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齊桓公幾乎給了管仲需要的一切
- 春秋齊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1976字
- 2021-10-01 16:14:30
齊桓公把齊國的富國強軍的希望放在管仲身上,期望管仲馬上行動起來。但貌似管仲每天在家里看看書,寫寫東西,就是不見有什么行動。
齊桓公急了,便對左右講:去,將相國叫來。
是的,我們總認為,堂堂管仲一擔任相國,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齊國改革,其實則不然。這段時間,管仲在干什么呢?
他一邊抓緊完善他的治國理政方略及具體措施,一邊在打著自己的小九九:怎樣才能既干好工作,又為自己謀得實際利益?
管仲雖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卻是沒落家庭,這便有點被人瞧不起。
他放過牛羊,這是最低等的工作,而且也沒聽他放牛羊放出過什么名堂來。他當過兵,結果大家都說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這更令人鄙夷。做點小生意,又落下一個貪財的名聲,不義得很。
甚至,他也曾被人推薦當過芝麻官,卻因為沒有政績而被開除,而且是三次當官不成。這種人,一下子便官居相國,齊國朝堂從公族大夫到末等小吏,誰不在私下議論?
還有不少公族大夫是這樣想的:管仲曾經是國君的敵人,曾經帶著魯國的軍隊興不義之兵來攻打過齊國,最后是以囚犯的身份回到齊國,卻憑口舌之利,獲國君賞識,這家伙應該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
在生活上,管仲盡管做了相國,但畢竟曾經流浪在國外,回來時是除了一身囚服外,什么也沒有,空有一個相國官位,什么官坻、田產、奴役都沒有,甚至連老婆也沒娶上。
窮得叮當響,盡管有鮑叔牙的照顧,但不管如何,走出去,人家當官的是綾羅綢緞鑲金配玉還有豪華專車,自己則是除了一身相國官服外,只有粗布長衫。
人窮志短,管仲只好每天貓在家里,走出去也是丟人現眼吧。
管仲的小九九便在這里。
見齊桓公召見,管仲連忙穿戴整齊去見齊桓公。齊桓公頗帶不悅之色,責備管仲:“相國,你不應該偷懶啊。”
管仲挨了批評,倒也不害怕,反倒振振有詞,講出一番道理來:“主公,不是臣不積極,是實在有困難啊。
雖然臣現在官至相國了,官夠大,但臣從一介囚犯到相國之位,很多人不服,再加上級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所謂賤不能臨貴,臣都很難與他們接觸,也便沒辦法履職了。”
齊桓公一聽,哦,要級別啊,這個好解決,那便封你為上卿!
什么意思,原來,在諸侯國中,官員雖然有具體名稱,比如相國、司農、司馬等等,那是具體的官名,相當于現在的部長、廳長、處長什么的。
當時的官僚體制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級別制度,國君以下,最高級的為卿,又分上卿和亞卿,后來還有一種叫客卿的。還有大夫,又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等。
卿和大夫是有封地的,而且還可以世襲。然后是士,這是一般的低級官員。這些卿大夫士,相當于現在的非領導職務的領導干部,如調研員、巡視員等等,還分一二三四級。
原來,齊桓公只給了個官,沒給管仲級別。
齊桓公哈哈一笑,心道反正官是寡人給的,配套個級別那還不容易?
于是,一個理由,管仲便得到了最高級別的上卿。
還沒完,管仲接著要:“主公,所謂貧不能使富,臣現在窮得叮當響,哪能夠去差遣人家做事呢?”
齊桓公一聽,哦,要錢是吧?好吧,寡人將齊國一年的市場買賣交易賦稅全給你,總夠了吧?
好家伙,攤上齊桓公這樣的老板,真是福氣,這么慷慨大方,實在應該給他評個最受員工尊敬愛戴獎了。管仲一句話,便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還沒完,管仲還要:“主公,所謂疏不能制親,臣本是您的敵人,現在卻成了齊國相國,與主公關系最密切的,都是公族大夫們,臣實在很難制約他們啊。”
齊桓公一聽,哦,要特殊關系啊。他笑了,相國,從今往后,寡人尊稱您為仲父吧。
把你當成寡人親爹一樣來尊敬你,這樣,我們的關系就比一般的公族大夫要鐵了吧。
好家伙,管仲這家伙的運氣怎么那么好,怎么會攤上一個這么大氣的老板啊。
一句話,就獲得了一項特殊的權力,一項基于特殊關系而帶來的特殊權力。居然讓堂堂齊國國君把自己的大臣當父親那樣對待,不得了啊。
想當年,偉大的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功勞那么大,周武王稱他為尚父。
現在,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再次說明齊桓公的知人善任真不是擺擺樣子的,他對管仲的超級信任無以復加!
當然,到了后世,呂不韋和諸葛亮也被國君尊稱為相父。
我們的管仲先生,卻憑著這一番說辭,獲得了最高的級別、大量的財富、特殊的地位,這種榮華富貴,是不是來得太容易了?
所以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點書一定是有用的。管仲那樣,你說厲不厲害?
管仲一下子便脫胎換骨,他也不客氣,有了錢有了地位,便馬上配套自己的生活:買衣買鞋,穿金配玉,娶妻納妾,置辦田園,裝修別墅,配備豪車,忙乎了起來。
有人要說,你怎么可以這么講偉大的管仲,這不是在說他很奢侈嗎?
是的,管仲是偉大的,但他的偉大,是思想的偉大,是能力的偉大。在生活上,嘿嘿,管仲先生還是挺奢侈愛享受的。
歷史,往往會記住那些偉大人物的閃光點,卻不怎么在意他們那一點點所謂的污點。
也許管仲自己也是這樣想的:窮了半輩子,得享受享受嘛。
國君滿足了自己的一切要求,自己該勤勤懇懇為國君盡忠了吧。管仲終于將他的施政方略給亮了出來,史稱管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