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工程建設理論與實踐
- 羅輝 傅題善 陳瑛 王有志等編著
- 1170字
- 2021-10-22 16:16:17
第7章 穿黃工程水閘結構設計
7.1 水閘設計步驟
在水閘設計中,設計方案比選、水力計算、穩定計算和結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方案比較主要是根據所獲得的基本資料(水文、氣象、地形、地質、規劃、社會經濟等),在滿足水閘功能及總體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進行多種設計方案的比較。分別列出其優缺點,綜合比較,最終選定設計推薦方案。
水力計算包括閘孔規模計算、消能防沖計算、閘門控制運用方式的確定。閘孔規模計算時,首先應選定閘孔和底板型式,進而選定堰頂高程,最后根據上、下游水位及過閘流量,決定閘孔凈寬和孔數。閘室穩定計算宜取兩相鄰順水流向永久縫之間的閘段作為計算單元,分析水閘在施工和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工作情況,并選出其中起控制作用的情況,作為閘室穩定性的計算條件。地基整體穩定分析應根據地基情況、結構特點及施工條件進行。在各種運行工況下,水閘地基應能滿足承載力、穩定和變形的要求。
結構分析應根據結構受力條件及工程邊界條件進行,考慮不同荷載及其組合,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和復核。通常采用常規的平面截條法進行計算,再用空間有限元方法進行校核和優化。無論是平面和空間計算,都要有效地考慮閘墩、底板和地基的相互作用。當有抗震要求時,可按規范規定選取擬靜力法或動力法進行抗震計算和設計。
水閘結構分析傳統做法是將閘室中的底板和閘墩分開計算,將閘墩簡化為懸臂梁用材料力學或結構力學方法計算內力,水閘底板一般采用截條法簡化為基礎梁,用查表的方法進行內力計算。這種方法簡單,但很難反映結構的整體作用,有時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一般可以根據水閘結構的特點,按兩種結構模型將其簡化,一種是采用截條法,將閘墩、底板和地基作為一個整體簡化為彈性地基上的平面框架結構,采用數值法或半解析法進行計算。這種模型可以在平面內考慮閘墩、底板和地基的相互作用,但無法考慮結構的空間效應;另一種是將整個水閘底板和地基作為一個整體,簡化為彈性地基上的基礎板,采用數值法或半解析法進行計算。這種模型可以考慮底板和地基的整體空間作用,但閘墩的作用只能用等效剛度來反映。最好的模型就是將整個水閘結構和地基作為一個整體,采用空間有限元方法進行計算,可以有效地考慮閘墩、底板和地基的相互作用,方便處理各種復雜的幾何條件、物理條件和荷載條件,得到的靜力或動力計算結果可以比較精確的反應實際工程情況。
閘室穩定計算宜取兩相鄰順水流向永久縫之間的閘段作為計算單元,分析水閘在施工和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工作情況,并選出其中起控制的情況,作為閘室穩定性的計算條件。地基整體穩定分析應根據地基情況、結構特點及施工條件進行。在各種運行工況下,水閘地基應能滿足承載力、穩定和變形的要求。
水閘整個分析主要包括:水閘的水力分析、閘室的結構計算、地基沉降、閘室的穩定分析、水閘兩岸連接結構設計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