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青少年的史記3:縱橫之道(彩圖版)
- (西漢)司馬遷著 劉亞平改編
- 4321字
- 2021-11-12 18:01:13
第一章
春申君雄辯相楚國
名師導讀
楚懷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國攻打楚國,占領楚國八座城池。秦昭王假意要與楚國休戰(zhàn)講和,寫信約楚懷王赴武關[1]訂立盟約。楚懷王不聽昭雎勸阻,前往武關赴約,被秦國扣留,當作人質(zhì)要挾楚國。
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后,楚國迎回在齊國做人質(zhì)的太子,擁立為新君,即楚頃襄王。楚頃襄王即位第三年,楚懷王死于秦國。
后來,秦國又興兵伐楚,奪城掠地,攻陷郢(yǐnɡ)都[2]。楚頃襄王為躲避戰(zhàn)禍,將都城東遷到陳縣[3]。
有個楚國人名叫黃歇,他年少時曾經(jīng)周游各地,拜師學習,其人聰明睿智,知識淵博,口才雄辯,深得楚頃襄王賞識。楚頃襄王知其能言善辯,就派其出使秦國。
黃歇奉命來到秦國,此時秦國已經(jīng)打敗韓、魏兩國聯(lián)軍,韓國、魏國都已臣服秦國。秦昭王命令大將白起聯(lián)合韓、魏兩國之兵一起出征攻楚,大軍整裝待發(fā),形勢萬分危急——一旦三國聯(lián)合出兵進攻楚國,楚國恐怕會被滅掉。
黃歇得知大軍出發(fā)在即,萬分焦急,就急忙上書勸阻秦昭王說:“大王英明神勇,多年來征服韓國、魏國,功績卓然,六國諸侯都懾于您的威勢。此時大王應當保持已有的功績,去掉攻伐之心,廣施仁義,那樣您的功業(yè)就可以與當年的五位霸主相提并論。如果大王想依仗武力使天下屈服,那么將會招來無窮禍患啊!

“想當初智伯只顧攻打趙襄子,卻被韓氏、魏氏殺害;吳王夫差只顧攻打齊國,卻被越國所滅。如今秦國、楚國乃是兩大強國,如若兩強相爭,必兩敗俱傷,令其他國家坐收漁翁之利。
“何況,秦國攻伐韓國、魏國之時,令他們國土殘破,宗廟焚毀,將士死傷無數(shù),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韓國、魏國對秦國有世代的仇怨,怎會真心侍奉秦國?韓、魏兩國才是秦國最大的憂患,是大王真正的敵人,如今大王卻要助他們攻打楚國,這難道不是個錯誤的決定嗎?
“再者,大王若要攻打楚國,須借道韓國和魏國,到時若韓、魏兩國掐斷秦軍后路,秦軍便無法回頭相顧,秦國可就真正危險了。若秦國與楚國交戰(zhàn),韓國、趙國、魏國、齊國定會趁勢一起對付秦國。到那時,大王僅能得到楚國,而原先所得的大片土地都將失去,大王這么多年的辛苦攻伐將前功盡棄。
“但是,大王若與楚國交好,韓國、魏國必會心驚膽戰(zhàn),臣服于大王,齊國也就唾手可得了,而燕國、趙國失去齊國依傍,也可被輕易制服。”
秦昭王讀了黃歇的書信后,權衡了一番利弊,命令白起不再出兵,辭謝了韓、魏兩國之兵,并派使臣給楚國送去厚禮,與楚國訂立盟約,結為盟國。
黃歇返回楚國后,楚頃襄王為了向秦國表明自己的誠意,派黃歇跟隨太子完到秦國做人質(zhì)。
幾年后,楚頃襄王病重,太子完在秦國做人質(zhì)不能回去。黃歇便勸說秦相應侯道:“楚王恐怕是一病不起了,秦國不如放太子完回去。若太子完繼位,將不忘秦國恩德,與秦國友善相處。若不放太子完回去,楚國另立國君,那太子完就像尋常百姓一般,失去了做人質(zhì)的價值。而且新任楚王必定不會與秦國友善相處,秦國就失去了一個大國盟友。”
秦相將黃歇的話報告給秦昭王。秦昭王猶豫不決,便說讓黃歇先回楚國查探一下楚頃襄王的病情,回來再做定奪。
黃歇為太子完分析謀劃說:“如今秦國扣留您,無非是想要索取好處,可我憂慮的是,眼下您在此也是無能為力,無法使秦國獲取好處。陽文君[4]的兩個兒子在國內(nèi),時刻覬覦王位,如果大王不幸離世,您又不在國內(nèi),陽文君的兒子必定會被立為國君,那樣一來,您就不能做國君了。臣現(xiàn)有一計,您先跟隨使臣逃離秦國,回國繼承君位。讓我留下來替您遮掩,我愿以死承擔罪責。”然后便讓太子完換上仆人的衣服,化裝成楚國使臣的車夫,逃出秦國,回歸楚國。黃歇則繼續(xù)留下來,假托太子完染病,謝絕會客,以免秦國有所察覺。
幾日后,黃歇度算太子完已經(jīng)走遠,秦國已追不回,便主動向秦昭王請罪,說太子完已離開秦國回楚國了,請秦王賜死。秦昭王大怒,要賜黃歇自盡,秦相急忙從旁勸阻道:“楚國太子已經(jīng)逃走,再殺黃歇也于事無補。黃歇作為臣子,為了他的主人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楚國太子今后若真能被立為楚王,定然會重用于他。不若免其一死,放其歸楚,黃歇定會感念大王之恩,楚國日后也定將與秦國修好。”秦昭王聽從秦相之言,放黃歇回了楚國。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后,楚頃襄王去世,太子完繼位,這就是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黃歇為宰相,封他為春申君,賞賜淮北十二縣。
春申君擔任楚國宰相的第四年,秦、趙兩國發(fā)生長平之戰(zhàn)。秦國滅掉趙國四十余萬大軍,趙國元氣大傷。第五年,秦軍揮師圍攻趙都邯鄲。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春申君率軍前往救援。當時,魏國的信陵君也帶兵救援邯鄲,秦軍撤退。邯鄲解圍后,春申君帶兵返回楚國。
春申君擔任楚國宰相的第八年,替楚國向北伐戰(zhàn),滅掉了魯國。這一時期,楚國又逐漸強盛起來。有一次,趙國的平原君派人來到春申君家里,春申君把他們安置在上等客館之中。趙國使者想向楚國炫耀趙國的富有,就頭插玳瑁[5]簪,腰佩劍鞘飾以珠寶和美玉的寶劍,來見春申君的門客。不久,春申君的門客個個穿著珠玉裝飾的鞋子來了。趙國使者自慚形穢,再也不敢炫耀了。
春申君擔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六國諸侯看到秦國日漸強盛,擔心被秦國所滅,就互相締結盟約,聯(lián)合起來討伐秦國。楚國國君為六國盟約之首領,春申君負責具體事務。六國聯(lián)軍到達函谷關[6]時,被秦軍打敗。楚王怪罪春申君,日漸疏遠了他。
春申君門下的賓客中有個叫朱英的人,對春申君說:“以前楚國很強大,現(xiàn)在卻越來越衰弱,很多人說是您的治理使楚國變?nèi)趿耍也毁澩麄兊倪@種說法。先王在位時,與秦國友好結交二十年,秦國不來攻打楚國,是何緣故呢?是因為秦國距離楚國遙遠,若想攻打楚國,要么越過要塞黽(ménɡ)隘,要么借道韓、魏,所以這兩種方法都行不通。而現(xiàn)在天下形勢大變,魏國危在旦夕,計劃將許縣、鄢(yān)陵這兩個地方割讓給秦國,這樣一來,秦國軍隊距離我們楚都陳縣僅一百六十里地,日后秦國定會不斷侵擾楚國。”楚國于是把都城又遷到了壽春[7],春申君從此前往吳地接受封地,同時行使宰相之職。
楚王在位多年,一直沒有兒子。春申君為王位后繼無人而發(fā)愁,時常尋找適合生育的女子進獻給楚王,可始終未能如愿。
趙國人李園有個妹妹,容貌美麗,李園就想憑借妹妹的姿色,獲得榮華富貴。他本打算直接將妹妹獻于楚王,后又聽說楚王不能生育兒子,恐妹妹日后得不到寵幸,便想設計利用春申君。
李園尋機做了春申君的門客。不久,他請假回家,故意耽誤歸期,回來向春申君解釋說:“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我與齊使飲酒,致使耽誤歸期。”春申君聽后心中一動,便問齊國是否已送訂婚之禮,李園回答沒有,春申君便命李園將妹妹帶來。

春申君見到李園的妹妹后很喜歡,李園便順勢將妹妹獻給春申君。李園之妹很快就得到了春申君的寵愛,不久,便懷了身孕,兄妹倆陰謀展開下一步計劃。李園之妹找了個機會勸春申君道:“您為楚國立下汗馬功勞,楚王寵信您二十多年,您執(zhí)掌國政,對楚王的兄弟們難免有失禮之處,可楚王沒有兒子,以后定會立他的兄弟為國君,到時您可就難保宰相之位和封地了,即將大禍臨頭啊!”春申君聽后面帶憂郁之色,點了點頭。李園之妹察言觀色,接著說道:“如今我身懷有孕,別人尚不知曉,您可將我獻于楚王,我會博得楚王寵幸,日后若得上天保佑生個兒子,那么您的親生兒子便可做楚王,楚國也就全部屬于您了。”春申君聽后,眉頭舒展開來,認為此計甚妙,便去外面另尋一個住所,安頓下李園之妹。他向楚考烈王說從民間尋到一位美女,要獻給楚王。楚王將李園之妹召進宮后,很是寵愛。幾個月后,李園之妹生下個兒子,楚王大喜,立即將其封為太子,并將李園之妹封為王后。李園也加官晉爵,深得楚王器重。
李園如今位高權重,便擔心春申君泄露秘密。他暗中培養(yǎng)殺手,打算殺掉春申君滅口。
春申君為相的第二十五年,楚王病重。春申君的門客朱英對春申君說:“您現(xiàn)在有意想不到的福與禍,正需要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來幫您。”春申君問道:“我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福?又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禍?意想不到的人又是誰呢?”朱英說:“您在楚國為相二十多年,手握楚國大權,現(xiàn)在楚王病重,旦夕將逝,您輔佐幼君,代他執(zhí)掌國政,或者日后您干脆自己當楚王也行,這是您的福。李園雖執(zhí)掌不了國政,但權勢與您相當,雖不領兵,卻培養(yǎng)殺手已久。楚王一旦病逝,李園必定搶先入宮奪權,并殺您滅口,這就是您的禍。而今之計,若您將我安插在楚王的衛(wèi)隊中,待楚王病逝,李園入宮后,我便可以先發(fā)制人,殺掉李園。我即意想不到的人。請您當機立斷。”
春申君聽后,不以為意,笑了笑說:“你多慮了。李園為人懦弱,做事不會如此狠絕,況且我待他一向不薄,他怎會對我做出這等事?”朱英見春申君不聽勸告,唯恐禍及自身,于是避禍遠走。
十幾天后,楚考烈王去世。李園事先在宮中埋伏下刺客,待春申君到來,便斬下其頭顱。隨后李園又將春申君滿門抄斬。李園之妹受孕于春申君,入宮后所生的兒子繼位為王,這就是楚幽王。
名師點撥
名師提問
《史記》原典精選
出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注釋】
注釋:
[1]戰(zhàn)國時秦國設置的關口,在今陜西丹鳳東南。
[2]楚國國都的名稱,在今湖北省荊州市北的紀南鎮(zhèn)。實際上,自楚昭王后,凡楚國遷都所至之處皆被稱為郢。
[3]原陳國的都城所在地,被楚國滅后成為楚國的一個縣,在今河南淮陽。
[4]楚頃襄王的兄弟。
[5]玳瑁是一種外形像龜?shù)呐佬袆游铮浼讱こ庶S褐色,帶黑斑,有光澤,常被用作尊貴的裝飾物。
[6]戰(zhàn)國時秦國的要塞,在今河南靈寶市東北,易守難攻,號稱天險。
[7]在今安徽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