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故事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 1471字
- 2021-10-29 17:49:40
14 古希臘城市
現代人都愛聽到“大”這個字。我們為擁有的事實而倍感自豪,比如屬于世界“最大的”國家、擁有“最強大的”海軍和盛產“最大的”橘子和土豆。我們喜歡生活在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希望死后安葬在“全國最大的墓地”。
如果古希臘的市民能聽到我們的談話,他們一定理解不了我們。因為“中庸之道”是他們的人生理念。僅僅“大”,不可能打動他們。追求中庸,不是在某些場合的空話,它影響到古希臘人的一生。它是他們文學的一部分,促使他們建造小巧精致的廟宇。它體現在男人的衣服上、婦女的戒指和手鐲上。它還跟著人群來到劇院,如果哪位劇作家膽敢褻瀆這條志趣高尚的鐵律,必定會被趕下臺去。
甚至在政治家和最受歡迎的運動員身上,古希臘人也堅守著這一品質。如果一名強壯的賽跑者來到斯巴達,吹噓他單腳站立的時間比每個古希臘人都長,那么人們肯定會把他趕走。因為他吹噓的雕蟲小技,隨便一只呆鵝就能勝過他。
你會說:“那很好。追求適度和完美無疑是一種美德。但為什么古希臘人是古代唯一具有這種品質的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必須先介紹古希臘人的生活方式。
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都是同一位神秘的最高統治者的“臣民”。這位統治者居住在千里之外的一座陰暗的宮殿里,人們幾乎見不到他的龍顏。然而,古希臘由上百個獨立的小“城鎮”組成,古希臘人是“自由的市民”。其中最大“城鎮”的人口比現在的大村莊還少。如果一位居住在吾珥的農民說他是巴比倫人,那么他的意思是,他是給國王交稅的千百萬個國民中的一個,而那位國王當時正統治著西亞;可是,如果一個古希臘人自豪地說他是雅典人或底比斯人,那么他說的是一個小鎮,那里既是他的家鄉又是他的國家。那里不承認統治者,只遵從市場上人們的意愿。

■眾神居住的奧林匹斯山
對古希臘人來說,祖國就是他出生的地方;祖國是他度過少年時代的地方,他曾在衛城的巖石之間玩捉迷藏的游戲;祖國是他和千萬個男孩、女孩一起成長的地方,他熟悉玩伴的外號,就像熟悉同學的姓名。祖國是一塊神圣的土地,埋葬了他的父母;祖國是高墻里的一間小屋,妻兒很安全地在那里生活;祖國是一塊占地不足四五英畝的石地,卻也是一片樂土。你沒有注意到這樣的環境必定會影響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言談舉止和思維方式?巴比倫人、亞述人和埃及人都是廣大群眾中的一分子。他們都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可是古希臘人從來沒有失去與周圍環境的聯系。他始終是一個小鎮的成員,小鎮里的每個人都彼此熟悉。他感到,那些聰明的鄰居都在關注著他。無論他做什么,不管是寫劇本、雕刻大理石像,還是作曲,他都會記住,自己的成績要由家鄉懂行的自由市民來評判。這種心理迫使他精益求精,而他從小就受到大人的教導,要懂得中庸之道,否則不可能成功。
在這所嚴格的學校里,古希臘人變得擅長做許多事。他們創造的新政府形式、新文學形式和新藝術思想,連我們都超越不了。在面積不足四五個現代城市街區大的地方,他們創造出了這么多奇跡。
看吧,最后會發生什么!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了世界。一結束戰爭,亞歷山大就決定,要把古希臘天才的成果撒播給全人類。他把這些成果從每個城鎮鄉村收集過來,并竭力讓它們在新帝國雄偉的皇宮里開花結果。但是古希臘人一旦看不見自己的廟宇,感受不到自己迂回街道的聲音和味道,就失去了快樂和中庸的感覺。要知道,他們為古老城邦的榮譽而工作時,正是這些快樂和中庸的感覺激勵著他們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如今,他們變成了廉價的工匠,只滿足于二流作品。一旦古希臘的小城邦喪失了主權,就只能成為大國的一部分,古希臘的精神也就滅亡了,而且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