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普查方法與技術路線

水利工程普查總體技術路線為通過檔案查閱、實地訪問、現場查勘等方法,按照“在地原則”,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對普查對象進行清查登記,編制普查對象名錄,確定普查表的填報單位;對規模以上的普查對象詳細調查,數據獲取后,逐項填報清查表與普查表;對規模以下的普查對象簡單調查,逐項填報清查表。逐級進行普查數據審核、匯總、平衡和上報,形成全省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普查成果。為保證各階段的工作質量,規范工作方法,提高普查數據的準確性,制定了各階段的普查方法和技術要求。浙江省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普查總體技術路線如圖1-4-1所示。

圖1-4-1 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普查總體技術路線框圖

一、對象清查

對象清查是對各類水利工程普查對象進行清查登記,摸清數量、分布、規模以及管理單位等基本信息,目的是為了建立各類水利工程的基礎名錄,確定填報方式,保證普查對象不重不漏。

對象清查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由縣級普查機構組織實施普查數據獲取及普查表填報和匯總。按照“在地原則”,采取檔案查閱、實地訪問和現場查勘等方法,由工程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進行本縣域內的清查工作。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則,對清查范圍內的水庫、水電站、水閘、泵站、堤防和設計供水規模200m3/d及以上或設計供水人口2000人及以上的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進行調查,目的是查清各類水利工程的位置、數量、規模和隸屬關系等基本信息,確定普查表的填表單位。同時形成各類水利工程分規模的普查對象名錄。塘壩工程不進行清查。

水庫工程由擋水主壩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清查;水電站工程由廠房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清查;水閘工程由閘址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清查;泵站工程由泵房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清查;堤防工程由堤防(段)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清查;農村供水工程由供水工程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清查。

二、數據獲取

普查數據的獲取按照“誰管理,誰填報”的原則,由普查對象所在的縣級普查機構組織工程管理單位進行數據采集。

水利工程普查指標分為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兩類。靜態指標是指在普查時段內一般不會發生變化的指標,主要包括各類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特性指標、作用以及歸口管理情況等。動態指標是指在普查時段內隨時間發生變化的指標,主要包括各類普查對象的效益指標,如水庫的2011年供水量、水電站的2011年發電量以及農村供水工程的2011年供水量、2011年實際供水人口和年實收水費等。

(一)靜態指標獲取方法

靜態指標主要采取檔案查閱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獲取,檔案查閱要求以最新批復的設計文件為準。設計文件是指上級部門批準的正式文件,包括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復文件、工程調度運行文件、工程復核報告、工程改擴建報告、工程補充設計報告、原設計報告等。

對于資料完整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可采用檔案查閱的方式采集;對于資料不完整或無設計資料的小型水利工程,可結合實地訪問、現場測量和綜合分析的方式獲取。

(二)動態指標獲取方法

動態指標包括水庫工程的2011年供水量,水電站的2011年發電量,農村供水工程的2011年供水量、2011年實際供水人口和年實收水費。其中,水庫工程2011年供水量主要根據工程管理單位的供(引)水記錄填寫,若沒有供(引)水記錄,根據取水口所建臺賬及下游用水量確定;水電站工程2011年發電量根據工程管理單位的發電記錄填寫;農村供水工程的動態指標主要根據工程管理單位的水表計量記錄填寫,對無水表計量的農村供水工程,也可通過該工程的水泵流量、日供水時間和供水天數計算。

三、填表上報

按照《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實施方案》和《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以“在地原則”為主,由縣級普查機構組織工程管理單位,對規模以上的各類水利工程逐個調查,按照數據獲取方法及填表說明填寫普查表中的各項指標,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填報普查表,并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匯總單元進行數據匯總及審核;對規模以下工程,則根據清查成果,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進行數據匯總后,再與規模以上工程進行數據匯總。將審核驗收后的普查表及匯總成果報上級普查機構。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普查的普查表是集中所有普查指標的表式,是建立普查檔案及匯總上報數據的基本依據,是普查的核心表。

四、數據匯總

(一)匯總方式

普查數據匯總包括按水資源分區匯總、行政分區匯總和河流匯總3種方式。按水資源分區匯總是以水資源三級區套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逐級匯總形成水資源三級區、二級區和一級區的水利工程普查成果;按行政分區匯總是以縣級普查區為基本單元,逐級匯總形成各設區市和全省的水利工程普查成果;按河流匯總是以河流為單元,按河流級別匯總形成河流、水系和不同流域面積的河流上水利工程普查成果。

依據各類水利工程普查表中的基礎數據,根據各類普查對象的特點、結合行政管理需要進行分類匯總。水庫工程按水庫的規模、類型、工程任務、壩高、壩型和建設情況等分類匯總水庫數量、總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和設計年供水量等指標;水電站工程按規模、類型、建設情況等分類匯總水電站數量、裝機容量和2011年發電量等指標;水閘工程按規模、類型和建設情況等分類匯總水閘數量、過閘流量和設計年引水量等指標;泵站工程按規模、類型、設計揚程和建設情況等分類匯總泵站數量、裝機流量和裝機功率等指標;堤防按級別、類型和建設情況等分類匯總堤防長度、達標長度等指標;農村供水工程按水源類型、工程類型和供水方式等分類匯總農村供水工程的數量、受益人口等指標;塘壩工程按規模匯總數量和總容積等指標。

(二)匯總分區

匯總分區包括水資源分區和行政分區。根據各類水利工程的特點,分別按照不同的對象進行匯總。水庫、水電站、水閘和泵站按水資源分區、行政分區進行匯總;對堤防、農村供水和塘壩工程按行政分區進行匯總。

1.水資源分區

浙江省共劃分為2個水資源一級區,分別為長江區和東南諸河區;在一級區的基礎上,按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的原則,劃分為7個水資源二級區,分別為鄱陽湖水系、太湖水系、錢塘江、浙東諸河、浙南諸河、閩東諸河和閩江;在二級區的基礎上,結合流域分區與行政分區進一步劃分,共劃分為12個三級區。浙江省水資源分區情況詳見表1-4-1。

表1-4-1 浙江省水資源分區情況

2.行政分區

行政分區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匯總單元,按照地級行政分區進行匯總,跨界水庫總庫容以管理單位所在的設區市為單元進行匯總,設區市包括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舟山、臺州和麗水共11個。

(三)河流匯總

根據各類水利工程的特點,以河流為單元進行匯總。由于本次河湖基本情況普查只列出了50km2及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積1km2及以上湖泊名錄,水利工程修建在流域面積50km2以上的河流或常年水面面積1km2以下的湖泊上時,普查表中“所在河流(湖泊)名稱及編碼”,填寫的是匯入流域面積不小于50km2或常年水面面積不小于1km2的最小一級河流或湖泊的名稱。因此,在河流匯總的水利工程匯總成果中,水系的匯總成果包含了50km2以下河流的成果,即整個水系的普查成果;而河流干流成果也包含了直接匯入干流且流域面積小于50km2河流的成果。

浙江省有苕溪、運河、錢塘江、甬江、椒江、甌江、飛云江和鰲江八大流域水系。本次普查以8條主要水系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作為水庫、水電站和堤防的基本匯總單元。本文中的河流若無特殊說明,均指河流干流數據。主要河流及流域面積見表1-4-2。

表1-4-2 浙江省主要河流及流域面積

續表

注 1.主要河流指八大水系的干流及其5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

2.運河水系屬平原河網水系,河湖基本情況普查對平原河網的河流未定義流域面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临漳县| 山丹县| 彰武县| 上蔡县| 正镶白旗| 东乌| 任丘市| 滨州市| 鄂托克前旗| 建瓯市| 邵阳县| 保靖县| 万荣县| 固始县| 健康| 皋兰县| 加查县| 岱山县| 扶绥县| 呼图壁县| 邵阳县| 磴口县| 巴塘县| 屏南县| 行唐县| 滕州市| 亚东县| 呼伦贝尔市| 宁南县| 昭苏县| 海门市| 尉氏县| 黄石市| 商丘市| 西城区| 舞阳县| 内黄县| 普兰县| 葵青区|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