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故事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 2197字
- 2021-10-29 17:49:35
1 舞臺布景
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問號的陰影之下。
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里來?
我們到哪里去?

但是憑著百折不撓的勇氣,漸漸地,我們已經把這個問號朝遙遠的地平線推移,并期望在地平線之外找到答案。
我們并沒有走出多遠。
我們仍然知之甚少,但是已經到達一定階段,我們可以(比較精確地)推測許多事情。
我將在本章告訴你(根據我們現有的知識),人類剛出場時的舞臺是如何布置的。
如果我們用一條這么長的線段,來表示動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那么這條細線也就表示了人類(或者一種與人類多少有些相似的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
人類是最后一個來到這個世界的動物,但他們很快開動腦筋,征服了自然力量。我們為何研究的是人類而不是貓、狗、馬或者其他動物,就是出于這個原因。當然,這些動物身后,也有著非常有趣的發展歷程。
起初,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據我們所知)是一團大火球,是浩瀚的宇宙之洋中的一縷云煙。經過了幾百萬年,它的表面漸漸燒光,并覆蓋了薄薄的巖石層。大雨不停地傾盆而下,沖刷著沒有生命的堅硬的花崗巖,并把砂石帶進山谷。那時地球上蒸汽騰騰,山谷掩藏在峻嶺之間。
終于,時機來了,太陽沖破云層,它看到這個小星球上有了幾處小水坑。后來,這些水坑發展成東西半球的大海洋。

■大雨滂沱
就在這一天,奇跡出現了。死氣沉沉的環境中,產生了生命。
第一個生命細胞在海水中漂浮。
幾百萬年來,細胞都是毫無目的地隨波逐流。但是在那段時間,它養成了一些習慣,這使它能在環境惡劣的地球上更容易生存下來。有一些細胞喜歡生活在湖泊的黑暗深處。山頂的砂土被帶入湖中形成淤泥,這些細胞扎根于此,變成了植物。有些細胞則喜歡四處游走,還長出像蝎子一樣有關節的怪腿。它們沿著海底,在植物和看似水母的淺綠色的東西之間爬行。還有一些細胞長有鱗片,從一個地方游到另一個地方,尋找食物。它們漸漸在海洋中定居,海洋里到處都是數不清的魚類。
與此同時,植物也大量繁殖,不得不尋找新的居所。在海里,它們已經沒有更多的生存空間了。它們無可奈何地離開了水面,把新家安在山腳的沼澤地和泥灘上。海潮每天兩次用鹽水把它們澆灌。其余時間,植物努力讓自己適應惡劣的環境,以便在地表稀薄的空氣中生存。經過幾百年的訓練,它們學會了怎樣在空氣中生活得和水中一樣愜意。它們的體型不斷變大,長成灌木和樹。終于,它們學會了怎樣長成可愛的花朵,吸引忙碌的大黃蜂的注意,使之幫忙把種子撒播到遠處,直到遍地綠草茵茵,大樹成蔭。
有些魚類也開始離開大海,學會了用肺和鰓來呼吸。我們把這些生物稱為兩棲動物,它們在陸地生活得和在水中一樣舒適。從你眼前跳過的第一只青蛙會告訴你,兩棲動物的雙重生活方式妙不可言。
一旦離開水面,這些動物會讓自己越來越適應陸地的生活。有一些成為爬行動物(像蜥蜴一樣),與昆蟲一起分享著樹林的寧靜。為了在松軟的土地上更快穿行,它們的腿腳變得發達,身體變長。最后,世界上遍布了巨型怪獸(生物書中介紹的魚龍、斑龍和雷龍等)。它們有三四十英尺長,說得形象些,它們和大象在一起就好比母貓逗仔貓。
后來,爬行動物家族的某些成員開始轉移到樹上生活。當時的樹一般都長到100多英尺高。這些動物不再需要用腿走路,但它們必須在樹枝間快速穿行。就這樣,它們將一部分皮膚變成降落傘,并在身體的兩側和前足的小指頭之間伸展開來。逐漸地,它們讓皮膚降落傘上長出羽毛,而尾部變成方向桿,在樹林里飛翔,最終進化為真正的鳥類。

■植物離開了大海
接著發生了一件怪事。在很短的時間內,所有大型爬行動物都絕種了。我們不知其中緣由。或許是因為氣候的突變。或許是它們長得太大,既不能游泳,也走不快、爬不動,眼看著肥碩的蕨類植物和樹木,卻夠不著,活活餓死了。不管是什么原因,總之由爬行動物統治了百萬年的王國就此結束了。
世界從此開始出現新的生物。它們是爬行動物的后代,卻與祖先大不相同,因為它們的母親用自己的乳房來哺育幼兒。為此,現代科學稱這些動物為“哺乳動物”。它們已經脫下魚鱗,還沒換上羽毛,不過身上長了毛發。可是,哺乳動物養成了另一些習性,使之優于其他動物。雌性哺乳動物在體內孕育幼崽,直到出生。然而,其他動物則把孩子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中,那里或冷或熱,或有野獸侵犯。哺乳動物會陪伴它的孩子很長一段時間,以便在孩子們弱小、不能御敵時進行保護。通過這種方式,年幼的哺乳動物存活的幾率加大了,因為它們可以從母親那里學到許多本領。如果你觀察過母貓教幼貓如何照顧自己,怎樣洗臉,怎樣抓老鼠,你就會明白了。

■人類的出現
對于這些哺乳動物,我無需多言,你太了解了。它們就在你的周圍,在大街上,在家中,它們是你每天的玩伴。在動物園的鐵欄里,你還能看見不太熟識的表親。
接著我們來到一個岔路口,人類就是在這時離開了長長的隊伍。離開了百無聊賴的生活和生死難測的命運。從此,人類開始用自己的理性來把握種族的命運。
有一種哺乳動物,覓食和自保的能力似乎勝過其他動物。它已經學會用前腳抓住獵物,經過訓練,它的前腳變成像手一樣的爪。無數次的嘗試之后,它學會了如何用后腿支撐整個身體的平衡(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盡管百萬年來人類一直在做,可是每個孩子不得不從頭學起)。
這種動物,半猿半猴,卻又優于二者,是最杰出的獵手,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為了更加安全,它們常常集體行動。它們學會發出怪叫來警告孩子們遠離危險。幾十萬年后,它們開始用喉嚨發聲來進行交談。
也許你根本不信,但這種動物就是你的“類人”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