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30)
直到現(xiàn)在,我走得最多的親戚還是外婆家。外婆家在“何家后”,在青弋江邊,這條長江的支脈繞村而過,或許是有更多水的滋潤,“何家后”格外潤澤。
小時候去得最勤,正月間去拜年,幾乎天天泡在外婆家了,在那里不僅完全擺脫了父母的管束,還有在家中很少能享受到的美味。一去外婆家,還沒有坐穩(wěn),外婆的一碗面就端了上來,熱騰騰地冒著白氣,大瓷碗上面是四個香油油、脆生生的荷包蛋。我曾問母親,為什么每次外婆都要我們吃面外加荷包蛋。母親說,這是外婆疼愛你們呀,“面”代表長壽,“四”是四季發(fā)財、四季平安的意思,外婆是愿你們“福、祿、壽”齊全呢!那時我總是喜滋滋地吃著這上好的美味,一旁的外婆雙手卷在圍裙里,也喜滋滋地看著她嘴饞的外甥一筷子一筷子地消滅完面條與荷包蛋。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美味應(yīng)該就是現(xiàn)在的肯德基了吧,只記得那時很盼望過年、過節(jié),有荷包蛋呢,當然,還有漂亮的表姐、表妹和我一起玩。
參加工作以后就少去外婆家了,畢竟要步行10里地,皖南的平原是水田和河溝鋪成的,我的前半生并不覺得這番天地有什么美處,只是過慣了鳥籠般的城市生活后驀然發(fā)覺我的家鄉(xiāng)原來散發(fā)著那么有魅力的清秀的水鄉(xiāng)風韻。但凡去外婆家,外婆總是“老規(guī)矩”,但我覺得那面條和荷包蛋不再美味,一次,實在吃不下,想倒掉,外婆說是不是她面下得不好吃,我連忙說不是,是我吃不下。外婆站在一旁,淚眼婆娑,我心一柔,趕緊埋頭壓了下去,隨同吃掉的還有我滴在碗中的淚。
成家立業(yè)后,更少去外婆家了,母親說,你外婆總惦記著你,說你怎么不去“何家后”了,她把雞蛋攢下了,自己舍不得吃,就等你去呢。后來我去過幾回,少不了吃荷包蛋,但不是悄悄地倒掉一些,就是給前來看“西洋景”的小孩分去一些。外婆這時是不說什么的,但她一定要“看(kān)”著我直到吃完,我跟母親說,外婆總“看(kān)”我吃荷包蛋。母親說,不是“看(kān)”,是“看(kàn)”,你外婆最疼你了,她是看著你長大的。
1999年,我外出教書,很少回老家,更很少去外婆那“鄉(xiāng)下”。我的朋友何鋒就是“何家后”的,一次他盛情邀我去他家作客,我滿口答應(yīng),也好順便看望一下外婆。但朋友堅持說,先在他家吃了午飯再看外婆,免得老人家留茶留飯的,不吃,又怕她不高興。我想也對,于是在朋友家推杯換盞起來。正酣,朋友的夫人過來說,你外婆在門外等你。也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出來后,看到外婆拄著拐杖,頭上的幾縷白發(fā)在風中拂起,滿是皺紋的臉上露著深深的失望。
我拉著外婆的手,輕輕地說:“外婆,我正要去看你呢。”外婆笑了一下:“我知道你忙,你現(xiàn)在上我那兒去一下就回來。”來到外婆家,外婆去了廚房,我正納悶,外婆已經(jīng)端了一碗面出來了,我趕緊接過,面上壓著四個脆生生、香油油的荷包蛋……
去年父親生病,根寶、松柏兩個老表也來探視我的父親,我們幾個聊起小時候的事,自然少不了外婆和她的荷包蛋,相約2008年春節(jié)一定集體去“何家后”那潤澤了我們童年的地方。母親也說,孩子們,你們?nèi)グ桑馄欧^年就94歲了,你們見一面少一面了。
2008年那場大雪阻隔了我回鄉(xiāng)的路,沒想到也阻隔了我和外婆的最后一次見面。
遠在千里之外,每每想起,想起青弋江旁風中的白發(fā)、熱騰騰的四個荷包蛋,還有最后的遺憾,心中總是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