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

社交意味著要“走出去”,當孩子走出去后,免不了遇到難以預料的情況。比如,被別的孩子欺凌。

這幾年,社會上關于孩子霸凌的事件時有發(fā)生。一項統(tǒng)計顯示,每3個孩子里,就有1個被霸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發(fā)布的一篇《數字背后:校園暴力和欺凌》報告,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qū)里,每年有2.4億孩子遭遇霸凌……也正是因為這些事件,很多家長才開始意識到,原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還面臨這樣巨大的困境。

在討論霸凌這個話題時,我們需要探討幾個方面的問題。

誰來定義霸凌,什么是真正的霸凌?

比如小朋友A在小區(qū)里玩,他看到一個小朋友B把C的玩具拿走了,C推了B一下。從家長的角度看,是小朋友C推了B;但是從孩子A的角度來看,是因為B先搶了C的玩具。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行為沖擊的層面不一樣,但究竟誰是主動侵犯,誰是被動侵犯,是很難界定的。

在我看來,界定是否被欺負,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標志,那就是孩子的情緒感受。

如果兩個小朋友在爭搶玩具,你拿了我的,我再拿回來,然后又來回了幾輪,但是誰也沒有哭,也沒有情緒上的大起伏,我們就不應當認為發(fā)生了欺凌。它是一個社交游戲,是社交的某個過程。

但是如果別人把這個孩子的玩具拿走,他“哇”地一下就哭了,或者被推倒受傷了,他有強烈的委屈感,甚至跑過來跟爸爸媽媽說:“我很傷心,我很難過。”這個時候,他的情況可能就需要父母進行干預。

如果孩子確實受到了欺凌,怎么辦?

當孩子確實遭受了欺凌,父母要告訴孩子:“別人欺負你,并不是你的錯,不是因為你穿了漂亮的衣服,不是因為你說話聲音大或者聲音小,不是因為你的昵稱或者你的缺點。別人欺負你,是他的問題,他是不對的!”

如此說是因為很多人在面對別人發(fā)生欺凌的時候,會有一種想法:壞人為什么不挑別人下手?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他肯定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當孩子遇到欺凌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會有這樣的想法,甚至斥責孩子。這就讓原本在社交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孩子,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因而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你被侵犯并不是因為你的問題,這是侵犯者的錯誤!

如果孩子真的在社交中遭到了強烈的不公正對待,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首先要告訴孩子:“不管發(fā)生什么事,父母都是愛你的。”

曾經有個媽媽,她8歲的兒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媽媽從來不問問孩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只知道責怪孩子太淘氣,直到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兒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叫來談話,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

還有很多孩子遭遇了類似的欺凌,有的父母向我求助該怎么辦。我的建議是,先看一下孩子現在的狀態(tài),如果身體有問題就先去就醫(yī);如果身體沒有問題,孩子描述的情況確實跟你調查的情況,以及很多家長核實的情況都相符,那就要替孩子捍衛(wèi)他的尊嚴,因為這個時候比事實真相、學校氛圍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父母都不能站出來替孩子說話,孩子的內心會受到非常大的挫折,他會覺得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他。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fā)生什么事,哪怕是自己錯了,父母依舊是愛自己的。這對孩子非常重要。

我們還應當讓孩子知道,不管遭受什么欺凌,他都可以告訴父母或者老師,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大聲呼救。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當你在社交中,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如果覺得不舒服,都可以說不。通過告知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利、有方法、有資源去達成自己想要做的事。

換個角度來看,那些經常欺凌別人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動機又是什么樣的呢?同樣是孩子,難道他們就天生邪惡,莫名其妙地就想要欺侮別人嗎?

這類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多數與其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父母與孩子之間應當是相互尊重的,然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如果父母對孩子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那么孩子對自己身體和情感的控制就會很弱,對邊界感的界定也會非常模糊。如果父母打他,他都認為是正常的;那么他打別人,也就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談不攏,打一頓;看不爽,打一頓;閑得慌,打一頓。在家庭里長期被虐待的孩子,社交和成長的方式也多半容易從家庭里復制。

我們經常會看到那種“從小被打大的孩子”,或者成長于父母經常暴力相向的家庭中的孩子,他們長大以后很可能就習慣于使用暴力。

如果孩子有這些情況,一定要考慮是否被霸凌了

當孩子突然不想入園或者上學,情緒莫名地發(fā)生變化,睡眠或者行為異常,抱怨有同學對他不友善,身上出現傷痕等,有可能是孩子被霸凌了。

語言霸凌、肢體霸凌、社交霸凌、網絡霸凌都可能對孩子造成重大影響。

長期被霸凌,會讓孩子覺得:

“都是我不好。”

“是不是我真的這么差?”

“為什么一定是我?”

“我是不是不值得被人愛?”

……

孩子的自尊、自信就這樣一點點在他人的負面評價中轉為自己內在的聲音:“都是我的錯”。其實這并非孩子的錯,這一切,只怪欺凌者把語言和肢體當作了權力的游戲。

很多時候霸凌者就是因為受害者的不作為,而變得越來越過分,從語言上升到行動,甚至裹挾周圍的權威一起來完成默認的欺凌,讓受害者覺得“都是我的錯,一定是我不好”,而忘記傷害別人的那個人才是最可惡的。

所以,孩子在面對霸凌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聲說“不”,該舉報求助時千萬不要害怕,找父母和信得過的人一起尋求解決方案,必要的時候進行“反擊”。“反擊”的目的不是傷害對方,而是用行動說“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英德市| 司法| 乌兰察布市| 铁力市| 杂多县| 信宜市| 方正县| 伽师县| 理塘县| 太仓市| 韩城市| 杭锦后旗| 南华县| 清苑县| 凤庆县| 育儿| 获嘉县| 平南县| 宁波市| 江安县| 出国| 临颍县| 澄江县| 平塘县| 三台县| 咸阳市| 墨竹工卡县| 黔东| 临漳县| 盐源县| 定日县| 静安区| 大埔县| 包头市| 招远市| 玉林市| 甘谷县| 图木舒克市| 巴彦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