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要來了,但還在路上。因為此時的齊國,一時尚無國君。
未來的齊桓公,此時還僅僅是一位流亡在國外的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的青少年,其實是相當郁悶的。
為啥?
因為他只是排行老三,也就是說,公子小白還有兩位哥哥,在他前面迎接齊國代表最高權力的那把座位。
而且,公子小白還是庶子。也就是說,公子小白不是齊僖公夫人所生的兒子。
這意味著什么?
這就意味著你公子小白就老老實實地做一名公子哥吧,齊國雖然強大,但不屬于你。
公子小白自然知道自己的地位,于是便一本正經地做起官二代富二代來。
典型的表現就是不務正業,天天吃喝玩樂,尤其是好色。估計嘴邊剛長毛,便是撩妹高手了。
據說,公子小白自年輕時的好色,居然到了當國君以后,還一直保持著這個愛好,一直到老,好了一生。
更不幸的是,他攤上了一位胡作非為的兄長國君,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齊襄公。
齊襄公一直被世人閑話著與妹妹文姜有著特殊關系那事,那事確實成了齊國人民心頭的傷,也使齊國成了國際笑料。
公子小白雖然自己喜歡吃喝玩樂,但他有一個忠心輔佐他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鮑叔牙。
鮑叔牙先生便對公子小白出了個主意:“公子,主公現在是全國人民的一個笑話,朝堂之上,沒人敢勸諫于他。
老臣建議你勸勸他,務必懸崖勒馬,這樣我們齊國還有希望啊?!?
這個主意,聽起來真的是妙。
連公子小白都覺得非常有道理:如果國君哥哥能聽自己的話,那自己豈不是能夠引起國君哥哥的重視與肯定?那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將大大提升!
但這個主意,實在是個餿得不能再餿的壞主意了。
齊襄公何許人也?
一個要面子比命還要的大國君主。他最忌諱的,便是有人敢說他與妹妹文姜的事。
公子小白雖然是弟弟,但弟弟算哪根蔥?惹寡人不痛快,分分鐘剪了拌豆腐吃。
于是,公子小白便一頭撞到了南墻,被齊襄公一頓大罵。
據說,齊襄公還將鞋子脫下來夾頭夾腦向公子小白砸去。
公子小白嚇得差點肝膽俱裂,七魂逃了六魂,屁滾尿流逃來告訴鮑叔牙。
鮑叔牙一看,壞了,這下子自己犯了多嘴罪啊,怎么辦?
沒辦法了,萬一齊襄公追查是何人指使,那自己吃飯的家伙得搬家。
快逃吧!
于是,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逃亡去了莒國。
莒國是一個東夷國家,本是嬴姓,少昊之后。到后來以己為姓,在今天的山東莒縣,子爵,國土面積比齊國、魯國要小,但在山東一帶也算是排行第三的大國了。
莒國離齊國都城比較近。按鮑叔牙的說法,小國比較穩定,而且離齊國相對近一點,萬一有需要,可以立即回齊國。
從這點來看,鮑叔牙這家伙眼光是毒的,老謀深算。
因為,后來正是憑著這一點,公子小白最先回到齊國,占了先機,得了齊國。
其實公子小白只能去莒國,因為一個意外事件。
原來,公子小白的母親是衛姬,即來自衛國的,公子小白當初的選擇是去衛國。
要去衛國,必須經過譚國,結果譚國人給擺了一道:守著國門不讓通過。
急急如漏網之魚的公子小白那個氣啊,但又沒有辦法,無奈只好轉道莒國。
莒國人非??蜌猓偌由硝U叔牙認真分析后,認為留在莒國要好一點,就這樣公子小白等人便在莒國暫時安頓下來。
莒國也正因為曾經接納過后來成為齊桓公的公子小白,所以為后人留下了一個“勿忘在莒”的典故。
史料記載,有一天齊桓公過生日,把幾位親信大臣叫來一起喝酒。
喝得正在興頭時,齊桓公見鮑叔牙居然不向自己敬生日快樂酒,便問:“為什么不敬酒祝寡人生日快樂???”
鮑叔牙估計當時喝暈了,一時忘了禮節,便胡編出一個道理來:
“臣今日故意不敬酒,是希望主公您不要忘記當年寄于莒國籬下的日子,是希望管夷吾不要忘記綁在囚車里等死時的滋味,希望寧戚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趕車放牛的出身?!?
管夷吾,即大名鼎鼎的管仲,他和寧戚的故事,我們后面會講到,但這里鮑叔牙對齊桓公所講的,就是勿忘在莒。
齊桓公聽后非常感動,他立即離席拜謝鮑叔牙道:“寡人與各位大夫都不會忘記您今天的提醒,齊國社稷之幸,如果有這樣的時時提醒,就不致于消亡?!?
后來,勿忘在莒就意指不要忘本,不要忘記曾經的苦難。
有一部很紅火的電視劇《瑯琊王》,里面的瑯琊就是莒國的一個屬地。從歷史角度看,一個小小諸侯國下面的屬國,哪來什么王?
但這是電視劇,是將歷史文藝了的,只要劇情精彩就行。
好吧,公子小白,你就在莒國好好休息吧,繼續你擅長的撩妹把妹活動。在你那位國君哥哥齊襄公在世時,你注定是要呆一邊涼快去的。
你的機會,將出現在齊襄公去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