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魚與“熊孩子”皆得
- 大郭弓匠
- 一匣瑣事
- 2628字
- 2021-10-29 00:02:00
“呀呀”呀呀獸靠近郭曉達時,還不忘提醒一聲。但郭曉達依舊沒有理它。而是在一個對半開的竹槽里給呀呀獸倒了點竹汁水。
呀呀獸遲疑了幾秒,便用小舌頭舔舐起來。等它喝完,郭曉達才給它掰了一小塊魚肉。
一塊,不到一秒就消失了。呀呀獸可憐巴巴地望著郭曉達。郭曉達只得又給它了一塊。
“你這家伙,喝水還挺優雅,怎么吃東西這么粗暴,狼吞虎咽的!”“你到底是貓還是狗呢?”郭曉達啃著自己的烤魚問道。
“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獸又一秒吃完第二塊,又呀呀叫了一氣。郭曉達也不知它到底是說了什么,但他自動理解為“郭大爺,求你再賞我點”。所以他就又賞了它一塊。
就這樣你來我往,雞同鴨講的聊了半天,郭曉達發現這家伙居然騙吃了自己的一整條大烤魚。
“呀呀呀!”呀呀獸似乎意猶未盡,還沖著郭曉達叫喚。
“想吃烤魚啊?自己去抓魚去,你抓來兩條我幫你烤一條。白吃白喝你也不害臊!……”郭曉達沖著呀呀獸就是一頓教育。有技術就是牛哇!怪不得老美那么得瑟。
呀呀獸見郭曉達不再理自已,就一搖一晃的沖著炕走去。“這家伙真是成精了,不會是個小狐貍精吧!”郭曉達看著那搖晃的身影真是有些無奈。這家伙還把自己賴上了,而且怎么感覺它像是裝病呀!
收拾好裝具,沒管那只眼睛隨著他左右移動的呀呀獸,竹門也沒帶上就出發了。以那貨貪吃的性格,以后可能攆都攆不走。門關不關一個樣。
來到河邊。一籠沒有魚,二籠也沒有魚。又來到魚坑邊,一坑沒有魚,二坑也沒有……
二坑也沒有讓郭曉達失望,又是滿滿一坑魚。郭曉達沒有管滿坑的魚,而是迅速解下腰上的一根竹管。將竹管上的黃金葉解開。打開分成兩半的竹管,看向里面。
竹管中間被分成了五個小的隔斷,每個隔斷上都躺個幾個碎果子。郭曉達直接看向左起第四個隔斷,里面躺個小半個紫紅色的已經半脫水的果子。
郭曉達拿起這小半個樹霉一樣的果子聞了聞,似乎有淡淡的腥味。難道說就是因為有這點腥味?可味這也太淡了吧,還沒蚯蚓腥呢!不過,是這種果子,那就好辦了,多試幾種方法就行,總會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這又不是引力波,至少看的見摸得著。
照例開始挑魚,這次比較奢侈,同種類的魚只挑最大的兩條,其余的都丟進魚欄讓它們自生自滅。總共九種十八條。裝筐,帶回崖底。
又挖了一個新的儲魚坑。這樣做就相當于給食物打上日期,提示保質期。當食物開始豐富,那就得有點追求。舊的儲魚坑的魚可以全部熏制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把舊魚用藤條從魚鰓穿過串起來,用竹擔挑到河邊統一處理。這么多天也沒見過其他動物,所以郭曉達也膽大起來。
在崖底建了一個大大的熏烤架,直到干到中年才忙完。現在郭曉達可以通過河水溫度判斷時間了,可能會有出入,但做為一個原始人,這種誤差可以接受。反正又沒老板扣錢,當然,火折子也可以用輔助來判斷。
來到崖底,開始薰魚。抬頭就看見一個腦袋探出鷹嘴巖。郭小達沒有理它。中午飯也不打算吃了,準備去挖淤泥,試著燒些陶器。
“是不是該做個獨輪車呀。這也太費力!”連續運了兩次泥,郭曉達就己經精疲力竭。一個“大”字躺在地上一動也不想動。作為一個學過初中物理的青年,他覺得必須搞出輪子,不能像印弟安人一樣被歷史淘汰,成為弟中弟。
也許是中午沒有吃魚,他聰明的智商又占領高地了,他想出一種非常簡單的獨輪車。
把兩根竹筒擺成“八”字形,然后橫搭一根,在八字頭頂裝個木車輪,八字尾用長繩子連接起來。拉車時,人站八字尾,繩子架脖子上,繩子穿過腋下。
“嗯?怎么好像在哪見過這東西呀!”郭曉達看著地上的草圖總有的似曾相識。
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干吧。反正有了穩定的魚獲,也不用太擔心。雖然一直吃魚也可能會膩,但也沒辦法呀。誰讓他到現在只見到過呀呀獸和魚呢。難不成把呀呀獸吃了?那種會在同一個坑里掉進去兩次的傻獸,他都有點擔心吃了副作用比吃魚還大。
呀呀獸看到郭曉達從崖壁爬上來,沖著他“呀…呀”叫了兩聲,又轉身跑回山洞。
郭曉達從崖底爬上來,繼續把自己攤在鷹嘴巖上。轉頭便能看見崖底的薰肉架,從闊葉縫隙中滲著白煙。
他轉頭看向正上方,不知多高的崖壁,爬滿了綠植。藍的天上飄著白云,依舊看不到太陽。郭曉達瞇了一會卻睡著了。睡午覺的習慣一旦養成,還真有點不由自主呢!
直到耳邊的呀呀聲把他吵醒。郭曉達轉頭看向聲源,看見呀呀獸爬在洞口沖著自己叫。郭曉達掃了一眼,沒有理它,又轉頭看向崖底的薰肉架。看見薰肉架依舊在冒著白煙就沒有再看,而是又瞇了一會。
“哎,原始社會難呀!不做飯就沒得吃,也沒個送外賣的小哥。”
“知道嗎?就說你呢!不干活就沒的吃。”郭曉達沖著遠處向他戒備的呀呀獸說道。
看了下火折子,現在大約四點到六點,這兒一般八點左右天黑。
把崖底淤泥堆分批搬了上來,然后又帶了幾片闊葉。
先在一片闊葉上壓一塊二十厘米大小一厘米厚的圓泥餅。在另一片闊葉上撒上柴草灰,將圓泥餅小心搬過去。制圓最簡單,一根短棍定住一頭另一頭轉圈就行,上過小學的都懂。
“你懂嗎?你。呆頭呆腦的就知道吃。吃吃吃,你個吃貨。”知識就是力量,這就是高級文明的天然優越感。
呀呀獸爬在洞口,頭搭在一條前腿上,看起來喪眉耷眼的。
郭曉達繼續將淤泥搓成大拇指粗細的泥條,沿著圓泥餅外圈,一圈圈盤起來。在鋪好的泥條上用小竹刀劃上淺痕可以有利于粘貼拼接。盤個十幾公分高就行了。用手將泥條捏平整,用泥水抹光滑。兩側用泥水粘兩個耳,鍋體就成型了。再做一個圓餅,底下同樣墊柴草灰,上面粘個小把手,扎個排氣孔,蓋子就做好了。期間呀呀獸時不時會輕聲“呀呀”幾聲,似乎是說開飯,開飯。但明顯沒有效果。
慢慢將做好的鍋、蓋,托到鷹嘴巖邊上,風吹一晚上應該就能涼干。這兒的風太輕柔,所以不怕被吹掉。
生火,烤魚。
“今天是最后一頓,明天開始,不干活沒飯吃,聽見沒有,說你呢,別裝沒聽見。”郭曉達一邊啃魚,一邊對著狼吞虎咽的呀呀獸說到。
吃飽后,趕緊取回薰了一下午的魚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呀。
將薰魚肉,存下來的魚鰾,用長竹竿一起掛在鷹嘴巖外。即使有野獸入侵,魚肉也能為郭曉達爭取寶貴的時間。長竹竿上套一些活動的短竹筒,這樣有“小偷”想通過竹竿去摘魚肉也會被滑下去。
竹門留了個“狗洞”,呀呀獸它來去自由。郭曉達除去衣甲,穿著短褲抱著黃金葉入睡。呀呀獸看到郭曉達睡下了,磨蹭了一會也找了個草窩入睡,看著動作還挺熟練的。
洞外的火堆冒著青煙,隨風搖擺,還可以看見零星的火光。掛在竹竿上的薰魚也隨風輕晃。夜靜極了,連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都那么小心翼翼,好像唯恐驚擾到誰。也許這就是古詩夜宿山寺的感覺吧。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在別人迫切時,你就得端著。這樣才能提條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