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字林拾趣
  • 瓜田
  • 3050字
  • 2021-11-06 15:12:02

門外漢眼中的甲骨文

甲骨文現在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高深學問。人們對這門學問所知有限,只知道它是漢字最早階段的存在方式。我們偶然會見到甲骨文的圖片,一看到那黑乎乎的龜板,龜板上那奇形怪狀的圖案,頭皮就會發緊。其實,門外漢完全可以不關心學問,僅僅是好奇,你就會發現,甲骨文還是有很多好玩的故事的。

先說說甲骨文的發現。甲骨文的發現,有一定的偶然性。在發現甲骨文之前,也就是清朝末年以前,中國讀書人比較熟悉的古文字是小篆,因為東漢時代許慎寫的《說文解字》流行得比較廣。對金文(原來也稱之為“鐘鼎文”)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因為歷史上有些朝代陸陸續續也挖出過一些青銅器。至于甲骨文,從來誰也沒有聽說過,所以甲骨文在殷商滅亡的 2800多年之后突然露面,絕對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大事件??鬃邮莻€研究“禮”的專家,他曾經因為手里拿不到“殷禮”的證據而感慨萬端。如果他當時能見到殷商的甲骨文,他的科研成果肯定會更加豐碩。

話說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北京城里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字廉生,謚文敏公)得了瘧疾。他延請太醫診治。太醫診脈后開了處方,家人遂到宣武門外菜市口一家明代開張的老藥鋪“達仁堂”抓藥。家人買回中藥之后,王懿榮親自一一檢視。他發現,其中有一味叫作龍骨的中藥,好生奇怪,好像是一些骨頭片子,上面還刻著一些像是篆文卻又難以辨識的符號。這個國子監祭酒的官兒,也是相當顯赫的,有人說,從教育功能上說,相當于今天的北大或者清華的校長,從培養干部的功能上說,就有點類似中央黨校的校長了。王懿榮校長肯定不會讀錯別字,他的學問不是一般的好,精通銅器銘文,對金石之學古文字都有較深的素養。他翻來覆去地研究著龍骨,越想此事越非同尋常。他馬上派人到藥店詢問龍骨的來源,并將店里帶字的龍骨全部買回來。收購龍骨的活動在整個京城的各大藥鋪悄然展開,發現龍骨的新聞也就隨之在整個文化界迅速傳播開來。研究歷史、研究金石、研究文字的人們都開始議論起龍骨的事情來。

經過一番的調查研究,人們發現,北京各大藥鋪所進的龍骨,都是由河南等地的藥材商人采購來的。進而知道,這些所謂的“龍骨”,是河南安陽一帶的農民在種地時偶然發現的。筆者至今納悶的是,這樣一種農民偶然發現的骨頭片片(差不多都石化了吧),怎么會表現出治病的功能,輕易地贏得中醫大夫的青睞,并大模大樣地進入了中藥材的流通環節,迅速流入大大小小的中藥鋪,流入患者的煎藥砂鍋。我對“龍骨”這玩意兒能不能治病,是不感興趣的(也深表懷疑),但對如此珍貴的歷史文物被當藥煎了、隨后又被當藥渣倒掉了痛心不已。

王懿榮等學者悉心地研究了收羅來的骨片上的符號之后初步斷定,這是一種比當時已知的各種古文字都更為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這樣被人們發現了。

發現甲骨文的故事,還有一個與此大同小異的版本。這個版本把整個故事的時間向前推了一年,從 1898年開始。故事說,由于河南安陽一帶經常出土古代青銅器和其他一些文物,北方各地的古董商們都云集于此搞收購。其中有一位山東濰縣的古董商人范維卿,發現了安陽小屯村的農民挖出來的帶有刻字的“龍骨”。當年的冬天,范維卿把此事告訴了天津的窮秀才孟定生和王襄等人。這些人也很重視這件事,推測這是一種契刻文字或者是古代的簡策。1899年秋,范維卿帶了一包“龍骨”進北京送給國子監祭酒王懿榮掌掌眼。王懿榮一見大喜,立即以重金購買收藏。經研究,王懿榮斷定,所謂“龍骨”,是商代用以占卜的甲骨,上面的符號是比篆文和籀文還要早的一種文字。很明顯的是,這個版本到了王懿榮這里就和頭一個版本合流了。這兩個故事并存也并不矛盾,有一點是明確的:王懿榮對甲骨文的發現是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

甲骨文被發現以后,頓時身價百倍。中藥鋪的“龍骨”被搶斷了檔,人們都把眼光投向了河南安陽小屯。小屯出土甲骨之類的文物,不像雨天采蘑菇,一般上山了就不會空手而歸。人們也只能是碰運氣,并非什么人去了都能找到。于是,急著賺錢的古董商就開始作假了。但是甲骨文造假難度較大。首先,造假的材料就不好找。新鮮的牛肩胛骨和烏龜殼,怎么加工也不像地下埋了幾千年的文物,一聞那臭烘烘的味兒,人家就惡心了。但辦法還是有的。造假者開始在出土的真甲骨上做文章。甲骨身價百倍的值錢原因,是上面有字。收購者是按字數計價付錢的。造假者開始收集沒有字的甲骨和字數少的甲骨。請人在上面再刻上一些字,這樣,賣不出去的空白甲骨就能賣出去了,字數少的甲骨就能多賺些錢。然而,甲骨文專家也不是那么容易欺騙的,況且沒有字的真甲骨,存量也極其有限,所以這個騙術也就難以為繼了。

人們一提到甲骨文,立馬就會想到它是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的商朝的文物。隨著考古成果的不斷增加,這個說法也要予以修改補正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固然是史上最早的,但它已經不是唯一的甲骨文了,近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陜西岐山、扶風和北京昌平等地,都發掘出了甲骨,不過,后來發掘出來的,都是周朝的了。

其實,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之后,人們的腦洞大開,按道理說,甲骨文作為一種文字不可能只保存在安陽一個地方。1940年,一位叫何天行的人在上海的《學術》第一輯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作《陜西曾發現甲骨文之推測》。作者何天行根據古書上的一些記載,推想在陜西的地面上很有可能會發現周朝的甲骨文字。人們比較熟悉的《詩經·大雅·綿》中也有這樣的詩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边@里提供的信息是:周部落剛剛遷移到周原的時候,就利用烏龜殼搞占卜了。以此推斷周朝會留下甲骨文的東西,并不離譜??上А秾W術》這本期刊流傳不廣,加之甲骨文的出土之類的事情已經沒有了新聞的熱度,所以這文章也就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何天行的預言終于被后來的考古成果所證實。1954年 10月,山西省洪趙縣挖出了周朝的甲骨。1955年到 1957年間,西安張家坡周代遺址中發掘出兩片帶字的甲骨。1975年 3月至 6月間,北京昌平白浮村的西周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卜甲和卜骨殘片。以上的幾次挖掘,所獲甲骨數量不大,破損嚴重,字跡也少,未能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但起碼證明了能出土甲骨文的地方絕非只有河南安陽一處。

有轟動性的甲骨文出土大新聞,發生在 1977年 8月陜西岐山鳳雛村。在一個房間的窖穴里,發現了卜甲 16700多片,還發現了 300余片用牛的肩胛骨磨制成的卜骨。1979年,又在同一遺址的另外的窖穴中,發現 400余片卜甲和卜骨。這兩次發掘,共發現刻有文字的卜甲 290余片。這些卜甲殘片,面積都很小,跟現在使用的一分錢、二分錢硬幣差不多大。上面刻的字,自然就更小,像粟米粒一般大,要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鏡才能看清楚這些字跡,簡直是中國微雕的開山鼻祖了。到底是因為當時龜甲過于珍貴,舍不得耗費,還是考慮到保存和攜帶的方便,盡可能把字刻小,就不得而知了。

西周甲骨的五處發掘,共得有字甲骨 306片,字數在 1000個以上。相比于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顯得太少了,但畢竟填補了一個重大空白,對研究周代文化的意義也不可小覷。

自從 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以來,已出土甲骨十五六萬片,每片甲骨上的字數不一,多的有八九十字,少的僅有幾字。經過數代甲骨文學者的考證研究,已整理出的甲骨文單字總數有 4500多個,其中已經認識的近 2000字,常用而無爭議的字,有 1000多個。為什么還有一多半的字認不出來?這固然與甲骨文距離我們太久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許多字是當時的人名、地名和器物名,時過境遷,隨著這些人物和地名還有器物的泯滅,這些文字遂不可考。

商周的甲骨文的出土,使人們對商周社會的研究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確認中國文字發生史和中國信史的準確起點都提供了確鑿而珍貴的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伽师县| 延边| 奉贤区| 沧源| 广水市| 唐海县| 乌拉特中旗| 博野县| 南汇区| 翁源县| 汝州市| 阿图什市| 调兵山市| 璧山县| 招远市| 山东省| 教育| 徐州市| 苍山县| 荣成市| 攀枝花市| 湛江市| 阿合奇县| 紫金县| 诸城市| 阿拉善右旗| 通渭县| 韶山市| 商水县| 启东市| 永清县| 岳池县| 石景山区| 定西市| 江永县| 阿巴嘎旗| 嘉兴市| 峡江县| 永昌县|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