增長。“雙十一”高速的增長也是阿里云成長的契機,巨量交易的背后是阿里云的支撐。2016年天貓“雙十一”,每秒鐘交易峰值達到17.5萬筆,每秒鐘支付峰值達到12萬筆,這都創造了新的紀錄。相比2009年,增長了數百倍。這是世所罕見的成長速度。阿里云抓住市場發展的機遇,飛速發展,2015年增速迅猛,第四季度增長高達126%,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云計算平臺。現在阿里云是國內最大的云計算公司,市場份額超過30%。客戶既有淘寶上的中小企業、初創公司、個體開發者,也有中國石化、中國移動這樣的大公司。客戶橫跨電子商務、工業、交通、政務、金融、保險等多個領域。
騰訊和百度隨后相繼進入云計算領域,先后推出云計算產品。和阿里云相比,已經晚了3年,想撼動阿里云的市場地位已經相當困難了。
新的商業機會剛剛興起于青萍之末的時候,大多數人是看不見的;當它破土而出的時候,丑小鴨的樣子,總會讓人看不起;等它以罕見的速度快速成長起來的時候,讓人看不懂;到市場中的企業被趨勢裹挾不得不投入其中的時候,已然跟不上了。

對待新事物,就怕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1]騰訊科技.馬化騰李彥宏馬云首次對話:一小時掌聲不斷[OL].2010-03-28[2018-03-10].http://tech.qq.com/a/20100328/000074.htm.
[2]資料來源:中銀國際、中移動研究院、中銀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