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李一豐上山(上)
- 劍名不退
- 樹且如此
- 2414字
- 2021-11-26 17:55:00
光陰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逝去而為人停留。
時間就如世間流水一般,緩緩流淌,卻不停歇。
很多很多年以后,人魔兩族戰爭依然在持續,版圖卻從未有過大的變化。
神洲大陸,幅員遼闊,橫縱數百萬里。
其間有七大王朝,小國林立。
大小仙宗星羅棋布與王朝互相依存。
神洲中南部。
有一條洶涌大江橫貫東西,它發源于遠古戰場“神戰山脈”,流域極廣,為神洲之最,向東于魔都入海。
大江無名,就叫“大江”。
大江東南,有一仙山,名曰龍虎,乃是道門宗派龍虎山教廷所在。
龍虎山主峰天門山的登山棧道上。
一個身穿深藍色道袍、胡子頭發皆花白的老道士,腰間系了根長繩,長繩另一端系著個小小的灰色襦杉少年,少年背著個麻布包袱,正氣喘吁吁地跟在老道士的后面。
二人沿著棧道頗為險峻的階梯,登山而去。
此時正值深秋,小雨淅淅瀝瀝,時不時還有風兒來搗亂。
說是登山,實為爬。
少年腳下這條棧道乃是開在山體之間,臺階上布滿了青苔,寬不過五尺,臺階卻有三尺來高。
一面是山體峭壁,無數翠蔓藤條沿著著山體一直往頂峰爬去,不知延申到了何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登山階梯越來越渺小。
另一面是懸崖深谷,云霧蒸騰,一座座小一點的山峰峰頂從云中聳出,倒是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可在小小的少年眼里,哪有什么意境可言,只有那小心翼翼,以免失足摔落下去,落得個尸骨無存。所以他在登山前請求老道士,特地找了條繩子,和老道士綁在一起,多少增加點安全感。
此時少年正咬牙切齒,登山前老道士言說帶他走一條登山捷徑,自己喜出望外,沒想到頭來害得自己苦不堪言不說,那老道士倒是心不喘氣不急。
約莫又爬了五百來級階梯,襦杉少年解開系于腰間的繩索,坐了下來。
前面老道士轉身回頭,笑著問道:“怎的?這回又發現了什么風景?”
這一路上,少年停下多次,每次都說發現了很好看很好看的景色,想要好好欣賞一下。
老道從不戳破,沒回都笑著答應,讓少年停下賞景。
少年氣喘吁吁,癱坐在臺階上,理了理背上包裹,煩躁開口道:“老道長,到底還要爬多久???怎么還沒到???這臺階又高又窄又難爬,似通了天那般長,一眼望不到盡頭,我實在...實在是走不動了,坐下歇會兒,歇會吧。”
老道士指指少年,和煦笑道:“已經登山有一大半啦,要堅持啊,現在我們位于天門山“天梯”正中偏上,再有兩個時辰,便可登上主峰。此處乃是觀我龍虎山九十九峰奇峻風光的絕佳位置,不可錯過?!?
說罷老道士盤腿于臺階邊上臨淵而坐,悠然遠眺。
少年一頭黑線,不再言語。
心中暗惱不平:老道士說的輕巧,我一個小孩子,哪有你這個大人這般身手耐力,早已精疲力盡,哪里還多余力氣去看什么奇峻風光。
遠處幽幽群山,云霧繚繞。
龍虎山共九十九峰,便是環繞在主峰天門山四周。
如果在放晴日,于天門山峰頂觀之,群山則似眾星拱月;若是再眼尖一點,還可看到一些山峰峰頂千年古樹樹梢上,終年化不去的積雪。
少年小聲嘀咕道:“哪有什么‘奇峻風景’,全是些大石頭、怪石頭、尖石頭;還有無數的藤蔓雜草,青苔古樹。行了一路,龍和老虎一只都沒看到,算什么‘龍虎山’?這老頭只會吹牛,該不會真是個騙子吧!”
少年思緒漸漸飄遠。
自家鄉江北郡趙李村到龍虎山的一路上,少年李一豐已經不止一次懷疑老道士是個騙子。
老道士說他叫張從仁,是龍虎山輩分很高的道士,整個龍虎山道士都要聽他的話。
李一豐便問,那他跟張從仁上山修道,是不是拜張從仁為師父,那樣一來,自己的輩分豈不是也很高,自己年紀又小,比他年紀大的道士見了會不會有意見?
張從仁說不會,龍虎山上所有道士都待人以誠,尊老愛幼,李一豐上了山,便屬于“又老又幼”的那種,可稀罕了,少年所憂絕不會發生。
最后他還說他道法平平,不能收李一豐做徒弟,他的師父另有其人。
李一豐就說他以前總是吹牛,這回總算說了句實話。
張從仁也不惱,只說上山以后就知道了。
張從仁還說,要是不想跟他上山修道,他便送李一豐回家。
道法自然,世事不可強求,強求而不得者多矣,唯有快樂長存。
李一豐便有些吃不準老道真假。
書上、畫本里說的那些山上神仙,個個容貌俊美非凡,仙風道骨,動輒可搬山倒海、開天斬魔。
山上仙人個個都會騰云駕霧。
更有詩為證:‘朝游北海慕蒼梧’。
在李一豐看來那才叫真正仙人。
這個老道士既不會騰云駕霧,又不似畫中仙人,兩人從李一豐家鄉趙李村出來,遇山則翻山越嶺,遇水便涉水操舟,足足走了六個多月,少年李一豐吃飽了苦頭,才堪堪到龍虎山山腳。
哪有這樣的龍虎山祖師嘛!
李一豐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一時悲上心頭,背靠峭壁,手抓著藤曼,狠狠勒下幾片翠綠藤葉,心中已是打翻了五味瓶那般滋味:
也不知爹爹是咋想的,硬要自己跟了這老道士去往龍虎山修道,這老道也沒見他在村里斬個妖除個魔啥的,倒是施了幾碗符水,也確實治好了村長爺爺的咳嗽累疾。
可自己是真不想離家遠游啊,自己今年不過九歲,娘親腹中妹妹馬上就要出生了,爹爹竟然舍得讓自己在這時遠游。
娘親倒是一萬個舍不得,可娘親哪里拗得過爹爹。
唉,不知多久之后才能下山見娘親爹爹啊,苦也苦也。
李一豐啊,你的命怎么就這么苦呢?
以前在家鄉與小伙伴趙嵩一起放牛,一塊下的駐牛樁,自家的牛不聽話,撬了樁子跑去偷吃村長爺爺家的地瓜苗,害的自己去給村長爺爺家的地瓜苗澆了一個月的水;與趙嵩一同去鎮上學塾拜師求學,最終學塾那位陳姓老先生收了趙嵩做弟子,自己接著放牛...
可無論如何,自己回頭是不可能回頭的,退縮是不可能退縮的。
離家前爹爹曾和自己說明,咱們這個世界很大很大,精彩紛呈,世間是有那妖魔鬼怪、圣人神仙的。
“兒子,你就不想去看看?”
“兒子你一定要去看看!”
李一豐當然想去了,玩伴趙嵩進了學,念了書,成了學塾學子,與他說了許多奇聞異事,給他帶了畫本,又教他認了些字,還和他說了許多書上的圣賢道理,李一豐頗為向往。
想到這里,李一豐緊緊握拳: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記得與老道士離開家鄉時,村里鄉親與玩伴趙嵩皆來送行,此時若退回村里必然會被鄉親們特別是已經拜了先生的學塾學子趙嵩笑話。
至于張從仁是不是個大騙子?
少年決定再小小地試探一下,張從仁是不是真的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