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生有緣(上):譚談說朋友
- 譚談
- 1139字
- 2021-10-29 14:52:57
果實和根——序《西部之西》
收獲的季節,走進果園,看到掛滿枝頭的果實,你一定會十分十分欣喜。當你津津有味地品嘗甘甜的果實的時候,能不由衷地對果實進行贊美?!
獻給人們甜蜜的果實固然可贊??墒牵闶欠裣脒^,是誰給果實以充足的養料,讓她灌滿甜蜜之汁、釀成甘美之味呢???這時候,你不覺得果樹下的那片土地肅然可敬,那深深地扎在土地里的果樹的根分外可尊嗎???它默默無聞地、不分白天黑夜地汲取土地里的養分,供給在枝頭上拋頭露面的果實,使她變得豐滿而甜蜜,贏得人們的贊美。
近日,一摞厚厚的散發于各報刊的文學作品撂在我的案頭。那是文學果園里的一串甘美的果實啊!翻閱這一篇篇美文,猶如品嘗一個一個味道鮮美而甘甜的果實。
我愛果實,我更愛孕育這些果實的樹,孕育這些果樹的深埋在土地下的根。
如果說,作品是果,那么,她是作者生命之樹孕育的?!段鞑恐鳌肥歉式ㄈA生命之樹上結出的又一串豐碩的果實。
甘建華,湖南新聞界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一位非常優秀的記者。他的長篇獨家報道《衡陽少了一個好人》、《憤怒的好人》、《二十世紀的竇娥冤》等一系列名篇,在三湘大地乃至全國范圍內,曾引起不同程度的反響,讓千百萬人感受到了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獨立品格和神圣使命。因其敢替好人正名,敢為正氣疾呼,敢向丑惡宣戰,而被省市領導和廣大讀者譽為“湖南鐵血記者”。
與他在新聞界的盛名相比,知道作家甘建華的人相對要少一些。其實早在10多年前,在離我們十分遙遠的青藏高原,甘建華曾以“菁菁校園”和“西部之西”兩個散文系列,為中國西部文學的振興和繁榮作出過積極的努力。甚至在他的母校青海師范大學,有中文系學生以他為對象撰寫學士和碩士畢業論文。7年極為艱苦的記者生涯,磨煉了他的人品,也磨煉了他的文品,他因此摘取了“青海省首屆青年文學獎”這頂桂冠。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部作品集,是甘建華多年前在西部之西生活的結晶。西部之西這個名詞,對于許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種想像力的延伸與地老天荒的鏡像。但對于甘建華來說,那里的雪山、戈壁、鹽湖、駱駝刺是他孤獨的伙伴,那里的黃沙萬里和剛勁漠風開闊了他的視野,陶冶了他的性情。所以,我們從他的系列小說和散文中,不難讀出自唐代邊塞詩以來那種令人景仰的壯士悲歌,也不難讀出一位湖湘文化哺育出來的西部作家的浪漫情懷。
每個人都會在多年之后回顧歷史。甘建華把他美好的青春歲月留給了西部之西,但有了《藍色玫瑰舞池》、《黃金戈壁》、《眺望似水流年》這樣近乎精美的愛情故事,夫復何憾!
無論是作為作家,還是擔當記者之責,甘建華的心,都是緊緊貼著時代,緊緊貼著人民。在我看來,作品是作者生命之樹長出的果實,作家是作品的“樹”。那么“根”呢?是養育作家的我們民族的高天厚土!
朋友,品嘗果實,不要忘了“根”!
(原載《中國石油報》2001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