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韓信與祖逖
-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女子
- 與清風無關
- 4301字
- 2022-11-14 03:32:09
第二百二十三章 韓信與祖逖
曹操的狂,大家都知道的。
公元207年,曹操跑到北邊的烏桓,把袁尚和袁熙兩個世侄打趴下。回來之后,經過碣石山。看著驚濤拍岸,他感覺自己萌萌噠,遂寫下《觀滄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的軌跡,繁星的燦爛,我感覺,它們都來自大海。
曹操又說,我感覺到一股熱,它從大海里來,卻在我心里燃。
我的軌跡,大概也像日月那樣萬眾矚目,我的燦爛,亦將天下照亮。
這股傲氣,只有很多年前,有一個人的可以一較高下。
那個人說,我乘著長云,帶著風唯一的愿意,是誰可以替我守住四海。
那是劉邦的《大風歌》。
再過很多年,又有一個人說,冰雪封了千里,我一眼看盡了長城,也看盡了過往,唯一我看不盡的,是未來更好的我。
這個人大家都知道。
他們何曾謙虛了。
該夸耀時,一點也不客氣,一下就上升到日月星辰,長風卷云,龍舞銀蛇這樣曠苦恒遠的東西。
當然,他們都是成功人士,但就是還未成功的人,又何嘗會謙虛。
那一年韓信鉆了屠夫的褲襠。
韓信那時候還不是韓王,不是統帥,甚至連倉管也還沒有當上,只是在街上晃蕩蹭飯吃的小渣,但他驕傲得鉆過了屠夫的褲襠。
鉆褲襠是一種驕傲嗎?
是的,沒有比這種更傲的驕了。普通的驕傲是碾壓,高一點的是避讓,再高一點的,就是我愿意委屈自己來避開你。
因為,你還不配讓我拔劍。
又過了一些年,韓信帶著他的劍,去見另一個很牛的人。
那個人,也是一個傲嬌小王子。
一開始,這個人不過是一個喪葬服務公司的小經理。
還是家族企業,不然,估計就不是經理,而是抬棺材的了。
年輕的時候,他驕傲得令人發指,那一年,他看到了第一個公費環國游的大咖秦始皇。
“我可以取而代之!”
他說道。大家都知道了,他叫項羽。
其實,在這之前,已經有一個人發出類似的聲音。
一個包工頭到咸陽,只是人群中看了秦始皇一眼,便從此誤了終身。
“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位當然是劉邦。
其實還有一位,同樣也偶遇了愛出游的秦始皇,那是張良。
在博浪沙,張良搞了一起斬首行動,把一個百斤重的鐵疙瘩朝祖龍扔了過去,誰知道了,除了狡兔,龍也是有三大窟的。最終沒有砸中。
他算是秦末的頭號恐怖分子了。
張良最終踏上了逃亡的道路,直到碰上劉邦。
看到大人物,想取而代之的,想模仿的,甚至扔塊石頭過去的,都是驕傲的,他們終會搞點動靜出來。而屈膝跪下的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因為他的謙卑就已經抹殺了自己的可能。
韓信的驕傲救過自己的命。
那一天,他從項羽那里跳槽到劉邦處,尋找一個機會,結果被安排當咨客一類的工作。韓信當然不干了,滿腹牢騷,又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拎到刑場砍頭。
大漢跪成一串,不知道是不是按姓氏筆劃排列的。反正韓信排第十四個,前面十三個已經被砍了。輪到韓信。韓信抬頭,本想仰望天空來著,結果看到大老板劉邦的發小夏侯嬰路過。
他連忙喊了一聲:“你們不想爭天下了嗎?為什么斬壯士?”
你看,韓信就沒有謙虛,他要是謙虛一下,應該喊冤求饒,但那是沒用的,因為喊冤求饒是博取同情。同情心值多少錢?
韓信驕傲,驕傲是帶著價值的。
我可以替你們爭奪天下!
劉邦雖然沒有就此重用韓信,但好壞保了韓信一條命,從接待部門調到后勤部門。
韓信最有名的驕傲是對著老板劉說的。
劉邦問:如果我帶兵,能帶多少?
韓信說:十萬是你的天花板。
劉邦再問:哪你呢?
韓信說:天空才是我的極限。
這就是韓信的驕傲。
有人說,韓信就是太傲嬌了,所以才被劉邦砍死的。
不是的,劉邦還不至于因為吹牛落下風而砍死人。劉邦倍清楚自己的長處。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你們再牛逼,也是為我打工,這就是我的驕傲。
韓信之所以成為悲劇,恰恰是因為他不夠驕傲。
當上統帥之后,韓信大發了。
大發到當年不拿正眼瞧他的項羽也知道天下的形勢其實掌握在那個青衫長劍的士人手里。
于是,項羽找了一個人,跟韓信說,咱們別爭了,把天下劃拉劃拉,分成二塊,你一塊,我一塊,我們就能一塊二了。
韓信不干。
嘴上說著不敢背負劉邦,其實還是不敢相信自己能夠打敗劉邦。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叫蒯通的人找到韓信。他說從前面看你的臉,是一個王侯,但從后面看你的背景,那太牛了。你敢聽,我還不敢說。
總而言之,就不是三分天下,二分天下了,而是韓總你把天下承包了吧。
韓信更不敢信了。說你打住,再往下說,就有人上門抄水表了。
韓信的驕傲只在王侯這一級,只在將兵這一級。
驕傲是一個人的階梯,也是一個人的天花板。沒有人的成就可以超出自己的驕傲。
韓信吃虧就吃虧在驕傲到了王就終止了,如果他更驕傲一點,未必可以得天下,但至少不會被一幫宮女打死在裙下。
有才華的人,有時候會謙虛,但骨子里,他一定是驕傲的。
比如劉備。
劉備同學的手長,一拱手就能拱到別人的咪前,顯得特別的真誠,因為這個,好多漢子跟著他跑了。大家都說他謙虛,都說他有德。
這么一個謙虛的人,其實也有驕傲的時候。
三國演義里,他跟劉表這個表親聊天,也許喝了兩杯,壓抑已久的豪情突然泛將上來。
“備若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我差啥?學識、能力、兄弟我都有,我只差一塊立足之地爾。
有了立足之地,曹操又何如?孫權又何如?
我要是有了立足地,曹操再跟我說一次,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那時,彎下腰撿肥皂的,不是,撿筷子的還不一定是誰呢。
劉備一直是個驕傲的人。他如果不驕傲,根本不可能從一個賣草鞋的變成一個帝王。
還是小屁孩的時候,劉備對著屋前如華蓋般的大樹,傲嬌地說:將來有一天,我要做有這樣車蓋的豪車出行。
驕傲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認可,有時候,也是我們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如浙江邊上,項羽說,我可取而代之。
如咸陽城里,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
如田梗上,陳勝說,茍富貴,勿相忘。
如南陽的地頭,諸葛亮說:我要么是田夫,要么就是管仲樂毅。
提起祖逖,大家應該是很有印象的,因為他身上有個著名的標簽,那就是成語“聞雞起舞”。
祖逖,字士雅,河北保定人,東晉軍事家。他出身于范陽祖氏,曾任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后率親黨避亂于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率部北伐,,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
但因勢力強盛,便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后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斗,國事日非,憂憤而死,年56歲,被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他生前深受人民愛戴,死后譙梁百姓還為他修建祠堂。
祖家世居北方,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
所在范陽為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地盤,自古燕趙多出慷慨悲歌之士,而文人墨客則鮮,祖逖身上就有此種俠風余韻。他少時即生性豁蕩,不拘小節,輕財重義,慷慨有志節,常散谷帛以周貧乏,鄉黨宗族以是重之。
然而,在讀書方面他就差遠了,書載他“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就醒悟了,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大有所獲,后來還被舉了孝廉,也許,雖然當時做官靠的是門第族望,但如果真是大字不識幾個,想來也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吧。
他同后來也是晉朝名將的劉琨交好,聞雞起舞這個成語說的便是這二人,不知何故,后來的成語中劉琨從中退出了,這也許是因為祖逖北伐的緣故吧,尤其宋以后,這祖逖一直是鼓舞恢復中原的代言人,也是激勵著后世進取向前的楷模。
他二人并有英豪之氣,經常談論天下大事,興奮地半夜睡不著,互相灌雞湯:“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這怎么聽著有點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味道。
八王亂起,天下混戰,時祖逖年方25歲,他先后跟了三位司馬家族的征戰,官職從祭酒、主簿、從事中郎等漸漸做大。但等到胡人也摻和進來,攻陷洛陽并屠城后,這中原的漢人已經玩不轉了,五胡亂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代到來
永嘉之亂時的中原漢人十室九空,大量漢人南渡,祖逖也率領鄉黨百姓南下避難,他將家中車馬糧食藥物衣服等都拿出來共享。
這數百家的開支也很是不小,但他作為這一族群的“行主”,身上固有的英雄豪氣,給大家帶來的極大的安全感,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安全南渡。
可真別小看這“安全南渡”四字,時局混亂,盜賊四起,且不說遇到各地軍閥土豪,乞活軍一類的武裝,即使是流民們為了生存也是互相劫掠,更還有一類人是專門靠搶劫來致富,如那后來富可敵國的石崇,就是靠劫掠商船發財的。
既然大家都在干這生意,祖逖當然也是一樣,但他本人倒也不忌諱自己做過這樣的事。有人到祖逖家里做客,看到他家中很多奇珍異寶,他就直接告訴人家,那些都是自己搶的,后人將這個故事稱之為“南塘一出”,因為他搶的是當時富人聚集的南塘一地。
他手下也有一幫被稱為賓客義徒之人,剛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江南,為了生存,也干些劫掠之事當也能想象得出來,反正干的人也多,他要實現北伐之大愿,一切都是要靠銀子來說話的。
于是就有人將這劫富濟己之事放到民族大義上,于是祖逖這也成了俠義之盜,算了,對此俺就不作評價了。
南渡后的東晉司馬睿對祖逖還是很看重的,先是封了個奮威將軍,后又加了個豫州刺史,這個就有點扯把子了,豫州在中原,早已被那幾胡爭來奪去的弄得同無人煙了,當時在后趙石勒手中。
司馬睿的心思其實不難理解,恢復故土當然要支持,但首要之事是在江東站穩腳跟,其它以后再說。而祖逖卻是個以北伐,光復國土為已作的壯士,那就把那豫州給你吧,有本事打下,那地兒就是你的啦。
至于軍費嘛,就請多理解了,只給了祖逖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而且不給鎧仗,兵士就自己去招募啦。
這祖逖還真是有血性,帶著千把個小兄弟就渡江北伐了,船到中流,奮然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辭色壯烈,眾皆慨嘆。大江東去不復返,祖逖意思是自己絕不無功而返。這也是成語“中流擊楫”的出處。
就憑這點點人馬想要立即有大作為畢竟是很困難的,而且糧草也是難以為繼,于是,祖逖在招撫了幾股流民勢力后,便開始攻伐塢堡。
所謂塢堡就是一些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筑的一種營壘堅壁。
祖逖積累了力量,開始跟石勒正面交鋒,由于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持,屢戰屢勝,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他非常有領導才能,部下其有微功便賞不逾日。
書載其“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醊,百姓感悅。”
他曾置酒大會當地有名望之人,有耆老感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乃歌曰:“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由此觀之,祖逖還是很得人心的。
但是,正當祖逖厲兵秣馬,推鋒越河,準備掃清冀朔時,朝廷擔心他擁兵自重,尾大不掉,遂派戴若思為都督當祖逖的上司,其實就是監軍。祖逖非常不痛快,意甚怏怏。擔心戴若思來了之后阻撓他的北伐大業,感激發病,憂憤而卒,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