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陣列信號處理及MATLAB實現(第2版)
- 張小飛等
- 641字
- 2021-10-29 21:46:13
3.1 波束形成定義
近年來,陣列信號處理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蜂窩移動通信中,通信信道的需求急劇增長,使提高頻譜復用技術顯得日益重要。這就是通常說的空分多址(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其中一個重要部分便是波束形成。自適應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ADBF)亦稱空域濾波,是陣列處理的一個主要方面,并逐步成為陣列信號處理的標志之一,其實質是通過對各陣元加權進行空域濾波,來達到增強期望信號、抑制干擾信號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據信號環境的變化自適應地改變各陣元的加權因子[1-6]。雖然陣列天線的方向圖是全方向的,但陣列的輸出經過加權求和后,卻可以被調整到陣列接收的方向,即增益聚集在一個方向,相當于形成了一個“波束”。這就是波束形成的物理意義所在。波束形成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將各陣元輸出進行加權求和,在一段時間內將天線陣列波束“導向”到一個方向,對期望信號得到最大輸出功率的導向位置,即給出波達方向估計。在陣列信號處理自適應數字波束形成技術中,線性約束最小方差準則(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LCMV)是比較常用的一種算法[7],它在保證對期望信號方向增益一定值的條件下,計算最優權向量,使陣列輸出功率最小,因此該算法需要知道精確的期望信號方向作為約束方向。但是實際系統常存在誤差,當期望信號的實際方向與約束方向有誤差時,稱這一誤差為指向誤差。此時,自適應波束形成會把實際期望信號作為干擾,在其方向上形成零陷,導致期望信號相消,線性約束最小方差準則的性能會急劇下降。為了克服LCMV算法對指向誤差的敏感性,學者又提出了很多其他波束形成算法[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