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反應敏捷,端來一杯茶,遞給張權說道:“恭喜子安成為鄭先生關門弟子!”
心中也替張權高興。
這關門弟子因為是師父最后一個收授的弟子,所以師父在收關門弟子的時候都會極為慎重。
久而久之就變成師父最鐘愛、最得意的弟子。(如同小兒子最得父母疼愛一樣),并且師傅給予其他弟子不同的特殊教誨和個別指導。
最終或特別出眾,或地位特別高,甚至獲得真傳。因此在眾弟子中地位特殊。
這就如同幫會組織中的關門弟子被稱為“小老大”,地位僅次于大弟子。
張權簡直有了一種接二連三中大獎的感覺!
強行按住心中激動,接過茶杯,遞向鄭玄說道:“多謝師父厚愛!”
鄭玄含笑接過喝了一口茶,拜師禮就算成了。
劉表向鄭玄拱手說道:“祝賀康成兄收一得意門生。”
荊州眾位青年才俊也一同起身,向鄭玄祝賀道:“我等恭賀先生!”
鄭玄哈哈一笑,顯然心情極佳。
那個當初與張權換座位的公子心中卻是極為懊悔,早知道就不換座位了,難不成那個座位真的有上天眷顧?
如此說來那豈不是自己虧大了?只是眾人現在哪有人理會他的心情?
張權返回自己的座位,向一旁的龐統悄聲說道:“此局打平,兄長還有機會贏……”
龐統心中苦笑一下,籌算一題已經輸了,諸子百家這題又與張權打成平手,雖然并非輸在典籍之上,而是輸在心胸格局之上。
但從心里卻不得不佩服張權的格局之大,只是這心里未免又有些失落,不是誰都能夠得王佐之才的美名的。
只是張權也確實有才,要想勝過他實在不敢輕忽大意。
……
“讓讓,讓讓,快讓開……”
聚賢樓外,黃射被護衛抬著出來,呼喝著推開人擁擠的人群。
半躺在板上的黃射鼻子歪斜,半張臉都青紫了,顯然是被人打了,已經在樓中經過了一番救治,可還是凄慘無比。
又有眼尖的立刻叫道:“這是江夏黃射黃公子啊,怎么被打成這樣,”
“什么?黃公子?你確定沒有看錯?”
“我怎么會看錯……我可是親眼見過的……”
“誰這么大膽子居然敢……”
“我剛才聽里面小廝說是被南陽張權打的……”
“為什么呀,那可是黃祖的兒子……”
“快說快說……”
“別擠我,別擠,我說還不行嗎,據說是這黃射辱罵人家的父親……”
“呸活該!不知孝道,不當人子!”
“辱罵別人的父親,沒殺人就算好了!”
“還有呢!張權說黃射身為江夏郡的都尉,卻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屢次襲擾江夏,擄走百姓,氣憤不過,為了給百姓出頭,這才動手呢!據說把黃射打的跪在地上,給百姓賠罪呢……”
“吆喝!這么厲害!權公子這么愛護百姓!”
“好好!都要像權公子一樣,那百姓就有福了……”
“連黃祖都能得罪,肯定對百姓好啊,還是權公子仁義呀,……”
“……”
聚賢樓中。
劉表向眾人說道:“第三局為詩賦文章,若有諸多限制,恐怕不能讓諸位才俊盡情施展才華,以我之見不如就不再命題,各人可自由發揮,康成兄以為如何?”
鄭玄點點頭說道:“如此也好……子安!”
張權急忙起身行禮,說道:“弟子在。”
鄭玄說道:“你既然拜在我的門下,又成為老夫的關門弟子,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現在你就作詩賦一首,也好供眾人品評,想來你能夠做出《白馬賦》那樣的驚艷之作,必然不會令人失望。”
此言一出眾位青年才俊議論紛紛,雖然古代信息流傳的速度極慢,但是《白馬賦》一經流出,就被稱之為經典之作。
文人士子極為推崇,只是沒有想到做出白馬賦的乃是眼前這位。
龐統看著張權心里哀嘆一聲,恐怕著了此人的詭計了!
原來他擅長詩賦!
果然奸詐!
能寫出《白馬賦》里面那種保家衛國的心態,能寫出捐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名句,又豈是像眼前這人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
單純率真,不過只是迷惑人的表象罷了!
張權此時已經傻眼了,我沒想第一個就作詩啊。
我剛拜師啊,不帶這么坑徒弟的吧。
原本想著詩賦一時半會兒難以分出高下,所以也沒有提前準備,此時鄭玄突然提出來有些讓張權措手不及。
張權不動聲色的說道:“啟稟師父,學生才淺,之前也并無準備……可否讓學生醞釀一二?”
鄭玄說道:“現在當場作賦也不遲嘛。”
臥槽!
你行!
做師父的果然有話語權!
這是要現場坑死徒弟的節奏啊!
張權只能對鄭玄行禮領命,此時不領命又能如何?
開始在腦子里面高速運轉,搜索著哪一首詩賦比較合適。
龐統看著張權,嘴角不禁露出解氣的笑容。
誰讓你欺騙我!
此時能夠看著張權手足無措的樣子,權當是為自己出氣了。
眾人也都滿懷期望的看著張權,期待著能不能再領略一首佳作。
所以除了已經有所準備的,暗暗把自己準備的詩賦文章寫在竹簡上。
還有一些想最后一搏的,努力構思著這文章,所以聚賢樓之內安安靜靜,好像都是在等待張權作賦一般。
所幸張權并沒有讓眾人等太久,向著鄭玄和劉表行了一禮,又向眾人行禮。
朗聲說道:“那次在下就拋磚引玉,作賦一首獻與各位方家……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此時聚賢樓外已經聚集了上萬荊州百姓,自然是熱鬧非凡。
樓外屋檐之上掛著三個巨大的燈籠,兩個燈籠上寫著張權的名字,一個燈籠上寫著龐統龐士元的名字,與張權的其中一個燈籠掛在一起。
荊州百姓自然都知道,這是張權得了兩項第一,而龐統則是在諸子百家議題上與張權并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