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易經全集作者名: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黎荔譯解本章字數: 18504字更新時間: 2021-10-29 17:31:16
第二節 卦象與爻象
經卦的被設計出來,意味著《易經》預測模式基本構建已經產生,可要進行預測,必須深入理解“卦象”與“爻象”。“卦象”與“爻象”是《易經》預測的一套符號結構體系,正因為這套符號體系的簡潔性、概括性和科學性,使得這套符號系統能夠發揮預測的作用。這套符號體系的整體表現就是六十四卦,而這六十四卦則由爻象、卦象及其之間的各種關系而發揮著預測的作用。
01.卦象與經卦和重卦
“卦”是《易經》預測的基本單位,離開了“卦”談不上預測,不了解“卦”的各種復雜關系,談不上準確地預測。什么是“卦”?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人,故謂之卦。但二畫之體雖象,陰陽之氣未成,萬物之象未得,成卦必三畫以象三才,寫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乃謂之卦也。故《系辭》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易緯乾鑿度》認為,八卦的符號就是八卦所代表的事物的古代文字字形。現代著名學者高亨曾經推測說:“八卦是伏羲時代八個官的標志。伏羲時代有八個官,也有朝官執圭的制度。天官所執的圭上刻乾卦,所以乾為天。地官所執的圭上刻坤卦,所以坤為地。火官所執的圭上刻離卦,所以離為火。水官所執的圭上刻坎卦,所以坎為水。木官(或風官)所執的圭上刻巽卦,所以巽為木(或風)。雷官所執的圭上刻震卦,所以震為雷。山官所執的圭上刻艮卦,所以艮為山。澤官所執的圭上刻兌卦,所以兌為澤……最古的圭是用土作的,所以圭字從土。周代的圭是用玉作的,所以其字作珪,加個玉旁。八卦原名八圭,后來用于占筮,所以其字作卦,加個卜旁。”我們認為,所謂“卦”是《易經》預測符號體系中一個完整的預測模式,可分為經卦“三畫八卦”和重卦“六十四卦”——這是《易經》預測系統的基本模式。
“卦”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卦和重卦:經卦指三畫八卦,包括坤地(000)、艮山(001)、坎水(010)、巽風(011)、震雷(100)、離火(101)、兌澤(110)、乾天(111);重卦指六畫八卦,包括坤卦(000·000)、剝卦(000·001)到乾卦(111·111)等六十四卦。
經卦(三畫卦)有陰(0)陽(1)的劃分,其基本規則有兩條:第一,以每個經卦(三畫卦)陰(0)陽(1)數量的多少來確定。按照這個標準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全是陰爻或陽爻的經卦就是陰卦或陽卦,如坤地(000)即為陰卦,乾天(111)為陽卦。其余六卦,要么陰爻多,要么陽爻多,按照《易經》的規則,陰爻多的是陽卦,陽爻多的是陰卦,或者說,“多數服從少數”,誰少就誰做主,這被后人戲稱為“精英政治”。根據這個規則:艮山(001)、坎水(010)、震雷(100)都是兩個陰爻,一個陽爻,所以是陽卦;巽風(011)、離火(101)、兌澤(110)都是兩個陽爻,一個陰爻,所以是陰卦。要特別提醒的是,三畫卦的陰(0)陽(1),不是按照所象征的事物屬性來決定,而是由陰(0)陽(1)化合而成三畫卦所決定的。比如坎水(010)和離火(101),按照一般的理解,水為陰,火為陽,可《易經》的歸類正好相反。陰卦的代表是象征母親的坤地(000),下轄象征長女的巽風(011),象征中女的離火(101),象征少女的兌澤(110);陽卦的代表是象征父親的乾天(111),下轄象征少男的艮山(001)、象征中男的坎水(010),象征長男的震雷(100)。
第二,經卦(三畫卦)的陰(0)陽(1)屬性,還可以按照初爻的陰(0)陽(1)來決定,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先到為君,后到為臣”:初爻是陰爻的就是陰卦,包括坤地(000)、艮山(001)、坎水(010)、巽風(011);初爻是陽爻的就是陽卦,包括乾天(111)、兌澤(110)、離火(101)、震雷(100)。按照這種區分,坤地(000)帶著少男艮山(001)、中男坎水(010)、長女巽風(011),有男有女;乾天(111)帶著少女兌澤(110)、中女離火(101)、長男震雷(100),也是有男有女。
用這兩種方法來分析經卦(三畫卦)就可以發現,有的經卦(三畫卦)是“純陰”,有的經卦(三畫卦)是“純陽”,有的“混陰”或“混陽”。兩種規則都認為是陰卦的就是“純陰”,包括象征母親的坤地(000)和象征長女的巽風(011);是陽卦的就是“純陽”,包括象征父親的乾天(111)和象征長男的震雷(100)。“陰爻”少而初爻是“陽”的經卦(三畫卦)叫做“混陰”,包括象征中女的離火(101)和象征少女的兌澤(110);“陽爻”少而初爻是“陰”的經卦(三畫卦)叫做“混陽”,包括象征少男的艮山(001)和象征中男的坎水(010)。“混陰”是“陰中有陽”,陰(0)是主要因素,“混陽”是陽中有陰,陽(1)是主要因素,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為了不增加讀者的負擔,我們在解讀卦象的時候,把“混陰”稱為“陰卦”,把“混陽”稱為“陽卦”。可讀者在分析卦象的時候,這一點還是不能忘記的。
(2)上卦和下卦:一個重卦(六畫卦)是由兩個經卦(三畫卦)化合而成的。在下面的一個經卦(三畫卦)叫下卦或內卦,在上面的經卦(三畫卦)叫上卦或外卦。一個重卦(六畫卦)的上下卦有陰(0)陽(1)之分,有序數之分,不同的內容象征不同的事物或含義。由經卦(三畫卦)化合而成的六畫卦,因為經卦的陰陽屬性,所以重卦的上下卦也帶有陰(0)陽(1)的屬性,這種屬性在重卦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經常說到一個成語“否極泰來”。“否pǐ”和“泰”是六十四卦中的卦名,兩者的上下卦正好相反。否pǐ卦(000·111)的下卦是坤地(000),屬于純陰之卦,上卦是乾天(111),屬于純陽之卦,而否pǐ卦(000·111)象征一種很不好的時期。為什么呢?因為坤地(000)是純陰之卦,陰氣下降,而乾天(111)是純陽之卦,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陽氣上升,陰陽不能交匯,所以象征的是不好的時期。泰卦(111·000)的下卦是乾天(111),上卦是坤地(000),象征大好時期。這又是因為什么呢?乾天(111)是純陽之卦,陽氣上升,坤地(000)是純陰之卦,陰氣下降。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交匯,所以象征大好時機。
按照一般的理解,否pǐ卦(000·111)的坤地(000)在下卦,乾天(111)在上卦,這不是正好嗎?同樣的道理,泰卦(111·000)的乾天(111)在下卦,坤地(000)在上卦,這不是反了嗎?這主要一是由《易經》經卦的陰陽屬性所決定的,二是由重卦的化合順序所決定的。陰陽屬性認為,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氣陽氣相合則吉利,相離則兇險;重卦的化合順序是先下卦而后上卦,有時間上的先、后和位置上的高低。比如咸卦(001·110)的下卦是艮山(001),屬于“混陽”之卦,象征少男,上卦是兌澤(110),屬于“混陰”之卦,象征少女。艮山(001)是“混陽”之卦,陽氣上升,兌澤(110)是“混陰”之卦,陰氣下降,陰(0)陽(1)相合,所以象征感人至深——少男少女才能感人至深啊!應該指出的是,上下卦的陰陽配合,不是陽卦在下、陰卦在上就象征好的時機,要看所象征的事物和所象征的含義。
(3)互卦:互卦是重卦(六畫卦)中的專用名詞,主要用來分析一卦中所隱含的各種經卦及由這些經卦所化合而成的各種重卦。在一個重卦中,去掉初爻和上爻,取二爻、三爻、四爻和五爻,即每個重卦中間四爻,把這四爻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經卦(下互卦和上互卦)和重卦(下重卦、中重卦和上重卦)。按照一般易學規則,互卦可以取兩個經卦作為互卦,也可以取三個重卦作為互卦。在易學著作中,經常可以看到“互卦”這個名稱。比如謙卦(001·000),下卦是艮山(001),上卦是坤地(000);謙卦(001·000)六二、九三、六四是下互卦坎水(010),謙卦(001·000)的九三、六四、六五是上互卦震雷(100);謙卦(001·000)的下卦艮山(001)與下互卦坎水(010)生成下互卦蹇卦(001·010),謙卦(001·000)的下互卦坎水(010)與上互卦震雷(100)生成中互卦解卦(010·100);謙卦(001·000)的上互卦震雷(100)與上卦坤地(000)生成上互卦復卦(100·00)。也就是說,謙卦(001·000)可以分解為下卦是艮山(001)、下互卦坎水(010)、上互卦震雷(100)和上卦坤地(000)等四個經卦;還可以分解為下互卦蹇卦(001·010)、中互卦解卦(010·100)和上互卦復卦(100·00)等三個重卦。把這些經卦和重卦的基本含義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加以有機組合,就可以獲得最基本的信息。再簡單點說,比如咸卦(001·110),下卦是艮山(001),上卦是兌澤(110),現在去掉初六和上六,取六二、九三、九四、九五四爻,六二、九三、九四化成一個新的三畫卦,即下互卦巽風(011);九三、九四、九五化成一個新的三畫卦,即上互卦乾天(111)。用巽風(011)和乾天(111)所象征的事物及有關象征意義來解釋咸卦(001·110)的卦名、卦辭、爻辭,便能弄清楚古人何以如此解讀卦名、卦辭、爻辭。比如咸卦(001·110)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咸卦(001·110)的六三、九四、九五是巽風(011),是咸卦(001·110)的下互卦,象征股(足肚);上有九四、九五,所謂“陽遇陰則窒”,難以與上六相應,且與六二相承、相類,原地堅守即可,不必向前,向前則吝。據此爻辭說:“咸其股,執其隨,往吝。”感于股(足肚),不宜動,咸卦(001·110)的九三、九四、九五是上互卦乾天(111),象征人;咸卦(001·110)的下互卦巽風(011)象征志向。據此《象辭》說:“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由此可見,互卦在解讀重卦的過程中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4)反卦:反卦是用來解讀經卦或重卦中的卦名、卦辭、爻辭的一種卦象,指的是任意取重卦之中的三個爻或六個爻,由此生化出一個陰爻或陽爻完全相反的經卦或重卦。比如升卦(011·000)的爻象是初六、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現在取一個與下卦初六、九二、九三相對的經卦,即初九、六二、六三,即經卦的反卦震雷(100);再取與六四、六五,上六相對的經卦,即九四、九五、上九,即經卦反卦乾天(111)。以經卦反卦震雷(100)為下卦,以經卦反卦乾天(111)為上卦生成一個新的重卦即無妄(100·111)。其作用跟“互卦”一樣,對解讀卦象有很大的幫助。
(5)對卦:對卦主要用來說明兩個重卦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揭示其對立面的深刻含義。比如節卦(110·010),下卦是兌澤(110),上卦是坎水(010)。將節卦(110·010)的下卦兌澤(110)變為上卦,上卦坎水(010)變為下卦,就生成一個新卦困卦(010·110)。其象征意義是:處在節卦(110·010)時期,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出現困卦(010·110)。節卦(110·010)的卦辭說:“節:亨,苦節不可貞。”“節:亨”闡述的是節卦(110·010)的好處,而“苦節不可貞”闡述的就是節卦(110·010)應該預防的后果。如果預防不當,就可能出現困卦(010·110)的情況。
(6)逆卦:逆卦主要用來說明經卦(三畫卦)和重卦(六畫卦)的逆向組合,目的在于揭示其對立面的深刻含義。正常的卦象是順卦,反常的卦象就是逆卦。比如大有(111·101)的下卦是乾天(111),上卦是離火(101),其正常的爻象排列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六五、上九,而反常的卦象排列則是初九、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即倒著數為同人(101·111)。
(7)之卦:之卦的特殊含義是一個重卦跟這個重卦和其他六十三個重卦加以組合,形成一個新的十二畫卦,其解讀能力大大增強。
02.爻象與爻位和陰陽
卦象是《易經》中一個最重要的預測單位。全面地認識卦象的豐富內涵,對正確地認識“易理”,解讀《易經》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作用。其關鍵點就是有關爻象的“易理之數”。
《系辭上》里有這樣一段話,這是理解《易經》“易理之數”的基本線索: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tái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卦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lè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lè而后卦。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這段話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天地之數”和“大衍之數”。“天地之數”和“大衍之數”是按照嚴格的邏輯關系推演出來的。前人對此進行過很多分析,可大都不得要領,說了很多話,可對認識“易理”,解讀《易經》作用甚小,使“天地之數”和“大衍之數”更加撲朔迷離,陷入了神秘主義的泥沼。
第一,“天數”和“地數”和“天地之數”:“天數”是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地數”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什么是“天數”和“地數”?象征“天”的“數”是天數,象征“地”的“數”是“地數”;“天”、“地”是“天數”和“地數”的“質”,“數”是“天數”和“地數”的“量”。“天”和“地”象征的是“質”,其作用是“定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象征的是“量”,其作用是“定量”。“天”和“地”的深刻含義可以類推,比如陰、陽,上下、左右、前后、男女、老少等,凡是能夠納入“對立統一”、“合二為一”范圍內的概念,都可以用來詮釋“天”和“地”。
“天數”和“地數”不是自然數——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用0、1、2、3、4……來表示,一個一個又一個,組成無窮的一個數字大家庭,不是“有理數”——正整數、負整數和“0”和正分數、負分數,也是一個無窮的數字大家庭,也不是“序數”——集合論基本概念之一,是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次序的數的推廣,具有無限性和次序性。因此“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不是一般意義上數字,而是具有“易理”性質的“易理之數”。“天數”和“地數”是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來表示的,是很有限的,只有10個,不能拆分成“天”和“一”,也不能重新組合為“天二”或“地一”,是有限的一個“十口之家”。與自然數相比,“天數”和“地數”不能相加;與有理數相比,“天數”和“地數”沒有負數分數;與序數相比,序數只是簡單的數字順序,而“天數”和“地數”則是含義十分豐富的“易理之數”。與以上最常見的數相比,“天數”和“地數”是有限的,而這些數卻是無限的。“天數”和“地數”是“易理之數”的特有概念,只能按照“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說法去理解,且不能有任何改變。“天一”象征開天辟地,核心內涵是“初始”的意思;“地二”是繼往開來,核心內涵是“發展”的意思。只有“天一”出現的時候,“天一”是獨一無二的“易理之數”,能夠象征宇宙中的一切,跟《老子》中“一”一樣,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可是當“地二”出現的時候,“天一”跟“地二”就互相依存,既對立又統一。也就是說,沒有“地二”,“天一”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這個時候的“天一”跟“地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可“天一”、“地二”依舊是獨一無二的“易理之數”!當“天三”、“地四”出現的時候,“天一”、“地二”獨一無二的特征消逝了,成為跟“天三”、“地四”同樣性質的“易理之數”。可“天三”是天一的兩倍而不是三倍,地二跟地四的情況一樣,這一點讀者務必牢記!
因此可知,“天數”和“地數”的基本含義是宇宙和萬物的序列。“天一”、“地二”有著本質的區別,兩者有“質”的不同和“量”的差別,不能混為一談!可兩者密切相關,互相對待,是互為存在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天一”就沒有“地二”,反過來沒有“地二”也不可能有“天一”,這跟《老子》的宇宙生成論“無中生有、有無相生”異曲同工(讀者可以參看楊郁、黎荔著《老子新學大全集》有關內容)。傳統的看法是,“天數”和“地數”是奇數和偶數,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因為奇數和偶數只是簡單的“數”,而不是“質”和“量”化合成一體的“易理之數”。正如前面所說,象征“質”的“天”和“地”跟象征“量”的一、二、三等渾然一體的。
這段話里還有一個新的觀念“天地之數”。“天地之數”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天數”和“地數”。“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這兩者具有本質的區別,具有“質量”統一、對立統一的特征,而“天地之數”則只是“數”——當然也是“易理之數”。這是因為,“天數”和“地數”是不同“質量”的“數”,所以不能相加,而之所以相加為“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就是拋開了“天數”和“地數”的差異性,只關注同一性的結果。從區別性的角度來說,“天數”、“地數”是對立的,可從同一性的角度來說,兩者又是統一的。
“天數”和“地數”具體有多少?《系辭》的答案是:“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這段話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和“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天數五,地數五”的意思是:天數是“一、三、五、七、九”,地數是“二、四、六、八、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天數與地數相互對待而各自有一個總數。“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意思:天數“一、三、五、七、九”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二、四、六、八、十”加起來是三十,天地之數的總和是五十五。這就是“易理之數”奧秘所在。“天數”之外是“地數”,“地數”之外是“天數”。兩者涇渭分明;可“天數”、“地數”都是“易理之數”,所以又是統一的。
“天數”、“地數”的差別,是從太極開始的,太極象征一個“數”,這個就是“0”。這是為什么呢?只要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天數”、“地數”都沒有“0”。“0”不是沒有,“0”所包括的深刻含義,并不比其他自然數更少,甚至可以說更豐富。“易理之數”為什么沒有把“0”納入其中呢?這是因為“0”既不是“天數”,也不是“地數”,可既是“天數”也是“地數”。按照易理,“易”為“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天地,等等。沒有“太極”,自然沒有“兩儀”,“天數”、“地數”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按照“易理”,“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就是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去掉了本質特征之后的結果。“太極”、“兩儀”,兩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只是合為“太極”,分為“兩儀”而已!還可以這樣理解:“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間具有時空特點,“天一”到“地二”是一段時空,“地二”到“天三”是一段時空,以此類推。那么“天一”的起點是什么呢?答案自然只能是“0”。也就是說“易理之數”是一條線段,從“0”到“地十”,分為10個等距離的單位,這個單位就是“1”。既然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其中“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又說“天數”、“地數”是既對立又統一,“二十有五”怎么跟“三十”既對立又統一呢?這是因為“天數”、“地數”的比值不同造成的。按照“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的說法,通過計算知道:1個“天數”等于1.2個“地數”,“天數”:“地數”=1:1.2。讀者記清楚,這是“天地之數”在“天數”、“地數”上的比值!正因為天地之數這些特質,所以能夠“成變化而行鬼神”。
第二,“大衍之數”——如果只有“天數”、“地數”、“天地之數”這些概念,無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也是沒有實踐意義的,因為《易經》的根本目標是指導人類怎樣最完美地做人、做事和生活,所以必須有實實在在的用途。所以《系辭上》接著這樣說:“大tái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這是怎么回事?中國哲學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體”和“用”,因為“天地之數”是“體”,“大衍之數”是“用”,所以“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這跟《老子》中的“道”和“德”完全一致。也就是說,“大衍之數五十”是“天地之數”的“用”,屬于“天地之數”,可不是“天地之數”的全部。這種區分的目的在于把“天地之數”運用到卦象和爻象上,也可以說是“卦爻之數”。《系辭上》的這段話可以證明這種說法:“分而為二以象兩,卦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lè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lè而后卦。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由此可見,“大衍之數”的提出目的在于怎樣“排卦”。就是怎樣“用”“天地之數”——因為我們從根本上不認同這種排卦方法,所以不在這里談論,留在了“排卦”部分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大衍之數”之數之外的數是“一二三四五”,“大衍之數”都是“用數”,而“一二三四五”是純粹的“體數”,是用來給卦象定位的。無論是卦象還是爻象,都必須占據一定的時空、時間,“天地之數”必須適應時空的變化。“天地之數”不能脫離“大衍之數”而存在,也不能脫離時空而存在。宇宙象征的也是一種時空關系,八卦、六十四卦象征的是一種時空的關系,而每一卦象征的也是一種時空的關系。換句話說,兩者都象征時空,不過宇宙的時空是“自然時空”,而卦象、爻象的時空是“易理時空”,兩者是統一的也是對立的。
“天地之數”在“自然時空”中是三維空間,“易理時空”也必然是“三維空間”,因此中國古代把時空稱為“八荒”、“六合”等。“八荒”在“易理時空”用八卦經卦(三畫卦)來象征,也就是時空中的八個點,即坤地(000)、艮山(010)到乾天(111);“六合”在“易理時空”用六個面來象征,也就是六個面上面分布著六十四重卦。“八荒”、“六合”是“點”、“線”、“面”、“體”的結合——這些內容在“四知堂三維八卦”里面有比較詳細的闡述。因此我們說,“無極”象征“無”和“0”,太極象征“有”和“一”,“兩儀”象征“陰陽”,“四象”象征“變化”,“五行”象征“生克”,六爻象征“狀態”,八卦(經卦)象征“階段”等。此后的重卦(六畫卦)則是由以上《易經》的基本符號構成基本預測模型。
《易經》的這些基本預測模型是一個立體。靜態地看,這個立體是一個三維空間,動態地看,這個立體是四維空間。其最顯著的是特征是“八個點”、“六個面”,其中最典型的應該是標準的“球體”,其他都是“矩球”(不標準的球)。卦象、爻象的“易數”就按照易理的規則分布在“球面”上。“易數”在“球面”運動,“球體”自身也運動,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之中,所以必須對“球面”的情況有一個靜態的劃分,對“球體”的運動有一個基本的描述。采用坐標系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坐標系的原點就是“0”,相當于上面所說的“無極”的外化“太極”;兩儀象征“x”軸和“y”軸,“z”跟“x”軸和“y”軸一起,象征經卦的三爻,經卦的八個點跟“x”軸、“y”軸、“z”軸在空間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矩球”。具體的情況是:坤地(000)作為“0”且象征“x”,乾天(111)作為“1”且象征“y”,兩者跟“z”一起,就標出了“矩球”八個點,從而構成了“矩球”上的六個曲面(具體內容參看“四知堂三維八卦”)。大致明白了這些之后,現在就可以研究“易理之數”在這六個面上的基本分布情況了。“易理之數”在“矩球”上六個曲面的分布情況,不能師心自用,必須合乎“易理”的基本原則,而這些基本原則在古人的研究中已經有所體現。
《系辭上》有這樣一段話:“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交;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其中的“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是《系辭上》作者對“易理之數”的贊美,相當于起強調的作用。而“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交;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的基本含義是:“參伍以變”——“參”相當于“三”,其含義是爻數到了“三位”,下卦結束,象征新的變化開始了;伍即“五”,其含義是數到了“五位”,象征事物已經“盈滿”,因此在爻辭中經常出現“過五必變”的情況。“錯綜其數”——“天地之數”的一二三四五與六七八九,其本質是相同的,只是陰陽的差異而且。在《易經》研究史上,一與六、二與七、三與八“相錯”是常識,五加一為六,五加二為七,五加三為八,五加四為九,六、七、八、九之所以稱為“四象”標識,就是因為其本身是“一二三四五”的其外一種表達方式。“綜”就是綜合來往上下。易數至三而終,終則復始,所以至三變爻,至五而盈,盈則返初,這就是“錯綜其數”。“錯綜”陰數、陽數,就能夠相合而相得,“成天地之交”而“循環不窮”。
對“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這句話,王夫之在《周易稗疏》這樣解讀:“三、二者,本數(與“用數”相對的天地之數)也,叁兩者,叁之兩之(用“三”個“兩”來概括“天地之數”——本書作者注,下同),從而分析以數之也。天本無三,地亦非二,以形言之,天包地外,天大而地小;以氣(陰陽二氣)言之,陽盈而陰虛,地得天三分之二,故謂之二,繇(yóu,同“由”,從,自)地之二,而見天之三,此圣人所以以三數天,以二數地,而為九(四象的老陽)、為六(四象的老陰);為三十六、為二十四;為二百一十六、為百四十四,皆倚此以立也。其畫之為象,則陰三分而缺其一,陽則兼有二而實其中,以成乎三,其畫——所謂以一函三,亦函地二,而更盈其一也。”
這可以說是“三地二天”和“三天二地”,與下面所說的“五地四天”和“五天四地”的說法類似。“三天二地”和“三地二天”是基于用來定位的“01234”和“12345”而言的,“01234”中的“0、2、4”是三個“地數”,“1、3”是兩個“天數”,按照從下開始的順序,因此說“三地二天”;按照同樣的理由,“12345”稱為“三天二地”。“易學”的傳統研究中有“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的說法,這被稱為“五行之數”或“五行之生數”,一、三、五、為陽數,“和”為九,所以說“九”是陽極之數,即所謂“老陽”;二、四為陰數,“和”為六,所以說“六”是陰之極數,即所謂“老陰”。此即“12345”的具體解讀。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這是天地之數的“全數”;我們在前面也說過:“0”既不屬于“天數”,也不屬于“地數”,可既是“天數”,也是“地數”。可當“0”作為“天數”的時候,天數就變成了“24”;可當“0”作為“地數”的時候,地數就變成了“29”。在這種情況下,“0”作為“太極”的象征,具有消解“天數”或“地數”的基本功能。“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0”不能同時出現在“天數”或“地數”中,而在“天數”、“地數”中卻必須有“0”(太極),所以“天地之數”“54”(實際是兩個,只是天數、地數不一樣),因此“天地之數”有三個。
設定“天數”、“地數”的絕對值是同等的,就出現這樣的比值:25:30=1:1.2(全數);25:29=1:1.16(地數);24:30=1.1.25(天數)。這三個比值的關系其實是一個正、反、合的關系。“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每卦有六爻,“太極”無論“陽”還是“陰”都要消解一個“天地之數”,五十四天地之數被分配到六爻上去,即每爻都是用九個天地之數構成的,不多也不少,其基本的構造形式是陰爻“012345678”和陽爻“123456789”。陰爻“012345678”,其中0(太極)、2(地二)、4(地四)、6(地六)、8(地八),共“五”個地數,按照同樣的方法,可以獲得“四”個天數。按照由下往上的順序,這可以稱為“五地四天”;同樣的理由,陽爻“123456789”可以稱為“五天四地”。這些問題很復雜,這里就不多說了。
每一卦都象征一個階段,每一爻象征一種狀態。“爻”是《易經》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爻yáo”字除了在與爻象有關地方使用之外,其他地方幾乎不會使用,這是《易經》的一個“專用字”。每一卦的爻為什么稱“爻”?“爻者,交也。”“爻者,效也。”為什么說“爻”就是“交”?《易經》的意思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時時都在交流,不停地發生關系,引起變化,所以“爻”叫“交”。為什么說“爻”就是“效”?《易經》的意思就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相似性、相通性,通過一個爻,可以仿效(象征)其他很多的事物。從定性的角度說,這是很經典的。如果從定量的角度說,還可以進一步深入。
“爻”是構成經卦和重卦的基本單位,如果“卦”是一個“天網”,“爻”就是“天網”上的“網眼”,三個“網眼”構成一個經卦,六個“網眼”構成一個重卦。“爻”不是一個“元素”,而是一種“化合物”,其內部發揮作用的是“易理之數”。也就是說,“爻”的內部機理是“易數運籌”,所包括的內容有“陰陽互根”(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的各種組合)、“四維時空”(時間和空間、位置,勢能和動能)、爻象符號(陰陽符號)。也就是常說的“爻”包括“數、位、時、象”。因此說“爻”是一個小群體,是一個自由運用的單位,而不是最小的單位——拼音文字語言對“詞”曾經下過這樣一個定義:詞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而詞素(語素)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我們也曾經漢語下過這樣的定義:漢字(音節)是漢語運用的基本單位和最小單位——“爻”跟拼音文字對的“詞”和漢語的“漢字”解釋極為相似:“爻”是卦(經卦、重卦)運用的單位,而不是最小的單位。對位、時、象、數,幾千年的研究很深入,盡管眾說紛紜,可各有所依,不失為一家之言(包括那些算命的先生),可很少有人從數的角度來闡述“爻”的內部機理,因而對此有待進一步深入。
理解“爻”的特征,必須結合“卦”(三畫卦和六畫卦):經卦(三畫卦)的三爻分別是下爻、中爻、上爻;重卦的六爻分別是初、二、三、四、五、上。“爻”具備“爻象”一般屬性,在不同的卦中,數、時、位、象是不同的。現在先用經卦加以說明:乾天(000),下爻(0)、中爻(0)、上爻(0),可下爻(0)處在初位,是時間的起點,勢能最小,位置最低,象征起步、基礎;在重卦乾卦(111·111)中,爻辭即“初九:潛龍勿用”。根據這種原理,中爻、上爻及九二、九三就可以做出相應的“定性”的解讀。
重卦(六畫卦)是《易經》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六十四卦。重卦每卦由六爻構成,每爻分別稱為初、二、三、四、五、上。陰(0)為六,陽(1)為九。從下往上,陰(0)稱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陽(1)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在重卦中,“爻”的基本性質獲得了更進一步的豐富:重卦中的六爻增加了爻位的陰陽屬性:按照“易理”的規定,奇數位象征“陽”,偶數位象征“陰”。爻象有陰陽,爻位有陰陽,爻象必須有爻位,爻位必須有爻象,所以兩者具有不同的搭配,不同的搭配在于不同的“易數之理”。
重卦的六爻分為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這就是內外卦或上下卦。初、二、三為下卦或內卦,四、五、上為上卦或外卦。下卦或內卦決定本質,為穩定的部分,上卦或外卦決定變化,為變動的部分。重卦的六爻怎樣象征方位,歷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有些不同的說法,可似乎沒有什么具體的理論價值和實踐作用。我們經過認真分析發現,爻象的“位”不僅具有簡單上下位置的關系,更具有非常豐富象征意義,這在后面的“四知堂八卦”可以看到有關內容,這里只就有關爻象方位內容做一個簡要的說明。這些內容的基礎知識包括下面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有關八卦圖方位。我們使用的八卦圖像是“四知堂八卦”。“四知堂八卦”的具體方位是:坎水(010)在東北(文王八卦在正北,具體推理過程見“四知堂八卦”)、震雷(100)在正東、巽風(011)在東南、離火(101)在正南、坤地(000)在西南、兌澤(110)在正西、乾天(111)在西北、艮山(001)在正北(文王八卦在東北)。
第二是有關爻位的方位推導。《易經·說卦》里有這樣八個字:“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八個字的意思是:乾天(111)的初爻與坤地(000)初爻交換而成為震雷(100),象征為長男;乾天(111)的中爻與坤地(000)中爻交換而成為坎水(010),象征中男;乾天(111)的上爻與坤地(000)上爻交換而成為艮山(001),象征少男,因此說“乾道成男”。坤地(000)的初爻與乾天(111)的初爻交換成為巽風(011),象征長女;坤地(000)的中爻與乾天(111)的中爻交換成為離火(101),象征中女;坤地(000)的上爻與乾天(111)的上爻交換成為兌澤(110),象征少女,所以說“坤道成女”。
從這里所獲得的推理結論是:在經卦(三畫卦)中,下爻為陽爻的是震雷(100),下爻為陰爻的是(巽風(011);中爻為陽爻的是坎水(010),中爻為陰爻的是離火(101),上爻為陽爻的是艮山(001),上爻為陰爻的是兌澤(110)。因為經卦是生成重卦的基礎,所以把這個推論納入重卦(六畫卦)之中,可以獲得一個新的推論:初位是陽爻的是震雷(100),因為當位,象征正常;陰爻的是(巽風(011),因為不當位,象征異常。二位為陽爻的是坎水(010),因為不當位,象征異常;為陰爻的是離火(101),因為當位,象征正常。三位為陽爻的是艮山(001),因為當位,象征正常;為陰爻的是兌澤(110),因為不當位,象征異常;重卦六爻方位的具體含義是:下卦象征立足的基點,上卦象征前進的方向。初位象征站立的地點,相當于“下”;上位象征希望的目標,相當于“上”。二位象征西,相當于“左”;三位象征東,相當于“右”。四位象征“北”,相當于“前”;五位象征“南”,相當于“后”。從卦象、爻象所測出的“爻象方位”稱之為“易理方位”,而自然界的實際方位稱之為“地理方位”。“易理方位”與“地理方位”一致的,屬于正常,象征吉利;“易理方位”與“地球方位”不一致的,屬于異常。
根據異常的不同,分別是象征“悔吝厲兇”等。下面以節卦(110·010)為例加以說明。
節卦(110·010)的經文是:節:亨;苦節不可貞。初九:不出戶庭,無咎。九二:不出門庭,兇。六三:不節若,則嗟jiē若,無咎。六四:安1節,亨。九五:甘節,吉,往有尚。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節卦(110·010)的下卦方位是正西兌澤(110),上卦的方位是東北坎水(010),象征從沿著東西軸線偏北而行,方向沒有錯亂,所以“亨”;可以因為其所運行的地域不到一半,因此應該注意不可“苦節”,否則就“不可貞”。這里結論還應該結合各爻的情況進一步加以判斷。初九陽爻象征正東震雷(100),屬于“易理方位”的正常,可初爻在下位,象征剛剛開始,遠行的條件不完全具備,“潛龍勿用”,所以“不出戶庭”(別輕舉妄動)而“無咎”;九二陽爻象征東北坎水(010),目標雖然跟卦象一致,可按照二位象征“西”,而九二象征的是“東北”,因此屬于“易理方位”的異常,如果按照初位的指導思想,依舊“不出門庭”,就可能導致“兇”。初九是“不出戶庭”,九二是“不出門庭”,初九“無咎”,而九二“兇”。“戶庭”的空間要小一些,在房間之內;“門庭”的空間要大一些,在院子之內。因此初九象征不要輕舉妄動,而九二象征必須有所行動。六三陰爻象征正西兌澤(110),按照易理,三位的方向是向“右”向“東”,而六三象征的方位卻是向“左”向“西”,屬于“易理方位”的異常。九二象征必須有所行動,而六三還在下卦的正西兌澤(110)老地方,這象征猶猶豫豫,過分膽小,象征“不節若”,所以“嗟若”。“嗟若”這是一種小小的“憂傷”,所以能夠獲得“無咎”。六四象征東南的巽風(011),象征“向前”,跟節卦(110·010)目標大致相同,屬于“易理方位”的正常,因此屬于“安節”而“亨”。九五象征東北坎水(010),跟節卦(110·010)目標一致,因此屬于“甘節”而“吉”,并且應該積極行動,因此“往有尚”。上六象征正西兌澤(110),屬于“易理方位”的正常,可上位向后,而目標是東北,而最后還從東南往正西走,所以自然有背道而馳的含義,因此屬于“苦節”。為了預防“苦”,應該守“貞”防“兇”,可以獲得“悔亡”——實現目標。
現在回顧一下節卦(110·010)的路線圖:起點是正西兌澤(110),目標是東北坎水(010);具體的行程:初九正東震雷(100)乛九二東北坎水(010)乛六三正西兌澤(110)乛六四東南巽風(011)乛九五東北坎水(010)乛上六正西兌澤(110)。認真分析可以發現,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節卦(110·010)目標不穩定,與“易理方位”有抵觸的地方,所以途中有艱難,結果有兇險。爻象方位的解釋功能很強,由此可見一斑。在解讀卦象的時候,運用這種解釋方法,能夠很有效地獲得很多啟示。
重卦的六個爻象征著無窮無盡的具體物象,至于應該提取哪方面的信息之象,主要看針對什么事,必須提取與針對的事項有關聯、符合常理的那一部分信息才能夠獲得自然的效果。一卦,大則可以代表國家、宇宙之事,小則可代表人體、生活小事,大則無外,小則無內,事有多大卦就包含多大,事有多小卦就有多小。在解讀卦象、爻象的時候,可以根據這些提示來確定自己屬于哪種情況。
每一爻都有本身的含義和與其他爻的關系,一般分為下面幾個方面:
(1)六爻的象征含義:各爻可以代表具體的人、事、物、理,具體簡單介紹如下:第一,從地理位置或國家區域看,初爻象征鄉村、鄉鎮、本地;二爻象征大集鎮、縣城,本縣;三爻象征小城市、地級市;四爻象征中等城市、省級市;五爻象征大城市,象征首都;上爻象征遠地、遠方、外市、外省、外國等。第二,從企業或團隊人事上看,初爻象征臨時工,象征最低層勞動者,二爻象征職員,象征小組長、班長等;三爻象征中層領導,實際管事的人;四爻象征上層領導,制訂規劃的人,相當于總經理;五爻象征董事長,象征決策者;上爻象征股東,象征合作者,相當于顧問。第三,從國政關系上看,初爻象征百姓、象征村長;二爻象征鄉鎮級基層領導;三爻象征地方政府首腦;四爻象征國家的省、部長級官員;五爻象征國家元首、主席、總統等;上爻象征國會、議長等。第四,從家庭關系上看,初爻象征子孫、晚輩;二爻象征男孩、女孩;三爻象征丈夫、象征兄弟;四爻象征妻子,象征母親,象征長女,象征婦女;五爻象征家長,象征父親,象征長子;上爻象征祖父、祖母等。第五,從居室分布上看,初爻象征地面,象征地基,象征水井等;二爻象征住宅,象征灶房,象征屋內的空間;三爻象征家門,象征內門,象征房門,象征墻壁,象征床,象征炕,象征灶爐;四爻象征門戶,象征大門,象征院門;五爻象征入口,象征過道,象征走廊;上爻象征屋頂,象征瓦梁,象征天棚,象征房蓋。第六,從人體部位上看,初爻象征腳,象征腿;二爻象征小腿,象征大腿;三爻象征腰部,象征小腹,象征肚子,象征臀部,象征腹部內臟;四爻象征胸部內臟;五爻象征頭部;六爻象征身體外表,象征皮肉。
(2)爻象的貴賤含義:經卦有三爻;重卦有六爻,分為上下兩個經卦。在經卦(三畫卦)中:下爻是地爻,象征地;中爻是人爻,象征人;上爻是天爻,象征天。在重卦(六畫卦)中:初爻、二爻是地爻,象征地;三爻、四爻是人爻,象征人;五爻、六爻是天爻,象征天。因為重卦是由兩個經卦化合而成的,所以重卦的二爻和五爻也是人爻。重卦的五爻象征天位,象征高貴,重卦的二爻象征低位,象征卑賤,所以五爻象征貴爻,二爻象征賤爻。
(3)爻象的陰陽屬性:重卦有六位、六爻,其中一、三、五爻為奇數位,稱為陽位,二、四、六爻為偶數位,稱為陰位。爻象的陰(0)陽(1)屬性就是爻象的性質。按照《易經》的觀點,初、二、三、四、五、上屬于爻位的屬性,分別是初、三、五為陽,屬于陽位;二、四、上為陰,屬于陰位。如果處于該位置的爻象性質與爻位一致,該爻就被認為是“當位”,為吉,為得;如果處于該位置的爻象性質與爻位不一致,該爻就被認為是“不當位”,為兇,為失。也就是說,陽爻在陽位上,陰爻在陰位上,叫“當位”,否則叫“不當位”。“當位”象征事物的發展遵循“正道”,符合規律,所以叫“得正”;“不當位”象征事物的發展悖逆“正道”,違反規律,所以叫“失正”。“失正”一般多象征兇險,象征不吉利。“當位”或“不當位”是重卦對爻的第一要求,“在其位謀其政”,是最好的詮釋。既濟(101·010)的爻象為初九(1)、六二(0)、九三(1)、六四(0)、九五(1)、上六(0),與初、三、五為陽爻(1),二、四、上為陰爻(0),爻位跟爻象完全一致。但不能因為爻象陰陽屬性完全相符就認為“吉”,因為《易經》預測符號系統是一個整體,不能單從一個方面來看。完全與爻位、爻象陰陽屬性相反的卦象是未濟(010·101)——其爻位、爻象為:初六(0)、九二(1)、六三(0)、九四(1)、六五(0)、上九(1),這與初、三、五為陽位、陽爻(1),二、四、上為陰位、陰爻(0)的要求完全相反。同樣的道理,不能因為爻象陰(0)陽(1)屬性完全相反就認為”兇”。一般說來,當位為吉,不當位為兇,但不能以此為絕對標準,還要考察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且“當位”或“不當位”也是發展變化的,所以,當位時應守正而防兇,不當位時應趨正而求吉。當位與不當位反映出易理的辯證思維方法,也就是一切事物首先考慮自己所處的或應該處的位置,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比如鼎卦(011·101)的《象辭》說:“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意思是說:君子效法鼎象,確定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嚴守使命,以免誤入歧途。《系辭傳》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由此可見“位”的重要性,因此可見認識爻位的屬性,按照易理進行思考,按照易理為人處世,按照易理策劃未來,這是何等重要啊。
(4)爻象的中位屬性:重卦一卦有六爻,其中一與四爻,二與五爻,三與六爻稱為同位,我們在爻象的相應屬性中做簡單的介紹。一個重卦有六爻,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在《易經》重卦中,凡是處于二、五爻的爻象就是“中”或“中位”,凡是處于“中”或“中位”的大都“吉”,反之則“兇”。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兩個“中”或”中位”。二爻為“臣”的“中”或“中位”,五爻為君的“中”或“中位”。漢語中有“九五之尊”一說,而沒有”二五之尊”一說,其源就在《易經》里。在九五爻,不僅合乎爻象陰陽屬性之規則,也合乎爻象的位置屬性之說,所以才有此說。每一重卦中,凡是六二或九五,都合乎爻象陰陽屬性和爻象中位置屬性,所以大都“吉”:比如坤卦(000·000)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乾卦(111·111)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5)爻象的相應屬性:在重卦六十四卦中,爻象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如果相異,即陰(0)陽(1)相異,《易經》認為是“應”或“相應”,否則為“逆”或“相逆”。“應”或“相應”象征相互呼應、相互支援,象征“吉”。換句話說,只要下卦、上卦之間的爻象陰(0)陽(1)相應,就“吉”,否則就“兇”。在爻象的相應屬性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陰應陽、陽應陰的區別。一般來說,陰應陽為正應,大吉;陽應陰為偏應,一般為“吉”。這是因為,陰應陽是下應上,弱應強,所以“大吉”;而陽應陰是上應下,強應弱,一般為“吉”。在六十四卦中,只有既濟(101·010)和未既(010·101)完全合乎這條要求。既濟(101·010):初九與六四相應(陽應陰),六二與九五相應(陰應陽),九三與上六相應(陽應陰),六四與初九相應(陰應陽),九五與六二相應(陽應陰),上六與九三相應(陰應陽)。未濟(010·101):初六與九四相應(陰應陽),九二與六五相應(陽應陰),六三與上九相應(陰應陽),九四與初六相應(陽應陰)。六五與九二相應(陰應陽),上九與六三相應(陽應陰)。未濟(010·101)《彖》說:“雖不當位,剛柔應也。”“剛柔應”,指未濟(010·101)中陰陽都相應。相應必相求,相求而為朋友,為“類”。比如復卦說:“朋來無咎。”意思是說“陰以陽為朋”;而頤卦六二曰:“行失類也。”意思是說“陰不遇陽”。
(6)爻象的承乘屬性:在重卦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六爻,臨近爻之間的關系分為“承”、“乘”關系。凡是陰爻在下、陽爻之在上的叫“相承”或“承”,一般吉;凡是陽爻在下、陰爻之在上的叫“相乘”或“乘”,一般兇。在一個重卦中,凡下面是陰爻,上面是陽爻的,稱為“相承”或“承”,基本上指的是兩爻之間的關系。“相承”或“承”,象征承上啟下,有下屬支撐、支持領導的意思。從歷代《易經》的解卦實踐中,相承的一般都吉利;在一個重卦六畫卦中,凡下面是陽爻,上面是陰爻,稱為“相乘”或“乘”,象征凌駕于他人之上,有下屬凌居領導頭上的意思。從歷代《易經》的解卦實踐中,相乘一般象征兇。井卦(011·010):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六四:井甃無咎。九五:井洌,寒泉食。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對初六而言,初六與九二相承,吉;對六四而言,六四與九五相承,吉。對九五而言,九五與上六相乘,兇。這是“承”、“乘”關系在《易經》中的實際運用。
(7)爻象的敵類屬性:在重卦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六爻,臨近爻與爻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分為“敵”或“相敵”和“類”或“相類”的關系。比如小畜(111·011),爻象是初九、九二、九三、六四、九五、上九,初九、九二、九三和九五、上九的關系分別為“敵”或“相敵”;六四與初九、九二、九三和九五、上九之間的關系分別是“類”或“相類”。對九三而言,與六四的關系是相乘,對九五而言,與六四的關系是相承。根據《易經》重卦六十四卦同類現象的統計表明,凡是相乘一爻的,一般都象征“兇”,而凡是相乘一爻以上的,一般都象征“吉”。“類”或“相類”的關系,在古代很多“易學”著作中也稱為“比”,相當于或“比和”、“比鄰”等象征相親近的關系:比如小畜(111·011):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九二:牽復,吉。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九五:有孚孿如,富以其鄰。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小畜(111·011)的初九與六四相應,因而初九吉利;九二在中位,且因初九與六四相應而吉利。九三當位,因剛強過度,且與六四相乘,所以“輿說輻”而導致“夫妻反目”。六四下乘而上承,且與上下陽爻都能夠相類,所以能夠“無咎”。九五當位居中且有承有類,所以“有孚孿如,富以其鄰”。上九不當位,所以必須守靜,否則“婦貞厲”、“君子征兇”。小畜(111·011)的六四與九五相承,即比,所以六四的爻辭說:“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九五的爻辭說:“有孚孿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兩者都有互相支持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