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務三 鋼尺量距測量
地面上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指A、B點在水平面的投影長度。距離測量就是測量地面上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
一、量距的工具
1.鋼尺
鋼尺是優質鋼制成的帶狀尺,又稱鋼卷尺。尺寬10~15mm,最小分劃以毫米為單位,在米、分米、厘米處刻有標記,其長度有20m、30m、50m等幾種。根據尺的零點位置不同,有端點尺和刻線尺兩種,如圖3-20(a)、(b)所示。
優點:鋼尺抗拉強度高,不易拉伸,量距精度較高,在工程測量中常用。
缺點:鋼尺性脆,易折斷,易生銹,使用時要避免扭折、防止受潮。

圖3-20 端點尺和刻線尺
2.測桿
測桿長2~3m,用圓木或合金制成,桿身做成紅白相間,每節長為20cm,因此又稱花桿。測桿底裝有錐形鐵腳以便插入土中,或對準點的中心。測桿可用于標定直線、標志點位,以及粗略測高差。
3.測釬
測釬用粗鐵絲加工制成,長20~30cm,上端彎成環形,下端磨尖。常用于標定尺的端點和計算整尺的段數,也可作為瞄準的標志。一般6根或11根為一組,穿在鐵環中。量距時,將測釬插入地面,用以標定尺端點的位置,亦可作為近處目標的瞄準標志。
4.錘球、彈簧秤和溫度計等
錘球常用于在斜坡上丈量水平距離,彈簧秤和溫度計等則在精密量距中應用。
二、直線定線
在丈量A、B兩點間距離時,如距離較長,一個尺段不能完成測量時,為了使尺子能在直線上進行丈量,就要在A、B兩點間的直線上標定一些點,然后再進行分段丈量。在已知兩點的直線方向線上確定一些點,用以標定這條直線的工作,稱為直線定線。
直線定線的方法一般采用目估定線,在精度要求高時可用經緯儀定線。
1.目估定線法
(1)兩點間定線。如圖3-21所示,A、B為地面上相互通視的兩點,現要在該方向兩點之定出1等點。定線由甲、乙兩人進行,先在A、B兩點插一測桿,甲站在A點測桿后1~2m處,通過A點測桿瞄準B點測桿。乙拿測桿在1點附近按甲的指揮左右移動測桿,直至1點測桿在A、B方向線上,然后將測桿垂直插在1點上,即定出1點(分點),同法依次定出另外點。定線工作也可與丈量工作同時進行。

圖3-21 兩點間定線

圖3-22 兩點延長線上定線
(2)兩點延長線上定線。如圖3-22所示,設A、B為直線的兩端點,現需將直線AB延長。觀測者在AB的延長線方向適當距離1處立測桿,觀測自己所立測桿是否與A、B兩測桿復合,經左右移動測桿,直到1點測桿在A、B方向線上,即定出AB上的1點,同法再定出其他點。
2.經緯儀定線法
在待測點的一端點A安置經緯儀,然后照準另一端點B的測桿,固定照準部,并指揮另一司尺員在距B小于一整尺段的地方沿垂直于測線方向左右移動,直到與望遠鏡完全重合為止。
三、直線丈量的一般方法
1.平坦地面的直線丈量
平坦地面直線丈量主要采用平量法,如圖3-23所示。
(1)丈量方法。因為地面平坦,可以量整尺長。丈量時,可邊定線邊丈量。需要注意的是,鋼尺一定要拉平,前后兩個尺段間銜接要準確。前司尺員插測釬,后司尺員拔測釬,最后數測釬的個數就是整尺段的個數。

圖3-23 平坦地面直線丈量
則AB的水平距離為

式中 l——整尺段長度;
n——測釬數,即整尺段數;
q——不足整尺的零尺段長。
(2)丈量精度的評定。為了防止錯誤和提高丈量的精度,通常丈量工作必須往返丈量。若往測的距離為D往,返測距離為D返,往返測較差為ΔD,平均值為,則丈量精度K按下式計算

在一般情況下,平坦地區鋼尺量距的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3000;在量距困難的地區,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2000。如果超出該范圍,應重新進行丈量。滿足精度要求時,用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2.傾斜地面的直線丈量
傾斜地面直線丈量應視不同地形采用平量法和斜量法。
(1)平量法。當地面傾斜,但地面起伏不大時,沿傾斜地面丈量距離,一般將尺子抬平進行丈量,如圖3-24所示。
(2)斜量法。當地面傾斜比較均勻時,如圖3-25所示,可沿地面量出傾斜距離l,并用羅盤儀或經緯儀測出地面傾斜角θ,然后按下式計算水平距離


圖3-24 平量法

圖3-25 斜量法
四、鋼尺丈量的精密方法
1.精密丈量方法
直線丈量精度較高時,需采用精密丈量方法。精密丈量方法與一般方法相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采用經緯儀定線,且在分點上定木樁,樁頂高出地面2~4cm,再用經緯儀在木樁樁頂精確定線。
(2)丈量兩個相鄰點間的傾斜長度,測量其高差。每尺段要用不同的尺位讀取三次讀數,三次算出的尺段長度其較差如不超過2~3mm,取其平均值作為丈量結果。每量一個尺段,均要測量溫度,溫度值按要求讀至0.5℃或1℃。相同方法丈量各尺段長度,當往測完畢后,再進行返測。
(3)量距精度為1/40000時,高差較差不應超過±5mm;量距精度為1/10000~1/20000時,高差較差不應超過±10mm。若符合要求,取其平均值作為觀測結果。
2.成果整理
精密測量時需要考慮溫度、拉力等因素。
(1)尺長方程式。為了改正量取的名義長度,獲得實際距離,故需要對使用的鋼尺進行檢定。通過檢定,求出鋼尺在標準拉力(30m鋼尺為100N)、標準溫度(通常為20℃)下的實際長度,給出在標準拉力下尺長隨溫度變化的函數關系式,這種關系式稱尺長方程式。

式中 lt——鋼尺在標準拉力F下,溫度為t時的實際長度;
l0——鋼尺的名義長度;
Δl0——在標準拉力、標準溫度下鋼尺名義長度的改正數,等于實際長度減去名義長度;
α——鋼尺的線膨脹系數,即溫度變化1℃,單位鋼尺長度的變化量,其值取1.15×10-5~1.25×10-5/(m·℃);
t——量距時的鋼尺溫度,℃;
t0——標準溫度,通常為20℃。
表3-11 精密量距記錄計算表

(2)各尺段平距的計算。精密量距中,每一實測的尺段長度,都需要進行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傾斜改正,以求出改正后的尺段平距,見表3-11。
1)尺長改正。按式(3-24)計算尺段l的尺長改正數Δl

2)溫度改正。按式(3-25)計算尺段l的溫度改正數Δt

3)傾斜改正。按式(3-26)計算傾斜改正Δh

計算改正后的尺段平距D為

各尺段的水平距離求和,即為總距離。往、返總距離算出后,按相對誤差評定精度。當精度符合要求時,取往、返測量的平均值作為距離丈量的最后結果。
五、鋼尺量距的誤差分析
(1)定線誤差。分段丈量時,距離也應為直線,定線偏差使其成為折線,與鋼尺不水平的誤差性質一樣使距離量長了。前者是水平面內的偏斜,而后者是豎直面內的偏斜。
(2)尺長誤差。鋼尺必須經過檢定以求得其尺長改正數。尺長誤差具有系統積累性,它與所量距離成正比。精密量距時,鋼尺雖經檢定并在丈量結果中進行了尺長改正,其成果中仍存在尺長誤差,因為一般尺長檢定方法只能達到0.5mm左右的精度。在一般量距時可不作尺長改正。
(3)溫度誤差。由于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測定的是空氣的溫度,而不是鋼尺本身的溫度。在夏季陽光暴曬下,此兩者溫度之差可大于5℃。因此,鋼尺量距宜在陰天進行,并要設法測定鋼尺本身的溫度。
(4)拉力誤差。鋼尺具有彈性,會因受拉力而伸長。量距時,如果拉力不等于標準拉力,鋼尺的長度就會產生變化。精密量距時,用彈簧秤控制標準拉力,一般量距時拉力要均勻,不要或大或小。
(5)尺子不水平的誤差。鋼尺量距時,如果鋼尺不水平,總是使所量距離偏大。精密量距時,測出尺段兩端點的高差,進行傾斜改正。常用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測量兩點的高差。
(6)鋼尺垂曲和反曲的誤差。鋼尺懸空丈量時,中間下垂,稱為垂曲。故在鋼尺檢定時,應按懸空與水平兩種情況分別檢定,得出相應的尺長方程式,按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尺長方程式進行成果整理,這項誤差在實際作業中可以不計。
在凹凸不平的地面量距時,凸起部分將使鋼尺產生上凸現象,稱為反曲。如在尺段中部凸起0.5 m,由此而產生的距離誤差,這是不能允許的。應將鋼尺拉平丈量。
(7)丈量本身的誤差。它包括鋼尺刻畫對點的誤差、插測釬的誤差及鋼尺讀數誤差等。這些誤差是由人的感官能力所限而產生的,誤差有正有負,在丈量結果中可以互相抵消一部分,但仍是量距工作的一項主要誤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