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中國水利發展報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1399字
- 2021-11-05 19:59:18
專欄九 2015年氣象特點對我國水情的影響
水利部水文局
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自5月后持續發展,于11月達到峰值,其強度已超過歷史上其他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成為20世紀以來最強厄爾尼諾事件。受厄爾尼諾事件、副熱帶高壓、冷空氣、暖濕氣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2015年我國天氣氣候異常特征明顯,全國降水總體略偏多,呈現“南多北少”的格局,強降雨過程多,局地暴雨強度大;西江、太湖、淮河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南方部分中小河流發生超過歷史記錄的大洪水;11月,江南、華南發生罕見冬汛;年內有6個臺風登陸,“蘇迪羅”“彩虹”等超強臺風影響嚴重;全國主要江河來水偏枯,北方部分重點水庫蓄水不足。雨水情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降雨南多北少,局地暴雨強度大。2015年,全國平均降水量為645mm,較常年同期(625mm)偏多3%。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江淮、江南、西南東部和南部、華南大部降雨偏多1~4成;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淮、東北東部和南部偏少1~3成。全國共出現38次強降水過程,其中南方地區發生34次,主要以移動性為主。6月26—28日,強降雨過程覆蓋太湖、長江下游和淮河三大流域,最大點雨量江蘇江陰456mm;8月7—10日,受第13號臺風“蘇迪羅”影響,福建、浙江兩省普降大暴雨,浙江溫州東坑嶺水庫過程降雨量達871mm,重現期超100年;11月,江南、華南發生多次強降水過程,其中11月10—13日廣西臨桂過程雨量達370mm。
二是臺風登陸強度大,深入內陸影響范圍廣。2015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7個臺風,較常年同期偏多1.5個;有6個登陸,較常年同期偏少1.2個,其中2個登陸時達強臺風量級。第1號臺風“米克拉”1月14日生成,比多年平均首次生成時間早57天。第10號臺風“蓮花”和第9號臺風“燦鴻”分別于7月9日、7月11日在廣東、浙江登陸,其中“燦鴻”登陸時最大風力達14級,為1949年以來登陸浙閩地區最早最強的臺風。第13號臺風“蘇迪羅”8月8日在福建登陸后,相繼影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廣東、上海、湖南、湖北、河南10個?。ㄖ陛犑校?008年臺風“鳳凰”之后影響范圍最廣的臺風。第22號臺風“彩虹”10月4日登陸廣東時最大風力達15級,為1949年以來10月上旬同期登陸我國最強臺風。
三是大江大河集中超警,中小河流洪水多發。2015年6月下半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西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江河接連發生超警洪水。其中,西江、淮河干流均為2010年以來首次超警;太湖自6月28日至8月1日超警歷時長達35天,7月14日最高水位為4.19m,為1999年以來最高水位。汛期,全國共有336條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洪水,較2000年以來均值偏多50余條(見圖1),其中廣西湘江上游、浙江浦陽江等74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安徽滁河、江蘇秦淮河及大運河、湖南廖水、江西梅川等15條中小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11月,南方地區發生罕見冬汛,江南、華南有30余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廣西桂江和湖南湘江等河流發生建站以來同期最大洪水。
圖1 2000年以來超警中小河流條數
四是主要江河來水偏枯,北方部分重點水庫蓄水不足。2015年,全國主要江河來水除西江偏多1成外,其余大部偏枯,其中松花江、遼河偏少3~7成,海河偏少5~9成,黃河偏少2~4成,淮河偏少3成,長江偏少1成。2015年年末,全國水庫蓄水總量較常年偏多,但北方部分重點水庫蓄水不足,其中海河流域官廳、密云、潘家口、崗南、岳城等水庫蓄水量較常年偏少3~5成,黃河流域劉家峽、小浪底水庫蓄水量較常年偏少1~3成。
侯愛中 朱春子 黃昌興 執筆
劉志雨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