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的真相:技術邏輯與市場局限的沖突與融合
- 謝耘
- 1151字
- 2021-10-27 14:56:46
第2節 被商業污染的創新理念
商業包裝炒作對創新的誤導是多方面的。這些年打著“互聯網思維”的旗號廣為流行的、對原始創新有重大傷害的一種理念,便是“用戶體驗至上”。在互聯網思維被捧上神壇之后,“用戶體驗至上”成為了默認的衡量技術產品創新價值的最高準則。
用戶體驗無疑很重要。但是重要不等于“至上”,更不等于唯一。
汽車是改變人類社會的偉大產品,迄今為止已有百年歷史。家用汽車經歷了百年發展后,我們在第一次坐進駕駛室學習駕駛的時候,有很好的“用戶體驗”嗎?恐怕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滿頭大汗、手足無措。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據此說汽車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有價值的創新?只有當汽車實現了全無人駕駛,你只需要告訴它帶你去哪就行了的時候,汽車才算是“好產品”?
計算機在剛剛誕生的時候,使用起來極其困難。不要說圖形用戶交互界面,那時連鍵盤都沒有。

圖1-3 早期計算機輸入輸出只能使用穿孔的紙帶
早期,計算機的輸入輸出依賴的是穿孔的紙帶。別說高級語言,那個時候就連匯編語言都沒有,程序員都是直接在紙帶上以穿孔的方式編制二進制的機器指令。那我們可以據此說計算機是一個垃圾級別的創新嗎?是否只有在計算機出現了“友好”的圖形用戶交互界面之后,它才成為“好”的、有價值的產品?
將“用戶體驗”提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去衡量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有點類似于要求一個嬰兒剛出生就要有沉魚落雁之貌。這完全違背了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當然如果非要較真的話,我們還可說,計算機一誕生,便使得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這何嘗不也是一種“用戶體驗”?不過汽車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它的實用價值恐怕還比不上馬車,連能力的提升這種“用戶體驗”都沒有。當然這個意義上的“用戶體驗”不是人們潛意識里賦予“用戶體驗”這個詞的主要含義——通常后者代表的是操作層面的體驗。
原始創新,特別是具有顛覆性影響的原始創新,它的核心價值在于以全新的方式開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其使用的便易性只是在它成熟過程中需要持續完善的一個方面。就像今天的汽車與計算機,使用起來已經比當初便利多了。但是當年的不便,并不能否定其誕生伊始便具備的重大革命性意義。
所以,對于那些顛覆性的原始創新,“用戶體驗”是其后續長期不斷完善的一個側面,而非其核心價值所在。以“用戶體驗”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去衡量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常常可能是對創新的一種扼殺。當然,在“用戶體驗”領域里的創新另當別論。如果有一天裸眼3D變成現實,那將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技術進步。而絕大多數“用戶體驗”方面的改進完善,如果用“創新”來稱謂,似乎有點降低“創新”這個詞的含金量的味道。
商業包裝炒作的兩個基本手段,就是給膚淺的東西披上“高大上”的外衣、將有條件的論斷夸大到絕對的程度。如果我們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掉入陷阱之中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