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務五 施工測量的有關要求
一、測量放線工作的基本準則
(1)法律法規。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規范,明確為工程服務,達到對按圖施工與工程進展負責的工作目的。
(2)工作程序。遵守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場地整體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的定位、放線和測圖。
(3)原始依據。嚴格審核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測量原始依據包括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數據、測量儀器和量具的計量檢定等。
(4)測法原則。遵循測法要科學、簡捷,精度要合理、相稱的工作原則。儀器選擇要適當,使用要精細。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
(5)驗線制度。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行經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此外,還應執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與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
(6)工作作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不畏艱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7)總結經驗。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努力開創新局面,以適應建筑業不斷發展的需要。
二、測量驗線工作的基本準則
(1)主動及時。驗線工作應主動及時,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驗線依據。驗線的依據必須原始、正確、有效。主要是設計圖紙、變更洽商記錄與起始點位(如紅線樁點、水準點等)及其已知數據(如坐標、高程等),要最后定案有效且是正確的原始資料。
(3)儀器檢驗。儀器與鋼尺必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驗和校正。
(4)驗線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
1)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完好。
2)必須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應采取措施進行改正。
3)驗線本身應進行附合(或閉合)校核。
(5)獨立驗線。驗線工作與放線工作獨立進行,包括:
1)觀測人員獨立。
2)儀器獨立。
3)測量方法和觀測路線獨立。
(6)驗線部位。應在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驗線,包括:
1)定位依據樁及定位條件。
2)施工區域平面控制網、主要軸線及控制樁。
3)施工區域高程控制網及±0.000高程線。
4)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最弱部位。
(7)驗線精度。平面控制網與建筑定位,應在平差計算中評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實地驗測,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重測。細部測量,可用不低于原測量放線的精度進行驗測。
三、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
(1)記錄基本要求。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
(2)填寫規定位置。記錄要填寫在相應表格的規定位置。
(3)保持記錄原始性。測量記錄要當場填寫清楚,不允許轉抄、謄寫,確保記錄的原始性。數據要符合法定計量單位。
(4)記錄要清楚、工整。將小數點對齊,上下成行,左右成列。對于記錯或算錯的數字,在其上畫一直線,將正確數字寫在同格錯數的上方。
(5)反映精度。記錄數字的位數要反映觀測精度。如水準讀數至mm,1.45m應記錄1.450m。
(6)現場計算。記錄過程的簡單計算應在現場及時完成,并作校核,如平均數、高差、角度等的計算。
(7)記錄人員應及時校對觀測數據。根據觀測數據或現場實際情況作出判斷,及時發現并改正明顯錯誤。
(8)現場勾繪草圖、點之記。包括方向、地名、有關數據等均需一一記錄清楚。
測量數據大多具有保密性,應妥善保管。工作結束,測量數據應立即上交有關部門保存。
四、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
(1)測量計算工作基本要求。依據正確、方法科學、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正確。
(2)計算依據。外業觀測成果是內業計算的基本依據,計算開始前要對外業觀測記錄、草圖、點之記等進行認真審核,發現錯誤及時補救和改正。
(3)計算過程。一般需要在規定的表格內進行,嚴禁抄錯數據,需要反復校對。
(4)步步檢核。為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必須遵守步步校核的原則,校核方法以獨立、有效、科學、簡捷為原則,常用方法有以下5種。
1)復算校核。將結算結果重新計算一遍,做好換人進行校核計算,以免因習慣性錯誤的再次發生失去復核的意義。
2)總和校核。例如水準測量中,對起點的高差應滿足如下條件
∑h=∑a-∑b=H終-H始
3)幾何條件校核。例如閉合導線計算中,調整后各內角之和應滿足如下條件
∑β=(n-2)×180°
4)變換計算方法校核。例如坐標反算中,可采用公式計算和按計算程序計算兩種方法。
5)概略估算校核。在開始計算之前,可按已知數據與計算公式,預估結果的符號與數值,此結果雖不能與精確計算結果完全吻合,但一般不會有很大差錯,對防止出現錯誤至關重要。
注意:任何一種校核計算都只能發現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能發現原始依據的錯誤,所以對原始計算依據的校核至關重要。
(5)適應精度。計算中數字應與觀測精度相適應,在不影響成果精度的情況下,要及時合理地刪除多余數字,提高計算速度。刪除數字應遵守“四舍、六入、整五湊偶”的原則。
五、測量人員應具備的能力
(1)審核圖紙。能讀懂設計圖紙,結合測量放線工作審核圖紙,能繪制放線所需大樣圖或現場平面圖。
(2)放線要求。掌握不同工程類型、不同施工方法對測量放線的要求。
(3)儀器使用。了解儀器的構造和原理,并能熟練地使用、檢校、維修儀器。
(4)計算校核。能對各種幾何形狀、數據和點位進行計算與校核。
(5)誤差處理。能利用誤差理論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觀測數據進行處理。
(6)熟悉理論。熟悉測量理論,能對不同的工程采用適合的觀測方法和校核方法,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測量任務。
(7)應變能力。能針對施工現場出現的不同情況,綜合分析和處理有關測量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六、測量員崗位的職責
(1)工作作風。緊密配合施工,堅持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2)學習圖紙。測量前需了解設計意圖,學習和校核圖紙;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測量放線方案。
(3)實地校測。會同建設單位一起對紅線樁測量控制點進行實地校測。
(4)儀器校核。測量儀器的核定、校正。
(5)密切配合。與設計、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量放線方案。
(6)放線驗線。須在整個施工的各個階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放線、驗線工作,并要在審查測量放線方案和指導檢查測量放線工作等方面加強工作,避免返工。驗線工作要主動。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測量放線方案開始,在各主要階段施工前,對測量放線工作提出預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準確地測設標高。
(7)觀測記錄。負責垂直觀測、沉降觀測,并記錄整理觀測結果。
(8)基線復合。負責及時整理完善基線復核、測量記錄等測量資料。
七、施工測量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
(1)項目工程師。對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負技術責任,審核測量方案,組織工程各部委的驗線工作。
(2)技術員。領導測量放線工作,組織放線人員學習并校核圖紙,編制工程測量放線方案。
(3)施工員。對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負主要責任,并參加各分項工程的交接檢查,負責填寫工程預檢單并參與簽證。
八、施工測量技術資料的主要內容
(1)紅線樁坐標及水準點通知單。
(2)交接樁記錄表。
(3)工程定位圖(建筑總平面圖、建筑場地原始地形圖)。
(4)設計變更文件及圖紙。
(5)現場平面控制網與水準點成果表及驗收單。
(6)工程位置、主要軸線、高程預檢單。
(7)必要的測量原始記錄。
(8)竣工驗收資料、竣工圖。
(9)沉降變形觀測資料。
九、測量的計量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規定:
(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7個。如長度單位——米(m),質量單位——千克(kg),時間單位——秒(s)等。
(2)包括國際單位制中輔助單位在內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18個。如力的單位——牛(頓)(N),壓強單位——帕(斯卡)(Pa)等。
(3)可與國際單位制并用的我國法定計量單位18個。如時間單位——分(min)、時(h)、日(d),平面角度單位——度(°)、分(′)、秒(″),質量單位——噸(t),體積單位——升(L),面積單位——平方米(m2),公頃(hm2)、平方千米(km2)等。
換算: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公頃=10000m2=15 市畝,1km2=100公頃=1500市畝,1市畝=666.67m2,1圓周角=360°,1°=60′,1′=60″。
(4)由詞頭和以上單位所構成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20個。如109——吉(G),106——兆(M),103——千(k),10-1——分(d),10-2——厘(c),10-3——毫(m),10-6——微(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