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這些混賬玩意當朕的兒子,朕接受不了!
- 大唐:躺平皇子,開局被賜婚武媚娘
- 仍是少年
- 2002字
- 2021-10-02 15:56:22
第五章 這些混賬玩意當朕的兒子,朕接受不了!
李世民就有種吐血的沖動。
“尉遲敬德,此次就麻煩你親自跑上一趟江南道,確認到底有沒有災情。”
“遵旨,臣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探明此時。”
尉遲恭抱拳領命。
正好,他這次也想去看一看,他那在江南道當縣令兒子尉遲寶林,是否愛民如子?
若敢欺壓百姓,看老子不抽掉他一層皮!
尉遲恭出聲貧農家庭,深知底層百姓的疾苦,領命之后,一步都不敢停留,便走出宮殿,直奔他與他一起多年征戰(zhàn)疆場的戰(zhàn)馬。
一日一騎,馬不停蹄的向著江南道而去。
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這兩件大事的驗證,竟然會來得如此的迅速。
第二日清晨,早朝完畢。
負責打探消息的房玄齡就留了下來,還拉住了長孫無忌、杜如晦、李靖等幾名知情的重臣。
“啟奏陛下,草原果然早就下起了大雪,牛羊凍死無數,冰封千里,人馬通行,都極為困難,可以說與陛下昨日說的,絲毫不差。”
房玄齡拱手稟報。
“玄齡,你是如何確定的?”李世民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
“回稟陛下,微臣昨日傍晚與突利可汗的十二位密使商討出兵條件之后,用酒肉招待他們,故意將他們灌醉,而后安排懂突厥語言的人看守,這才得知。”房玄齡拱手道。
“嗯,玄齡辦事,就是能讓朕放心。”
李世民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尉遲恭也急匆匆走入甘露殿。
“敬德兄,你不是去查江南道的災情去了嗎?”長孫無忌疑惑的問道。
“啟奏陛下,微臣昨日就出發(fā)了,但在三百里外的驛站,遇到了臣派遣給在江南道當縣令的小兒尉遲寶林的老管家。”
“老管家?guī)硪环庑牛切《具t寶林所寫,江南道遭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大旱災,三個月來,未下一顆雨,導致赤地萬里,顆粒無收,上百萬百姓正在鬧饑荒。”
“江南道四十八州府,三百六十四個縣,旱情有的嚴重,有的輕微一些,小二尉遲寶林好奇,為何三月過去了,朝廷還沒有派人去賑災,所以讓老管家來詢問一下微臣,所以微臣這才連夜趕了回來。”
“信件在此,請陛下過目。”
說完,尉遲恭取出信件,將之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片刻之后,李世民大驚失色,勃然大怒。
“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你二人同時擔任欽差,親自帶兵到江南道詳加調查此事,將隱瞞災情的官員徹查,送往刑部問罪,所有官員,無論是王侯子孫,還是世家門閥子弟,按律問罪,朕絕不寬恕!”
“微臣遵旨。”
二人皆是肅然拱手。
作為皇帝的老兄弟,肱股之臣,他二人都知道李世民這是真的怒了,有些官員,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另外,將八十萬石軍糧改做賑災糧食,運往江南道吧。”
李世民嘆了口氣。
雖然不能馬上興兵討伐突厥,他深感遺憾,但理智告訴他,必須要這么做。
旋即,他心中又暗自驚訝,想不到我兒李泰,竟然能從牛羊肉和糧食的價格之中,便推算出草原大雪,江南道災情,真是洞若觀火,見微知著。
“不愧是朕的種,有他老爹的風范!”
確定了草原和江南道的情況,李世民總算是安心下來,終于愁眉舒展,拂著小胡子,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如果不是聽到李泰的心聲,貿然出兵,必將導致大唐難以承受的后果。
這是天大的功勞,得賞!
“這個臭小子,看在你是我兒子的份上,朕姑且不和你一般計較,容你放肆一回。”
李世民捋著小胡子,滿臉傲嬌。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整個大唐帝國,似乎沒有什么大事。
李世民倒也難得的輕松下來,每隔三日接到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的奏折,他們奉旨救濟災情,徹查隱瞞旱災和救濟不及時的官員,該殺的殺,該貶的貶。
這些他都不用操心,他信得過這兩個曾經同生共死的老哥們。
唯一讓他頭痛的是,這件事情的主謀,竟然是清河崔氏的嫡子。
這個崔姓子弟,官位已經到了江南道節(jié)度使,乃是名副其實的一方封疆大吏!
而且,這還是他鍍金而已!
江南道大旱,赤地萬里,顆粒無收,當然會大大的影響他的政績,影響他的仕途,而且朝廷還要記他失察之責。
一頓糾結之后,他就決定隱瞞災情。
對于李世民來說,這就有點難辦了!
清河崔氏,乃是五姓七望之一,一品世家大族!
自從東漢末年以來,幾百年的時間,都是由世家大族壟斷政治、軍事和社會經濟。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這并不是虛言聳聽。
其實在去年,李世民就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到這些世家之中,但最終卻沒有被接受,卻被拒絕。
而對這些世家的驕傲,李世民雖然痛恨得咬牙齒去,但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去處理。
雖然他也想要打擊這些世家,但根本就沒有效果。
由此可見,這些世家門閥的勢力,打到了何種可怕的地步。
他們所代表的世家軍事集團,即便是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也不得不忌憚。
要壓制這些世家門閥的勢力,此事急不得。
因為李世民知道,隋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隋煬帝迫不及待打壓世家門閥,遭到了反彈!
不過,隋煬帝給李世民這個女婿留下來的最大遺產。
就是科舉制度!
這幾年來,李世民也在盡量吸納寒門中的人才。
可是,這些世家貴族依靠家族的勢力,世家子弟參加科舉,也因為他們家族幾百年的學識和積累,很容易就能高中。
所以,這些壓制他們的手段,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要想將科舉制度進行到底,從政治上徹底削弱世家門閥的地位,必須得將教育普及到平民階層。
而普及教育的前提,無疑是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