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項目二 地形圖基本知識

內容提要 本項目共分四個任務,主要介紹了地形圖的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大比例尺地形圖測圖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本項目的重點內容是: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地物、地貌的概念,等高線的概念、分類、特性,等高線表示各種地貌的方法,矩形分幅與編號。本項目的難點是:比例尺精度,等高線表示各種地貌的方法,梯形分幅。

地面上有各種各樣的天然的或人工的固定物體,通常我們稱之為地物,如房屋、農田、道路等。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態,如高山、丘陵、盆地等稱為地貌。地物和地貌總稱為地形。通過野外實地測繪,可將地面上的各種地物、地貌按鉛垂方向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再按一定的比例縮小繪制成圖。在圖上僅表示地物平面位置的圖,稱為平面圖;如果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的起伏形態的圖,稱為地形圖。圖2-1是1∶500某城區居民地地形圖,圖2-2是1∶5000比例尺地形圖的一部分。

為了測繪、管理和使用上的方便,地形圖必須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圖幅、編號、圖式,并按一定的比例尺進行繪制。本章主要介紹地形圖的基本知識。

任務一 地形圖的比例尺

地形圖上一段直線的長度與地面上相應線段的實際水平長度之比,稱為地形圖的比例尺。比例尺有數字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兩類。

1.數字比例尺

數字比例尺用分子為1的分數表達,分母為整數。設圖中某一線段長度為d,相應實地的水平長度為D,則圖的比例尺為

比例尺分母M值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通常稱1∶100萬、1∶50萬和1∶25萬的比例尺為小比例尺;1∶10萬、1∶5萬、1∶2.5萬的比例尺為中比例尺;1∶1萬、1∶5000、1∶2000、1∶1000和1∶500比例尺為大比例尺。1∶100萬、1∶50萬、1∶25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7種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大比例尺地形圖通常是直接為滿足各種工程設計、施工而測繪的。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一般有不同的用途。如1∶1萬和1∶5000地形圖為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是國民經濟建設部門進行總體規劃、設計的一項重要依據,也是編制其他更小比例尺地形圖的基礎。1∶2000比例尺地形圖常用于城市詳細規劃及工程項目初步設計。1∶1000和1∶500比例尺地形圖,主要供各種工程建設的技術設計、施工設計和工業企業的詳細規劃使用等。

圖2-1 1∶500某城區居民地地形圖

圖2-2 某地區1∶5000地形圖

2.圖示比例尺

為了便于應用,以及減小由于圖紙伸縮而引起的使用中的誤差,通常在地形圖上繪制圖示比例尺。圖2-3為1∶1000的圖示比例尺,以2cm為基本單位,最左端的一個基本單位分成10等份。從圖示比例尺上可直接讀得基本單位的1/10,估讀到1/100。

特別提示:地形圖上經常采用圖示比例尺和數字比例尺結合的表示方式。

3.比例尺精度

人們用肉眼在圖上能分辨的最小距離一般為0.1mm,因此在圖上量度或者實地測圖描繪時,就只能達到圖上0.1mm的精確性。所以我們把圖上0.1mm所表示的實地水平長度稱為比例尺精度。各種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可表達為

圖2-3 1∶1000圖示比例尺

式中 δ——比例尺精度;

M——比例尺分母。

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高。工程上常用的幾種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見表2-1。

表2-1 比例尺精度表

比例尺精度的概念,對測圖和設計都有重要的意義。根據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確定在測圖時量距應準確到什么程度。例如測1∶1000圖時,實地量距只需取到10cm,因為即使量得再精細,在圖上也無法表示出來。同時,若設計規定需在地圖上能量出的實地最短長度時,就可以根據比例尺精度定出測圖比例尺。如一項工程設計用圖,要求圖上能反應0.2m的精度,則所選圖的比例尺就不能小于1∶2000。圖的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地物、地貌就越詳細,精度也越高。但比例尺越大,測圖所耗費的人力、財力和時間也越多。因此,在各類工程中,究竟選用何種比例尺測圖,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選擇,而不要盲目追求大比例尺的地形圖。

特別提示:圖的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高。圖的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地物、地貌就越詳細,精度也越高。

任務二 地物符號和地貌符號

一、地物符號

地物的種類繁多,形態復雜,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等;另一類為人工地物,如房屋、道路、管線等。地物的類別、大小、形狀及其在圖上的位置,都是按規定的地物符號和要求表示的。國家測繪總局頒發的《地形圖圖式》統一規定了地形圖的規格要求、地物、地貌符號和注記,供測圖和識圖時使用。

表2-2是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所規定的部分地物符號,根據地物的大小和描繪的方法可分為四種類型,即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半比例符號、地物注記。

1.比例符號

地物的輪廓較大,能按比例尺將地物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縮小繪在圖上以表達輪廓性的符號。這類符號一般是用實線或點線表示其外圍輪廓,如房屋、湖泊、森林、農田等,見表2-2中的1~9號。

特別提示:有些地物、地貌如圖示沒有規定,又需要表示時,則測圖和用圖單位可協商制定有關的補充規定,并按其規定的符號進行表示。

表2-2 地形圖圖式(摘錄)

續表

續表

2.非比例符號

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地物,輪廓較小,不能按比例尺縮小繪在圖上時,就采用統一尺寸,用規定的符號來表示,如三角點、水準點、煙囪、路燈等。這類符號在圖上只能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能表示其形狀和大小,見表2-2中的12號、21~33號。

3.半比例符號

一些呈線狀延伸的地物,其長度能按比例縮繪,而寬度不能按比例縮繪,需用一定的符號表示的稱為半比例符號,也稱線狀符號,如鐵路、公路、圍墻、通信線等。半比例符號只能表示地物的位置(符號的中心線)和長度,不能表示寬度,見表2-2中10~11號、13~16號。

4.地物注記

地形圖上對一些地物的性質、名稱等加以注記和說明的文字、數字或特定的符號,稱為地物注記,例如房屋的層數,河流的名稱、流向、深度,工廠、村莊的名稱,控制點的點號、高程,地面的植被種類等。

特別提示:比例符號與半比例符號的使用界限并不是絕對的。如公路、鐵路等地物,在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上是用比例符號繪出的,但在1∶5000比例尺以上的地形圖上是按半比例符號繪出的。比例符號與非比例符號之間也是同樣的情況。一般來說,測圖比例尺越大,用比例符號描繪的地物越多。比例尺越小,用非比例符號表示的地物越多。

二、地貌符號

地貌形態多種多樣,可按其起伏的變化程度分為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見表2-3。

表2-3 地貌分類

圖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種,對于大、中比例尺主要采用等高線法,對于特殊地貌則采用特殊符號表示。

(一)等高線概念

1.等高線的定義

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如圖2-4所示。設想有一座高出平靜水面的小山頭,山頂被水淹沒時的水面高程為100m,山頭與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線為一閉合曲線,曲線的形狀隨山頭與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例如,當水面高為95m時,曲線上任一點的高程均為95m;若水位繼續降低至90m、85m,則水涯線的高程分別為90m、85m。將這些水涯線垂直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在圖紙上,就將山頭用等高線表示在地形圖上。這些等高線的形狀和高程,客觀地顯示了山頭的空間形態。

2.等高距與等高線平距

相鄰兩高程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常以h表示。如圖2-4中的等高距是5m。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相鄰兩高程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常以d表示。等高線平距d的大小與地面坡度有關。等高線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大,坡度越??;坡度相等,平距相等。因此,可根據地形圖上等高線的疏密判定地面坡度的緩陡,如圖2-5所示。

圖2-4 用等高線表示地貌的方法(單位:m)

圖2-5 等高線平距

等高距選擇過小,會成倍地增加測繪工作量。對于山區,有時會因等高線過密而影響地形圖清晰。等高距的選擇,應該根據地形類型和比例尺的大小,并按照相應的規范執行。表2-4是大比例尺地形圖基本等高距參考值。

表2-4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 單位:m

3.等高線的分類

等高線可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和助曲線。首曲線也稱基本等高線,是指從高程基準面起算,按規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繪的等高線,用寬度為0.1mm的細實線表示,如圖2-6(a)中的102m、104m、106m、108m等各條等高線,圖2-6(b)中的42m、44m、46m、48m等高線。

計曲線是指從高程基準面起算,每隔四條基本等高線有一條加粗的等高線。為了讀圖方便,計曲線上也注出高程。如圖2-6(a)中的100m等高線,圖2-6(b)中的30m、40m、50m等高線。

間曲線是當基本等高線不足以顯示局部地貌特征時,按1/2基本等高距加繪的等高線,用長虛線表示,如圖2-6(a)中的101m、107m等高線。按1/4基本等高距加繪的等高線,稱為助曲線,用短虛線表示,如圖2-6(a)中的107.5m等高線。間曲線和助曲線描繪時可以不閉合。

圖2-6 等高線的分類(單位:m)

(二)典型地貌的等高線

地貌的形態雖然紛繁復雜,但通過仔細研究和分析就會發現它們是由幾種典型的地貌綜合而成的。了解和熟悉典型地貌的等高線特性,對于提高我們識讀、應用和測繪地形圖的能力很有幫助。

1.山頭和洼地

山頭的等高線特征如圖2-7所示,洼地的等高線特征如圖2-8所示。山頭和洼地的等高線都是一組閉合曲線,但它們的高程注記不同。內圈等高線的高程注記大于外圈者為山頭;反之,小于外圈者為洼地。也可以用示坡線表示山頭或洼地。示坡線是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如圖2-7、圖2-8所示。

圖2-7 山頭(單位:m)

圖2-8 洼地(單位:m)

2.山脊和山谷

山的最高部分為山頂,從山頂向某個方向延伸的高地稱為山脊。山脊的最高點連線稱為山脊線。山脊等高線的特征表現為一組凸向低處的曲線,如圖2-9所示。

相鄰山脊之間的凹部稱為山谷,它是沿著某個方向延伸的洼地。山谷中最低點的連線稱為山谷線,如圖2-10所示,山谷等高線的特征表現為一組凸向高處的曲線。因山脊上的雨水會以山脊線為分界線而流向山脊的兩側,所以山脊線又稱為分水線。在山谷中的雨水由兩側山坡匯集到谷底,然后沿山谷線流出,所以山谷線又稱集水線。山脊線和山谷線合稱為地形線。

圖2-9 山脊等高線(單位:m)

圖2-10 山谷等高線(單位:m)

3.鞍部

鞍部是相鄰兩山頭之間呈馬鞍形的低凹部位(圖2-11中的S)。鞍部等高線的特征是對稱的兩組山脊線和兩組山谷線,即在一圈大的閉合曲線內,套有兩組小的閉合曲線。

4.陡崖和懸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因用等高線表示將非常密集或重合為一條線,故采用陡崖符號來表示,如圖2-12(a)、(b)所示。

懸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進的陡崖。上部的等高線投影到水平面時,與下部的等高線相交,下部凹進的等高線用虛線表示,如圖2-12(c)所示。

圖2-11 鞍部(單位:m)

圖2-12 陡崖和懸崖(單位:m)

認識了典型地貌的等高線特征以后,進而就能夠認識地形圖上用等高線表示的各種復雜地貌。圖2-13為某一地區的綜合地貌。

(三)等高線的特性

(1)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

(2)等高線是閉合曲線,不能中斷,如果不在同一幅圖內閉合,則必定在相鄰的其他圖幅內閉合。

(3)等高線只有在峭壁或懸崖處才會重合或相交。

(4)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距相等。等高線平距小,表示坡度大;平距大,則坡度??;平距相等,則坡度相同。

(5)等高線與山脊線、山谷線正交。

圖2-13 綜合地貌等高線(單位:m)

任務三 地形圖的圖外注記

為了圖紙管理和使用的方便,在地形圖的圖框外有許多注記,如圖號、圖名、接圖表、圖廓、坐標格網、三北方向線和坡度尺等。

1.圖名和圖號

圖名就是本幅圖的名稱,常用本圖幅內最著名的地名、最大的村莊或廠礦企業的名稱來命名。圖號即圖的編號。圖名和圖號標在北圖廊上方的中央,如圖2-14所示。

2.接圖表

說明本圖幅與相鄰圖幅的關系,供索取相鄰圖幅時使用。通常是中間一格畫有斜線的代表本圖幅,四鄰分別注明相應的圖號或圖名,并繪注在北圖廊的左上方,如圖2-14所示。

圖2-14 地形圖圖外注記

3.圖廓和坐標格網線

圖廓是圖幅四周的范圍線。矩形圖幅有內圖廓和外圖廓之分。內圖廓是地形圖分幅時的坐標格網線,也是圖幅的邊界線。外圖廓是距內圖廓以外一定距離繪制的加粗平行線,僅起裝飾作用。在內圖廓外四角處注有坐標值,并在內圖廓線內側,每隔10cm繪有5mm的短線,表示坐標格網線的位置。在圖幅內每隔10cm繪有坐標格網交叉點,如圖2-15所示。

知識鏈接:我國處于北半球,縱坐標x均為正,自然坐標即為通用坐標。橫坐標y有正有負,為了避免出現負號,規定了y自然坐標加500km,并在前面冠以帶號的坐標為其通用坐標。

梯形圖幅的圖廓有三層:內圖廓、分圖廓和外圖廓。內圖廓是經緯線,也是該圖幅的邊界線。如圖2-15中西圖廓經線是東經128°45′,南圖廓是北緯39°50′。內、外圖廓之間的黑白相間的線條是分圖廓,每段黑線或白線的長度,表示實地經差或緯差為1′。分圖廓與內圖廓之間,注記了以公里為單位的平面直角坐標值,如圖2-15中的5189表示縱坐標為5189km(從赤道算起)。其余90、91等,其公里的千百位的數都是51,故省略。橫坐標為22482,22為該圖幅所在投影帶的帶號,482表示該縱線的橫坐標公里數。外圖廓以外還有圖示比例尺、三北方向、坡度尺等,是為了便于在地形圖上進行量算而設置的各種圖解,稱為量圖圖解。

圖2-15 梯形圖幅圖廓

4.三北方向線及坡度尺

在許多中、小比例尺的南圖廓線的右下方,還繪有真子午線、磁子午線和坐標縱軸(中央子午線)三者之間的角度關系,常稱為三北方向線,如圖2-16(a)所示。該圖中,磁偏角為9°50′(西偏),子午線收斂角為0°05′(西偏)。利用該關系圖,可對圖上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標方位角三者間作相互換算。

圖2-16 三北方向線及坡度尺

在中比例尺地形圖的南圖廊左下方還常繪有坡度比例尺,如圖2-16(b)所示。它是一種量測坡度的圖示尺,按以下原理制成:坡度,d為圖上等高線的平距,h為等高距,M為比例尺分母。在用分規卡出圖上相鄰等高線的平距后,可在坡度比例尺上讀出相應的地面坡度數值。坡度尺的水平底線下邊注有兩行數字,上行是用坡度角表示的坡度,下行是對應的傾斜百分率表示的坡度。

5.投影方式、坐標系統、高程系統

地形圖測繪完成后,都要在圖上標注本圖的投影方式、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以備日后使用時參考。

坐標系統指該圖幅是采用哪種坐標系完成的,如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城市坐標系、獨立直角坐標系等。

高程系統指本圖所采用的高程基準,如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或假定高程基準。

特別提示:地形圖的閱讀,可按先圖外后圖內、先地物后地貌、先主要后次要、先注記后符號的基本順序,并依照相應的《地形圖圖示》逐一閱讀。

任務四 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地形圖的分幅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經緯線分幅的梯形分幅法,適用于1∶500~1∶100萬的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另一種是按坐標格網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它一般用于城市和工程建設1∶500~1∶2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

地形圖的梯形分幅又稱國際分幅,由國際統一規定的經線為圖的東西邊界,統一規定的緯線為圖的南北邊界。由于子午線向南、北兩極收斂,因此,整個圖幅呈梯形。

一、舊的梯形分幅與編號

(一)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是從赤道(緯度0°)起,分別向南北兩極,每隔緯差4°為一橫行,依次以拉丁字母A,B,C,D,…,V表示;由經度180°起,自西向東每隔經差6°為一縱列,依次用數字1,2,3,…,60表示。圖2-17所示為東半球北緯1∶100萬地圖的國際分幅和編號。每幅圖的編號,先寫出橫行的代號,中間繪一橫線相隔,后面寫出縱列的代號。如北京某處的地理位置為北緯39°56′23″,東經116°22′53″,則所在1∶100萬比例尺圖幅號是J-50;廣東某處的地理位置為北緯22°36′10″,東經113°04′45″,其所在1∶100萬比例尺圖的圖幅號是F-49。

圖2-17 東半球北緯1∶100萬地圖的國際分幅和編號

(二)1∶50萬、1∶25萬、1∶10萬比例尺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這三種比例尺地圖的分幅和編號,都是在1∶100萬比例尺地圖分幅和編號的基礎上,按表2-5中的相應緯差和經差劃分的。每幅1∶100萬的圖,按經差3°、緯差2°可劃分成4幅1∶50萬的圖,分別以A、B、C、D表示。如北京某處所在的1∶50萬的圖的編號為J-50-A,如圖2-18所示。

每幅1∶100萬的圖又可按經差1°30′、緯差1°劃分為16幅1∶25萬的圖,分別以[1],[2],…,[16]表示。如北京某處所在的1∶25萬的圖的編號為J-50-[2],如圖2-18中有陰影線的圖幅。每幅1∶100萬的圖按經差30′、緯差20′劃分為144幅1∶10萬的圖,分別以1,2,3,…,144表示。如北京某處所在的1∶10萬的圖幅的編號為J-50-5,如圖2-19中有陰影線的圖幅。

圖2-18 1∶50萬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圖2-19 1∶10萬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三)1∶5萬、1∶2.5萬、1∶1萬比例尺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這三種比例尺地圖的分幅和編號都是在1∶10萬比例尺圖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劃分的經差和緯差見表2-5。每幅1∶10萬的圖,可劃分為4幅1∶5萬的圖,分別在1∶10萬的圖號后面寫上各自的代號A、B、C、D。如北京某處所在1∶5萬的圖幅為J-50-5-B,如圖2-20所示。再將每幅1∶5萬的圖四等分,就得到1∶2.5萬的圖,分別以1、2、3、4編號,如北京某處所在1∶2.5的圖幅編號為J-50-5-B-2,如圖2-20中有陰影線的圖幅。

表2-5 各種比例尺按經、緯度分幅

續表

每幅1∶10萬的圖,按其經差和緯差作8等分,劃分為64幅1∶1萬的圖,以(1),(2),(3),…,(64)作編號,如北京某處所在的1∶1萬的圖幅為J-50-5-(15),如圖2-21中有陰影線的圖幅。

(四)1∶5000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圖2-20 1∶5萬和1∶2.5萬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按經緯線分幅的1∶5000比例尺地圖,是在1∶1萬的圖的基礎上進行分幅和編號的,每幅1∶1萬的圖分成四幅1∶5000的圖,并分別在1∶1萬圖的圖號后面寫上各自的代號a、b、c、d作為編號。如北京某處所在的1∶5000梯形分幅圖號為J-50-5-(15)-a,如圖2-22中有陰影線的圖幅。

圖2-21 1∶1萬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圖2-22 1∶5000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二、現行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為適應對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方面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2012年10月1日,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了GB/T 13989—201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該標準替代了GB/T 13989—9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該標準將原來的1∶100萬~1∶5000的分幅和編號要求擴大到了1∶100萬~1∶500,使得大比例尺地形圖也有了經、緯度分幅。

(一)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新標準仍以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為基礎,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經、緯差不變,但由過去的縱行、橫列改為橫行、縱列,它們的編號由其所在的行號(字符碼)與列號(數字碼)組合而成,如北京所在的1∶100萬地形圖的圖號為J50。

(二)1∶50萬~1∶500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1∶50萬~1∶500地形圖的各比例尺分別采用不同的字符作為其比例尺代碼,見表2-6。1∶50萬~1∶500地形圖均由1∶100萬地形圖逐次加密劃分而成,即將1∶100萬地形圖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圖的經差和緯差劃分為若干行和列,圖幅關系見表2-7。

表2-6 比例尺代碼表

表2-7 現行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編號關系表

1∶50萬~1∶5000均由其所在1∶100萬地形圖的圖號、比例尺代碼和各圖幅的行列號共10位碼組成,如圖2-23所示。橫行從上到下、縱列從左到右按順序分別用三位數字碼表示,不足三位者前面補零。

1∶2000~1∶500均由其所在1∶100萬地形圖的圖號、比例尺代碼和各圖幅的行列號共12位碼組成,如圖2-24所示。橫行從上到下、縱列從左到右按順序分別用四位數字碼表示,不足四位者前面補零。

圖2-25所示為1∶10萬、1∶5萬、1∶2.5萬地形圖的圖幅編號。在圖中,帶單斜線的圖幅為1∶10萬的地形圖,其圖號為J50D002011;帶網格的圖幅為1∶5萬的地形圖,其圖號為J50E023003;帶陰影的圖幅為1∶2.5萬的地形圖,其圖號為J50F046046。

圖2-23 1∶50萬~1∶5000地形圖圖號的構成

圖2-24 1∶2000~1∶500地形圖圖號的構成

特別提示:目前的地形圖絕大多數采用新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圖2-25 1∶10萬~1∶2.5萬地形圖的行、列編號

三、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矩形分幅和編號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規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或50cm×40cm矩形分幅;根據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規格的分幅;1∶2000地形圖也可以采用經緯度統一分幅。地形圖編號一般采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也可選用流水編號法或行列編號法等,帶狀測區或小面積測區,可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編號。采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時,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1∶500地形圖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圖取至0.1km(如10.0~21.0)。帶狀測區或小面積測區,可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編號,一般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數字1,2,3,4,…編號,如圖2-26(a)所示的“杜阮-7”其中“杜阮”為測區地名。

行列編號法一般以代號(如A,B,C,D,…)為橫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數字1,2,3,…為代號的縱列,從左到右排列來編定,先行后列,如圖2-26(b)中的A-4。采用國家統一坐標系時,圖廓間的公里數應根據需要加注帶號和百公里數,如X:4327.8,Y:37457.0。

圖2-26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特別提示:已知圖幅內某點的經緯度或圖幅西南圖廓點的經緯度,可計算不同比例尺地形圖的圖幅編號;同樣,已知圖號也可以計算該圖幅西南圖廓點的經緯度。相應的計算公式及算例可參見GB/T 13989—9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習題

1.什么叫地形圖?

2.什么叫地形圖比例尺?它有幾種類型?

3.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對測圖和設計用圖有什么意義?1∶5000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是多少?

4.已知某點經度為東經116°28′25″,緯度為北緯39°54′30″,試按國際分幅法寫出該點所在的1∶100萬、1∶10萬、1∶5000及1∶1000地形圖的編號。

5.何謂地物和地貌?地形圖上的地物符號分為哪幾類?試舉例說明。

6.什么是等高線、等高距和等高線平距?它們與地面坡度有何關系?

7.何謂山脊線、山谷線、鞍部?試用等高線繪之。

8.等高線有哪些特性?

9.地形圖的圖外注記包括哪些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陀区| 温州市| 夏津县| 五台县| 庆云县| 洪洞县| 泽州县| 乌拉特后旗| 东兰县| 寻乌县| 通化市| 游戏| 江城| 普安县| 开远市| 固镇县| 朝阳市| 昌吉市| 阜宁县| 冷水江市| 广汉市| 凉城县| 息烽县| 响水县| 祥云县| 木兰县| 永仁县| 鹿泉市| 乐安县| 鹿泉市| 平阳县| 讷河市| 杭锦后旗| 普兰店市| 竹溪县| 忻城县| 罗定市| 和硕县| 贡觉县| 托克逊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