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課外知識

1.“98長江大洪水”

1998年7—8月,長江發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簡稱“98長江大洪水”),它是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于1954年的又一次特大洪水,其水位之高超歷史記錄。

從6月11日開始,強降雨區逐步轉入長江流域,多次出現大范圍的強降雨,6—8月降水比同期多年平均降水多出4%~65%。到7月3日,出現第一次洪峰,宜昌站洪峰水位52.91m,最大洪峰流量54500m3/s。本次洪峰持續時間短,流量大于50000m3/s僅17h。

接著,到7月18日,出現第二次洪峰,宜昌站洪峰水位53.00m,最大流量為55900m3/s。本次洪峰持續時間是本年度最長的一次,其超過50000m3/s的時間長達9 天。

第三次洪峰,7月24日宜昌站出現洪峰水位52.45m,最大流量51700m3/s,是本年度8次洪峰中最小的一次。

第四次洪峰,8月7日宜昌站出現洪峰水位53.91m,最大流量63200m3/s,為本年度第二大洪峰。

第五次洪峰,8月12日宜昌站出現洪峰水位54.03m,最大流量62600m3/s。

第六次洪峰,8月16日宜昌站出現洪峰水位54.24m,最大流量63300m3/s,為本年度最大洪峰流量,居實測歷史洪水序列第9 位。

第七次洪峰,8月25日宜昌站出現洪峰水位53.29m,最大流量56100m3/s。

第八次洪峰,8月31日宜昌站出現洪峰水位53.52m,最大流量56800m3/s。

長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計359km的河段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在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發生大洪水后,長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繼發生了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漢口、大通站分別為1379億m3、1885億m3和2193億m3

“98長江大洪水”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數十萬災民被迫放棄家園,造成特大洪澇災害。但是,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幾百萬軍民英勇奮斗抗洪救災,取得了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偉大勝利。

2.2006年重慶、四川大旱,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2014年河南夏旱

2006年入夏以后,重慶、四川等地持續高溫少雨,出現了自1951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被人們稱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6月1日至8月14日,重慶、四川累計降水量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少,較常年同期偏少139.4mm,干旱面積達到340萬hm2;重慶、四川的部分地區高溫日數達30~50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5~25天。連續60多天未降雨,且許多地區氣溫超過40℃,個別地區高達44.5℃。

2006年重慶、四川大旱期間,先后發布了100多次高溫紅色、橙色預警。嚴酷的高溫和干旱,造成四川3100萬畝農作物受旱,467萬畝絕收,受災人口超過全省人口的50%,近千萬人出現了臨時飲水困難;重慶500萬畝農田絕收,飲水困難人數達784萬,造成69.7 億元的巨大損失。

2009年9月中旬開始,云南、貴州、廣西等地氣象干旱露頭,10月下旬出現了大范圍中等以上程度的氣象干旱,至2010年3月干旱更加嚴重。在這次干旱中,云南出現重旱以上程度氣象干旱的平均日數為84天,貴州出現重旱以上程度氣象干旱的平均日數為50天,均達到歷史同期最多;廣西出現重旱以上程度氣象干旱的平均日數為32天,為歷史第二多;四川出現重旱以上程度氣象干旱的平均日數為25天,為歷史第七多。2010年1月,云南省達到重旱以上級別氣象干旱的縣數百分比一度達到85%,3月,貴州省重旱縣數百分比也達到了81%。

2014年7月,河南遭遇新中國成立63年來最嚴重的“夏旱”。2014年汛期以來,高溫、少雨、干旱天氣持續發展,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旱情。河南省平均降雨量96mm,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60%,較去年同期偏少44%。特別是6月以來,高溫時間長,平均降雨量僅有90.2mm,是1951年以來最小年份,呈現嚴重的氣象干旱。2014年7月27日,河南省水利部門公布的統計數字,河南省有24.5萬人、8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吃水困難;秋糧受旱面積已達2310萬畝,嚴重干旱610萬畝。豫西、豫北部分丘陵崗區因缺乏灌溉條件,旱情較重。

3.2005年松花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 5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2人重傷、21人輕傷,萬余人需要緊急疏散。事故產生的主要污染物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物,主要通過吉林石化公司東10號線進入松花江。約有100t左右苯類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造成松花江水環境污染,超標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屬于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污染事故直接導致松花江哈爾濱區段水體受到上游來水的污染,因主要飲用水源松花江遭到嚴重污染,黑龍江省省會城市哈爾濱于11月23日停止供應自來水。消息發出后,立刻引起全市居民的恐慌,400萬市民搶購飲用水和食品,更有人決定離市避難。4天后才恢復供水。

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后,經俄羅斯城市哈巴羅夫斯克進入俄羅斯。因此,松花江污染還可能會影響到臨國俄羅斯。11月26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約見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就松花江污染對俄羅斯人可能帶來的損害表示歉意,并向俄方通報松花江水質污染的有關情況和中國政府采取的措施。

2005年松花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不僅造成松花江嚴重的水環境污染,還引起了一連串的生態惡化問題,同時還導致一些地方出現社會恐慌和供水危機,并產生了一些國際影響。其帶來的損失無法估計。

4.中東戰爭中的水資源因素(敘以沖突,關鍵是水)

中東地區有著豐富的石油,但最缺水。水是中東地區最稀缺的資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也可能是引發戰爭的導火索。由于中東大部分地區處于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區,對水資源的爭奪尤為突出。以色列已故總理拉賓曾指出,中東即便其他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單單是水的問題就能在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再次引發戰爭。

在幾十年阿拉伯民族同以色列的對抗中,石油僅僅是外在因素,因為中東地區不缺石油,但爭端的核心問題是“土地”,更進一步說,是流經這些土地的水資源。因此,水資源是中東和平進程中最敏感的政治問題之一。

約旦河流域是中東地區重要的水源地。約旦河的北部源頭有三:一是發源于黎巴嫩境內的哈斯巴尼河;二是發源于敘利亞(簡稱“敘”)、黎巴嫩(簡稱“黎”)、以色列(簡稱“以”)邊境的達恩泉;三是發源于敘利亞境內的巴尼亞斯河。這三條支流匯合構成了上約旦河,正常年份每年的總水量約為5.5億~6億m3。在極其缺水的中東地區,對約旦河流域水資源的爭奪成為多次戰爭的焦點和最棘手的根源。

敘以爭端的核心在戈蘭高地,解決戈蘭高地問題的關鍵是水資源。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邊境內的一塊狹長山地,位于敘以邊界的交界處,如圖2-2所示。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在地勢上可以俯瞰以色列,因此被敘以雙方看成邊防要地。戈蘭高地水資源豐富,數條河流注入太巴列湖。太巴列湖南北長23km,東西最寬處約14km,面積165km2,平均水深45m,儲水量30億~40億m3。以色列每年將4.5億~6億m3的湖水用水泵抽送到比太巴列湖高475m的巴圖夫水庫,經該水庫將湖水輸送到各地。抽水所需的電量占以色列全國用電量的18%。以色列40%的用水靠太巴列湖水源。可以看出,對于水資源嚴重短缺的以色列來說,太巴列湖水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以色列要求完全控制太巴列湖以及巴尼亞斯河和哈斯巴尼河的一段。這是以色列爭奪戈蘭高地的重要根源。

1941年,戈蘭高地歸屬獨立的敘利亞。1948年以色列國成立后,向埃及、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發動戰爭,敘利亞人開始在戈蘭高地修建工事。1967年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突入敘利亞境內,占領了戈蘭高地大部分地區(約1200km2)。從此,敘以在戈蘭高地上對抗幾十年之久,成為中東和平進程的一大障礙。

中東地區的水資源分配問題十分復雜,再交織著民族問題,很難用其他地區的經驗來解決該地區的水資源問題。因此,中東地區伴隨著水資源矛盾的沖突仍會持續下去。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1990年曾說下一次中東戰爭將不會因為政治而爆發,而是由于水。雖然這一論斷并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未來的水戰爭是毫無疑問的。

圖2-2 中東地區部分示意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崇左市| 通许县| 栾川县| 祥云县| 全椒县| 周宁县| 鄱阳县| 安宁市| 临湘市| 韶关市| 从江县| 阿图什市| 白城市| 津市市| 武穴市| 衡阳县| 威海市| 连城县| 奎屯市| 香格里拉县| 卓资县| 巴中市| 祁东县| 洪江市| 宁海县| 廊坊市| 贡嘎县| 兴宁市| 开化县| 舟曲县| 绩溪县| 汶川县| 塔河县| 增城市| 蒲城县| 桂阳县| 永平县| 奎屯市| 遂溪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