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贛剿匪(1)
- 知行合一王陽明1:(1472-1529)
- 度陰山
- 5568字
- 2014-08-04 12:20:33
人性無法改變,卻可以引導
1517年正月,王陽明到江西贛州剿匪。一年后,他寫信叮囑弟子們要全身心“存天理去人欲”。為了讓弟子對祛除人欲的難度有深刻認識,信中有這樣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中賊自然是“人欲”,而山中賊則是南贛地區的土匪。
他說破山中賊易,只是為了烘托祛除人欲有多難,實際上,破山中賊遠沒有他說的那么容易。
1517年正月初六,王陽明到達南昌。南昌官員向他遞交了南贛地區的地理和土匪的詳細資料。資料說,南贛地區山麓千里,崇山峻嶺,洞穴密布,只有飛鳥能和外界溝通。這自然是土匪的安樂窩,因為官兵來時,他們能輕易地化整為零,官兵一走,他們又重新聚合。所以四省組織過多次圍剿,但收效甚微。
該地土匪中有幾個帶頭大哥:謝志山與藍天鳳(擁有江西贛州崇義的橫水、左溪、桶岡根據地)、池仲容(擁有廣東和平浰頭三寨根據地)、陳曰能(擁有江西南安大庾嶺根據地)、高快馬(擁有廣東韶關樂昌根據地)、龔福全(擁有湖南郴州山林深處根據地)、詹師富(擁有福建漳州大帽山根據地)。
不過王陽明遇到的第一個敵人并不在名單里,他的第一個敵人出現在江西萬安,是一群水盜。
從南昌出發去贛州路過萬安時,王陽明在岸上休息。他從岸邊的商人聊天中得知,江上有一群水盜,商人們每次到這里都提心吊膽,很怕倒霉碰到水盜。
王陽明就加入他們的談話說,我是中央政府里的御史,正巡撫此地,你們可跟隨我。商人們很高興,可馬上又失望了,因為王陽明就帶了幾個仆人,沒有衛隊。
王陽明告訴他們,按規定,新官上任不得帶士兵。不過,對付他們不必用士兵,有咱們這些人就足夠了。
他的方法是,讓商人們把各自的船插上官旗,敲鑼打鼓,一字排開向前進發。
就這樣,江面上出現了十幾艘“官船”,鑼鼓聲震耳欲聾,氣勢逼人。到江心時,像是從江里冒出來一樣,幾艘破爛窄小的船擋住了去路。有商人哆嗦著說,這就是水盜的船。
王陽明走上甲板,對著水盜們喊話:“我是中央來的大官,是皇上要我來巡撫此地,你們居然在我的地界鬧事,不要命了?”
說完向身后一指:“這么多官船,你們也敢劫?”
水盜們仔細辨認眼前的船只,模糊地認定是官船,又見到王陽明站在風里屹立如山,氣場十足,紛紛跪在船上說:“我們也是被逼無奈,才跑到這里為盜的。政府苛捐雜稅太多,我們無法承受,還希望大老爺開恩。”
王陽明為了盡快到贛州辦公,就打發他們說:“你們的供詞我已知道,如果情況屬實,等我到贛州后馬上為你們解決。”
水盜們見王陽明說得一本正經,馬上歡呼雀躍地讓開水道,王陽明站在甲板上,指揮各商船陸續離開,走出很遠,才松了一口氣。
商人們說:“如果那群海盜識破了咱們,后果不堪設想啊。”
王陽明笑道:“他們只要一疑,這事就沒有失敗的道理。”
輕易化解水盜的包圍,似乎給了王陽明一個好預兆。1517年農歷正月十六,他抵達南贛巡撫辦公地江西贛州,開府辦公。他連一分鐘都不休息,先是讓人到南贛巡撫各管轄區傳令:新巡撫王陽明已上班。與此同時,他在贛州武裝部隊中挑選了兩千名士兵急行軍先奔福建汀州,他隨后即到。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福建漳州大帽山的詹師富。
在對詹師富采取行動之前,王陽明謹慎地“知己”。他發現自己一方有三個致命弱點。
第一,當地政府軍毫無戰斗力。原因是,接連不斷的匪患使得當地政府財政枯竭,軍費開支被嚴重壓縮。身強力壯的士兵都去當了土匪,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另外,他們和土匪打了多年交道,勝少敗多,形成了“畏敵如虎”的心理。王陽明的應對辦法是:從四省軍隊中揀選驍勇絕群、膽氣過人的士兵組成一支兵團,日夜操練。
第二,政府里有敵人的臥底。這從多次的剿匪檔案中就能看出,大的軍事行動找不到土匪的影子,小的軍事行動總遇埋伏,他得揪出內奸。
在之后幾天的摸查中,他掌握了一位老吏是內鬼的充足證據。他把老吏叫到辦公室,先是客客氣氣地和他聊家常,慢慢地過渡到政府事務,最后談到了政府剿匪的事倍功半。
正當老吏侃侃而談時,他假裝漫不經心地問了一句:“山賊們如何知道我們的每一次軍事行動?”這一突然襲擊讓毫無防備的老吏怔了一下,當他意識到自己已露出馬腳準備掩飾時,為時已晚。
王陽明大喝一聲:“你想死想活?”
老吏本能地“撲通”一聲跪到地上正要辯解,王陽明又喝問:“為何做山賊的奸細?人證物證俱在,你如果等我拿出來,就晚了。還不趕快招了!”
老吏的心理防線被王陽明迅如閃電的組合拳擊潰。他承認自己是奸細,請求王陽明放他一馬。王陽明說:“你要戴罪立功。”
老吏問:“怎么個戴罪立功?”
王陽明說:“你繼續當你的奸細,以后的情報由我給你,我叫你放什么消息你就放什么消息。”
老吏磕頭如搗蒜,用良心發誓,一切聽憑王陽明的安排。
王陽明再通過老吏的供詞揪出了隱藏在政府里的多名奸細,如法炮制,把他們變成了自己傳播虛假消息的話筒。
第三個弱點是,民匪一家。上山做土匪的在山下都有親人。由于政府的橫征暴斂,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做土匪的親人,所以他們對土匪有深厚的感情,經常給土匪通風報信。王陽明的解決方案是:十家牌法。所謂十家牌法就是要每家把所有家人的個人信息(性別、籍貫、職業等)寫到一塊木牌上,掛在門口。十家為一牌,由指定的人當牌長,牌長手上有一份關于這十家的詳細資料,這份資料甚至詳細到這樣的地步:誰家有殘疾人,哪里殘疾,怎么殘疾的。牌長每天在固定時間挨家挨戶查巡,先用手上的冊子對照各家門口的牌子,然后對住戶人口進行比照。有時候會搜查,一旦發現有“黑戶”(沒有在牌子上記錄的人),立即報官。倘若這個“黑戶”來路不明,或者就是土匪,那這家和與他編在一起的其他九家就要倒霉,受到處罰。所以,十家牌法的功利性就在于,它把每個人都變成了神經兮兮的間諜。
十家牌法制度看上去沒有人情味兒,不過按王陽明心學的解釋,它是激發人內心良知的靈丹妙藥。王陽明說,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所以人人都擔心被別人連累,如此一來,不用政府的命令,他就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監視別人。而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告訴他,不能牽累那么多人,所以他們會拒絕土匪。即使土匪是他的家人,他也會想,為了自己的一個親人,而連累了幾十個人,良心實在不安。于是,他們會把藏匿于家中的土匪主動送到政府手中。
王陽明的這種解釋是否合理,有事實為證。十家牌法施行后,南贛地區的土匪再也不能隱藏到人民群眾中,他們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地壓縮,只能龜縮在山林中。
在大致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后,王陽明開始嚴肅地審視詹師富。與其他山中巨寇相比,詹師富是個小字輩。王陽明來江西的兩年前(1515年),他才在綿亙數百里的大帽山宣布革命,不過這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詹師富很有眼光。
1515年下半年和整個1516年,他粉碎了前南贛巡撫文森組織的多次圍剿,創造了南贛地區山賊們反圍剿成功次數的最高紀錄,并且把根據地建在了大帽山子山脈的象湖山(福建漳州平和縣象湖山),直到王陽明在汀州制訂了圍剿他的計劃時,還沒人打破他的紀錄。
詹師富能創造多次反圍剿勝利的神話,一靠地利,二靠奸細。王陽明雖然挖出了許多奸細,可還是有漏網之魚。所以當王陽明在汀州制訂計劃時,詹師富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王陽明計劃兵分兩路,一路攻詹師富的基地象湖山,一路從饒平(廣東饒平)北上配合。詹師富馬上把他的人埋伏在官兵來象湖山的必經之地——長富村(福建漳州平和長樂一帶),當官兵進入埋伏圈后,詹師富部隊喊殺聲起,然而經王陽明整頓的部隊戰斗力驚人,在被包圍的情況下絲毫不亂,仗著人多勢眾,向四面八方突圍。他們不但撕開了詹師富的包圍圈,而且掉頭反包圍了詹師富。詹師富招架不住,急忙跑回老巢象湖山。
王陽明剛得到正面攻擊部隊取得勝利的消息,那支偏師也把捷報送來了。
王陽明興奮異常,叫人備馬,他要親自上戰場。這并不怪他,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難免有些激動。
當他躊躇滿志地走到廣東一個叫大傘的地方時,突然一聲鑼響,四面八方沖出了黑壓壓一片人,王陽明帶的士兵少,詹師富的伏軍又是突然沖出,他措手不及,下令突圍。
在突圍混戰中,他中了兩槍,栽下馬來。幸好護從給力,把他扶上一匹快馬,沖出了包圍圈。這一仗,他險些被詹師富活捉。
此時的王陽明狼狽不堪,他調轉馬頭回汀州。一路上,他深刻地檢討自己,他發現自己太輕敵,這都是因為沒有經驗。他有了新的想法:我不應該在不擅長的戰場上和敵人較量,我的特長在戰場之外。
橫掃詹師富
王陽明心學說的是,不要迷信自己的經驗。世間一切瞬息萬變,拿從前的經驗對待新出現的事物是膠柱鼓瑟。尤其是當你面對新對手時,經驗就是道教的丹藥,會神不知鬼不覺地置你于死地。詹師富很快就要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王陽明說他的特長不在戰場上而在戰場外,說的其實是帷幄里的運籌。
他的運籌和其他軍事家不同,他把軍事打擊放在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是“攻心”。
他決定在詹師富身上實驗。幾天后,他把部隊調到上杭(福建上杭縣),以此為了望塔和跳板,創造機會給詹師富致命一擊。在他聚精會神思考攻心術時,他的指揮官們卻情緒低落。按他們的看法,此時應該撤兵回贛州,等待廣東剿匪專業部隊狼兵到來。
王陽明哭笑不得。幾天前,他們在長富村打了次勝仗,戰后歡呼聲蓋過天雷,而昨天的一場敗仗馬上就讓他們變得像遭了殃似的。
果然如民諺所說,庸人一挫就餒,才勝便驕。
王陽明對他們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應該立即提振士氣再尋勝機,你們說等待廣東狼兵,可是靠別人永遠是不靠譜的。你們說敵人氣勢正盛,我們正應該趁他們取得勝利疏于防備時向他們進攻,怎么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后退呢?”
指揮官們齊聲問:“計將安出?”
王陽明說:“詹師富現在巴不得我們撤退,我們就如其所愿傳出消息,說不打了,今年秋天再來。他的那群間諜肯定會把消息傳遞給他。你們再把士兵們組織起來搞個聯歡會,要搞得熱熱鬧鬧的,讓他信以為真。當他放松警惕后,我們就奇襲他的基地象湖山,一戰可下。”
指揮官們還有疑慮:“恐怕詹師富不會相信。”
王陽明看著他們,笑了笑,說:“他會相信的。”
詹師富的確會相信。他不相信王陽明,他相信他的經驗。據他的經驗,政府軍每次來圍剿失敗后都會撤軍,無一例外。他的經驗信心百倍地告訴他,王陽明也不會例外。所以當他接到他的間諜們傳給他的所有情報后,他堅信不疑。當他的間諜把王陽明正在上杭舉行班師聯歡會告知他時,他心底最后一絲警覺也煙消云散。他命人殺豬宰羊,抓起酒壇,慶祝他這次反圍剿的勝利。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創造的反圍剿紀錄已經畫上了句號。
王陽明派人日夜不息地打探象湖山的動靜,最后,他得出結論:守衛松懈,詹師富相信了。一得出結論,他馬上制訂作戰方案:兵分三路,于1517年農歷二月十九趁著下弦月色銜枚疾走直奔象湖山。在距象湖山一箭之地會合后,王陽明向全副武裝的突擊隊下達了攻擊象湖山隘口的命令。進展異常順利,因為王陽明之前的工作取得了成效,象湖山守衛松懈得一塌糊涂,突擊隊幾乎未費吹灰之力便攻破象湖山隘口,雙方就在山中展開慘烈的肉搏戰。詹師富的手下在山中長大,山石林中跳躍如飛,如同從馬戲團出來的演員。幸運的是,當時是黑夜,那些土匪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長處,只能與政府軍短兵相接。一夜苦戰后,由于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王陽明部隊將這些悍匪全部剿滅,控制了象湖山。不過在打掃戰場時沒有發現詹師富的尸體。從俘虜口中得知,詹師富在亂戰中已逃到可塘洞據點去了。王陽明下令對詹師富的所有據點全面掃蕩。
詹師富的據點還有四十余處,戰斗人員達數萬,而王陽明的部隊滿打滿算才五千人,力量對比懸殊。但詹師富的老巢被王陽明端了,氣勢和斗志受到嚴重打擊。當他在可塘洞據點聽到王陽明掃蕩部隊擂起的戰鼓聲時心膽俱裂。民間有句話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團隊的領導人如果膽怯,毫無斗志,那這個團隊離瓦解就不遠了。詹師富嚇得魂不附體,當然不能指望他的守衛部隊個個如天神下凡。于是,可塘洞的防線很快潰散,詹師富本人被活捉。
一個沒有信仰支撐,純靠利益(打家劫舍獲得錢糧)結成的團隊,一旦靈魂人物消失,它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勢必倒塌。王陽明剿匪部隊如暴風掃落葉一樣,在三天之內橫掃詹師富四十三處據點。1517年農歷三月二十一,詹師富最親密的戰友溫火燒被王陽明的掃蕩部隊活捉。詹師富武裝成為歷史。
王陽明剿滅詹師富僅僅用了三個月,這一雷鳴電閃的速度把那些山中大佬們震住了。他們瞠目結舌,直到此時,他們才開始認真研究王陽明。這位臉色黑紫、不停咳嗽的病夫怎么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他們通過各種情報渠道了解王陽明。有情報說,此人只是個教書先生,好像是講什么心學的,沒有作戰經驗,消滅詹師富只是他僥幸而已。也有情報說,此人外表忠厚,內心奸詐,不可不防,詹師富就是死在他奸詐的計謀下的。還有情報大驚小怪地說,此人是個半仙,因為他居然能求雨。如你所知,前兩條情報都是假的,最后一條半真半假。
王陽明的確在求雨,而且成功了,但他不是半仙。1517年農歷四月初,他從前線回到上杭。上杭當時大旱,王陽明心血來潮,突然就吃齋念佛求起雨來,第二天,上杭居然大雨。一個月后,他又和一個和尚在瑞金求雨,居然又得償所愿,于是王陽明通神的名聲漸漸在百姓中傳開了。
過足求雨癮后,王陽明將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回剿匪。在對剿滅詹師富的軍事行動的復盤中,他發現,政府軍的戰斗力已經弱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即使是他當初從各省軍區挑選出的所謂精英,也不過是半吊子,因為他們缺少軍事訓練。他想到的辦法就是后來清人曾國藩借以發家的“團練”,即地方民兵。
王陽明的“團練”和曾國藩的“團練”不同。曾國藩是從民間挑選勇武之人編成部隊操練,而王陽明則是從各個部隊中挑選驍勇之士,編為四團。每團有團長,除有農事季節外,四個團都必須到贛州城軍營操練。
據說,活動于福建南安的山賊們聽到王陽明晝夜練兵的消息后,心驚膽戰。他們把老婆孩兒和金銀珠寶都藏到深山老林里,白天下山耕地,晚上就跑回山林。他們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百無禁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