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3)
晚上和閨女在公園玩到很晚回家的時候,我想起我之前的珍惜時間的想法,唉!在公園,從四點半玩到八點,閨女玩得很開心,我被凍成了冰棍。
“冷嗎?”我問。
“不冷!”閨女抹了把額頭的細汗。
打了一小時的羽毛球,去家附近超市買了牙簽肉、藕片肉、茄夾肉的拼盤組合,然后坐在公園長椅上吃了個精光。閨女和應約而來的王小桐練習跳繩五百個個,我和高小夏坐在長椅上瞎侃。
我說了閨女有個同學的媽媽在她爸爸考上博士后,她媽媽也要考博士的勵志故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覺得這對父母深刻詮釋了這個道理。
高小夏說了王小桐有個同學的媽媽,婆家拆遷分三套房子,婆婆想給小姑子一套,她不想同意的事。這個同學的媽媽和高小夏頗有同感,都是婆婆比自家媽媽差十萬八千里。
說起來,高小夏還是沒想通她婆婆去給人家大兒子看孩子的事。據說,王大山也因為高小夏不和他一起回去看他爸而苦惱。
我告訴高小夏,他父母也許并不是偏向大兒子,只是不想得罪大兒子而已。畢竟人家說出來讓去看孩子,你不去,回頭老了萬一需要大兒子,怎么開口?而你不上班,你自己接送王小桐,你也沒有強硬地讓人家來看孩子,所以人家就沒來。大兒媳要工作,讓人家去看,人家就去看了唄!至于以前說過的“誰也不給看”的話,你不應該當真。做父母的哪能不管孩子?
至于你說的偏心,只要王大山對父母沒意見,你也沒必要有意見。
孩子大了,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成了弱勢者。父母不想讓孩子不高興。一如我們回老家,我有天晚上無意中說了句,“中午該再買點土豆和白菜,這土豆就剩一個了。”我們的媽媽就立刻開上三輪出去買了。
孩子們大了,工作忙了,不常回家了。其實父母只希望在咱們回家的時候,盡他們最大努力,讓我們滿意。可有時侯,我們卻總是在埋怨我們的父母,埋怨家里這不好那不好。其實,那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地方,以前住得,怎么現在就住不得了?小時候,我們聽父母的話,怎么長大了就不能坐下來好好地聽他們講幾句話呢?
高小夏也有所感觸,還講了她所看的兩部關于養老的電影。但是說到最后,我還是沒說服她。她還是認為王大山父母偏心,對在身邊的他們不尊重。她不阻礙王大山和王小桐回老家看望,但她自己不去。
我想,可能高小夏是真的被傷透心了。畢竟,人不付出才會不計較。付出了那么多卻換來別人的不在乎,所以現在一點也不想付出了。
就像我家的臭男人,對他的父母,對他的兄弟妹妹徹底失望,所以不再走那么近!
婚姻說簡單也簡單,諸如我與臭男人。我不用上敬公婆,協調妯娌關系。我家離得遠,臭男人也不需要面對岳父岳母小舅子。
婚姻說復雜也復雜,諸如高小夏與王大山。高小夏實心實意地將公公婆婆當親爹親媽,結果落得個傷心決絕的結局。王大山夾在中間做夾心餅干,無比難受。
婚姻中的很多事沒有解決的根本辦法,只有自己想通,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
今天是臭男人又不歸家的星期三。熬夜到十一點多,睡意襲來,我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