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腔:陸春祥雜文自選集
- 陸春祥
- 1315字
- 2021-10-28 16:01:38
正腔第一:古阿斯指環
“必讀書目”和緊箍咒
兒子大了,什么樣的思想都有。這不,他對我這個暑假鄭重布置的“必讀書目”基本無動于衷,而對他的體育節目或活動,各類報紙,微型小說還有游戲等等卻樂此不疲。我的必讀書目是什么呢?比如語文,有多少篇經典散文、經典古文要背,還有若干篇學生作文要模仿。于是拿學校壓他: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必讀書你讀了多少?他說《西游記》、《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老早就看了,《駱駝祥子》、《童年》不愿意看,《朝花夕拾》看了糊涂。我只好對妻子嘆息,這孩子不聽話,但也無奈。
單位來了不少新人,我問其中的一位:你們大學里有“必讀書目”嗎?她說:有啊,長長的一串。問:你讀了多少?很少的,這些書“年事”已高。再問:你們周圍有多少同學讀完“必讀書目”?恐怕沒有吧。
我于是再在網上鍵入“必讀書目”四字搜尋,結果大吃一驚:某知名網站上就有相關網頁幾十萬個,而且分類極細。粗略看了一些,這個“必讀書目”還真令人目不暇接,既有大學的,比如北大、清華、北影等等,也有中學的。我還看到了一個很搞笑的“必讀書目”,在一個不太有名的影星的網頁里,居然也有一個“某某影迷必讀書目”。
忽然又記起,媒體上經常會有什么文化名人之類的主兒為讀者開的一串串的“必讀書目”。前段時間,某出版社還策劃了一套“影響我的十本小說”的書,弄幾個名人,將他們讀過(真的全讀過?)的書編輯起來,再加點兒導讀體會什么的,就大模大樣地放在書店里賣錢了。
我雖然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書也亂七八糟翻了不少,而且每有意會,常常在報刊上大放厥詞。但奇怪的是,一些熟人在我好幾個滿架的書柜前找來找去,總借不到他喜歡的書,原來我的書他們不太要看,沒有流行的,書名有的還怪怪的。這樣想來,我給兒子開的“必讀書目”也只能是我的一廂情愿了,難怪他不接受。
把這些事情連貫起來,就產生了以下一些想法。第一,什么是“必讀”?按我的理解,凡冠以“必”字的,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小學生不讀完“必讀書目”就不能畢業,初中生不讀完就不能升高中,高中生不讀完就沒資格考大學。否則就不要像納稅那樣稱其為“必”。第二,誰開的“必讀”?這個問題其實是不難回答的,開單子的一定是某個方面的專家(盡管是許多專家的綜合),但正是因為他(或她)是某方面的專家,就注定這個單子的局限性。文藝家只會開文藝的書單,科學家也只會開他專業方面的書目,縱然他們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也有限得很。第三,誰一定要“必讀”,少讀甚至不讀又會怎么樣?吾生有涯而知無涯,無端要別人這樣而不要那樣,也是在謀財害命。哪個出色的學生沒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讀書方法呢?學生課外閱讀量少、隨意性大是事實,但“強按牛頭不喝水”也是事實,我兒子就頂撞:將課外閱讀當做任務,那還有什么意思?!也真是這樣,他雖然只讀初中,但這些年書確實看了不少。郁達夫在大學里僅外國小說就讀了一千多本,憑的也只能是興趣。
我看過一個關于兩性調查的笑話,說是唐僧師徒在女性心目中的位置,豬八戒最受歡迎,沙僧次之,悟空再次之,唐僧最沒人愛,原因在哪?一是軟弱,二是只會念緊箍咒。這“必讀書目”就頗有些像緊箍咒。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管是誰,緊箍咒都是讓人討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