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
- 張一南
- 2148字
- 2021-10-19 19:46:28
孟子的背面
《莊子》是我最喜歡的中國經典之一。我一直給大家講的是儒學,但是其實我真正喜歡的是《莊子》。
《莊子》在戰國諸子里的生態位有點特殊。其他的諸子,都可以明確看出來他們是做什么用的,憑什么在老板那兒開工資。但是莊子,你看不出他是替老板干什么的,你沒法想象,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中,哪個老板會雇用莊子。莊子可能是戰國諸子里唯一不想向統治者推銷自己的。有人說,莊子就是一個漆園的小吏,遠離高層政治斗爭。我有一個碩大的腦洞,沒準莊子就是戰國哪個子的小號。戰國諸子要把自己的學說推銷給統治者,必須整天把利掛在嘴上,其實他們本來也是讀書人,整天說這個心也累。也沒準誰受不了了,開個小號吐個槽,跟市場上好賣的那套反著來。
是誰的小號呢?無可查考了。有一個跡象是,莊子和孟子生活的時代差不多,而且他們都論過天下諸子,但是都沒有提及對方。這是為什么呢?學界有很多解釋。但是如果說莊子是孟子的小號,就好解釋了。當然這是我一個碩大的腦洞,大家只有在寫玄幻小說的時候才可以用。
孟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非常執著的人,莊子是一個非常超脫現實的人。但是他們內在的精神有一點相通之處,就是特別信仰“心”的力量。孟子在骨子里,對精神的自由也是極為堅持的。在表面上,孟子和莊子是互補的關系。從內在精神上,你讀孟子,也要從莊子去理解孟子,才能讀懂孟子。
魏晉玄學有三本經典,叫“三玄”。“三玄”是指《周易》《老子》和《莊子》。魏晉玄學,你可以粗略地理解為道家思想,魏晉那些士人的思想,是有玄學的背景的,也就是他們一邊做事,一邊是帶著道家精神的,所以他們比較放飛。“三玄”就是他們在這方面的經典,就像“五經”是儒家經典一樣。
“三玄”內部是有分工的。《周易》描述的是世界運行的軌跡,《老子》描述的是比較現實、比較黑暗的一面,《莊子》描述的是比較清高的一面,但也是很喪的。“三玄”里我最不喜歡《老子》,因為太簡單了,離“麻瓜”社會更近。當然《老子》也不是“麻瓜”能寫出來的,是巫師對“麻瓜”社會的觀察。我更喜歡《莊子》,因為《莊子》最符合我的審美。
最近還有一個觀點,說《莊子》其實不是道家,而是儒家的異端。當然這個觀點本身就是學術界的異端。這個觀點認為,莊子是儒家的一個分支發展到極端的產物。我認為,這個觀點有一點合理性,就是《莊子》有一種跟《老子》很不一樣的氣味。《莊子》其實跟儒家一樣,有一種向上的精神,有一種愿意超脫于世俗的精神,而且《莊子》比孔孟更極端。
而《老子》的精神是向下的。就好比,大家一起去爬山。孔孟是辛辛苦苦往上爬,老子是順著坡往下溜,去看看水潭里有什么,莊子是在山頂縱身一躍,跳出去了。跳出去,也有可能掉到深淵里去,也可能是你看著他要掉到深淵里去,結果他飛起來了,但是無論如何,他跟老子那個順坡溜是不同的姿勢,本來是兩個方向。
本來向上是要付出辛苦的,是要擔負責任的,莊子無非是索性連這個責任也不要了,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但是這個絕對的精神自由,其實是以向上為基礎的,有很深厚的儒家思想背景。莊子對儒家的批判,是內行人的批判。種種跡象表明,莊子對儒家思想是很熟悉的。所以這讓人覺得,莊子是個受過正統儒家教育,然后反出儒門的人。后來的莊子的繼承者,像嵇康他們,其實也是這樣一個人設。說這些是想提醒大家,莊子的學說其實跟儒家學說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反對儒家,但內在邏輯還是跟儒家學來的。
如果說莊子是儒家異端,那莊子是哪個異端呢?這是一個純粹扯淡的八卦了,因為前提就很扯淡。一個說法是他是顏回的繼承者。我們在《莊子》里看到,凡是提到孔子的時候,經常提到顏回,而且多多少少顏回還要勝孔子一籌。《莊子》是反儒的,里面說到的孔子往往不是代表最高智慧,但是《莊子》很明顯不反顏回。如果是這樣的話,莊子就是儒教最牛的一支的繼承者,是站在學霸的立場上去批判學渣。還有一個說法,他是宰我的繼承者,就是孔子特別看不上的、宰了我也要晝寢的那位。這個聽起來好像更合理一點。學渣拉出去一支隊伍當異端。而且宰我那種不管不顧自由散漫的勁兒,也有點像莊子。但是宰我的繼承者干嗎要說顏回好話呢?當然學渣跟學霸關系特別好也是有的。他說我看不上老師,但是這個學長還行。
《莊子》的思想,如果硬要一言以蔽之的話,我并不是把他理解為超脫世外,我眼中的莊子,是超脫于“麻瓜”世界之外的。之所以要超脫,不是因為世界是世界,而是因為世界是由“麻瓜”組成的。他不是真的喪,而只是不想與“麻瓜”為伍。這個思想,還是脫胎于儒家的“愛有差等”的。只不過他這個差等的步子邁得大了一點,說誰我都嫌棄。其實他也不可能誰都嫌棄的。這只是他的一個夢想,一種極端言論,一個指導原則。
《莊子》的這個鄙視“麻瓜”的思想,在第一篇《逍遙游》里面就體現得很好。這里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我的視角。
我的視角,就是莊子的“小大之辯”。“小大之辯”的問題,別人談得也很多了。一般的理解是,大有大的難處,所以還是小著點好。其實這不是莊子的思想,是老子的思想。我的理解,莊子的思想是,大有大的難處,小也有小的難處,這就叫齊物;既然小也有小的難處,那我還是大著點吧,因為大比小有更多的好處,之所以大有大的難處,是因為還不夠大,等你再大一點,長到足夠大了,就沒有難處了,這就叫逍遙。其實《逍遙游》的思想,是大比小好,不是小比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