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國水利發展報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3675字
- 2021-10-25 20:25:02
2017年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綜述
2017年,我國強降雨頻繁,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花江發生多次編號洪水,長江上游和漢江、淮河發生秋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點多面廣,臺風登陸偏多偏強且時間地點集中;東北、華北發生春夏旱,南方發生伏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批示,張高麗副總理對防汛抗旱減災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汪洋副總理及時主持召開國家防總全體會議和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國家防總、水利部,各流域防總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心組織、科學應對,廣大軍民團結奮戰、頑強拼搏,奪取了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的全面勝利。
一、汛情旱情風情災情
2017年我國汛情旱情風情災情主要有六個特點:
一是大江大河洪水頻繁,長江中游發生大洪水。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花江5大江河共發生10次編號洪水。長江發生中游型大洪水,干流蓮花塘站以下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超警時間最長達17天,湘江干流水位全線超保,洞庭湖最大入湖、出湖流量均達到1949年以來最大值。
二是強降雨過程多,中小河流洪水量級大。全國先后出現36次強降雨過程,局地降雨屢破歷史紀錄。共有47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96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20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三是華西秋雨多年少有,秋汛范圍廣。9—10月,長江上游、漢江、淮河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三峽水庫發生4次超過30000m3/s的入庫洪水,丹江口水庫入庫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倍,淮河干流2次超警,漢江中下游干流超警。
四是臺風生成登陸偏多,影響地區集中。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7個臺風,其中4個在34小時內相繼生成,密集程度十分罕見。有8個臺風登陸我國,5個登陸廣東,其中3個在12天內接連登陸;有2個臺風24小時內登陸福建同一地點,為1949年以來首次。
五是南北方旱澇交替發生,局地受旱時間長。春季北方部分地區旱情發展較快,進入主汛期后華北、東北、西北部分地區旱澇急轉,江南、西南、黃淮部分地區澇旱急轉,內蒙古自治區局地旱情持續時間長。全國作物受旱2.73億畝、受災1.49億畝,因旱造成糧食損失1344萬t、直接經濟總損失438億元,478萬人因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與2000年以來年均值相比,作物受旱面積、受災面積、因旱糧食損失、飲水困難人口分別少36%、49%、52%和78%。
六是洪災損失大幅減少,人員傷亡歷史最低。全國因洪澇災害受災人口5515萬人,因災死亡316人、失蹤39人,倒塌房屋14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7794萬畝,洪澇災害直接損失2143億元;與2000年以來年均值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受災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別少51%、59%、75%、85%,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為1949年以來最低。
二、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國家防總、水利部,各流域防總以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從最不利情況出發,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各項工作。經過努力,大江大河干堤無一決口,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江河湖庫險情得到有效控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供水安全和重要設施安全。
一是超前部署周密安排,壓緊壓實防汛責任。國家防總、水利部召開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全國水庫安全度汛視頻會、全國抗旱工作視頻會等,對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提前作出全面部署。兩次召開全國防汛系統視頻會,傳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做好主汛期工作進一步作出安排。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地震局、國家旅游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分別就防汛抗旱相關工作作出具體安排,對汛期安全生產、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安全度汛等提出明確要求。國家防總及時調整充實組成單位和人員,通報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督促地方加強基層防汛抗旱指揮長培訓和責任落實。
二是深入開展汛前檢查,狠抓隱患排查整改。國家防總赴大江大河和重點地區對防汛抗旱防臺風準備工作進行檢查,“一省一單”提出整改要求;對薄弱環節的防汛責任落實進行重點督察。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對本部門、本行業防汛抗旱工作進行檢查。提早批復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組織相關流域防總細化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漢江丹江口等骨干水庫汛期調度計劃。全面完成2016年全國水毀工程修復和長江干堤險情整治任務,及時完成長江中下游崩岸應急處置工作。
三是加密監測預報預警,加大指導支持力度。國家防總提早進入應急值守狀態,實時監測全國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加強聯合會商,啟動應急響應19次,派出300多個工作組,商財政部安排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38.4億元,向湖南、廣東等省緊急調運防汛抗旱物資,指導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各流域防總、地方各級防指加強預測預報和應急值守,扎實做好江河洪水、暴雨山洪、臺風和城市內澇等災害防御工作,全國共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713萬人。
四是發揮骨干工程作用,成功防御長江大水。國家防總、長江防總和流域各級防指科學分析水情、雨情和工情,科學調度骨干工程,充分發揮防洪減災作用。提前調度長江三峽和上中游30多座大型水庫騰庫迎汛,長江第1號洪水發生后,34小時內連發5道調度令,將三峽水庫出庫流量由27300m3/s逐步壓減至8000m3/s,三峽及上中游水庫群累計攔洪144億m3。湖南、江西、安徽、湖北、江蘇5省累計投入抗洪搶險328萬人次,有效處置各類險情。
五是多措并舉聯防聯控,全面應對流域洪水。針對頻發重發的暴雨洪水,各流域防總和各級防指強化協調配合,多措并舉保障防洪安全。黃河防總實施三門峽水庫敞泄運用、小浪底水庫攔洪調度,同時在小浪底庫區成功塑造異重流排沙出庫,實現了防洪、減淤雙重目標;陜西子洲、綏德等縣緊急轉移6萬余人。珠江防總調度天生橋一級、龍灘等骨干水庫攔洪削峰,減輕了中下游防洪壓力。松花江防總調度豐滿、白山等骨干水庫攔洪削峰錯峰,吉林省緊急轉移危險地區群眾50多萬人,嚴密防控松花江流域洪水。
六是有序防控秋汛洪水,實現減災興利多贏。國家防總、水利部指導有關流域防總,精細調度,統籌做好秋汛洪水防御和汛末蓄水工作。丹江口水庫3次將超過17000m3/s的入庫洪峰均削減至8000m3/s以下。在確保工程和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三峽水庫連續第8年實現175m試驗性蓄水目標,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蓄水位首次達167m,小浪底水庫蓄水多于常年同期,10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高,南水北調供水和冬春農業灌溉用水均得到有力保障。
七是兼顧海域陸地,著力抓好臺風防御。國家防總、水利部實時監測分析臺風動態,提前組織異地視頻會商9次,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提早作出安排部署。全國防臺風共轉移群眾248萬人次,船只回港避風40萬艘次,保障了沿海重要城市正常運轉和重要設施安全。廣東、福建等省啟動應急響應和聯合值守機制,落實停工、停業、停市、停課、停運等措施,抓好船只回港避風、危險區域人員轉移等工作,加強沿海重要設施安全防范,全力應對多個臺風登陸影響。
八是提前預警及時避險,減少山洪災害損失。國家防總、水利部繼續加強山洪災害防治,聯合中國氣象局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123期,為指導公眾避險提供有力支撐。及時派出工作組,協助四川省茂縣等山體滑坡災害應急處置,科學制定應急搶險和人員轉移方案,及時排除險情。各地通過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累計發布預警5.3萬多次,向相關防汛責任人發送預警短信2300多萬條,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九是扎實開展抗旱減災,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國家防總、水利部多次進行專題會商,先后派出20多個工作組赴重旱區指導抗旱工作。實施珠江枯水期補水、膠東半島應急調水等水量調度;商財政部下達專項資金,指導支持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50天建成抗旱應急供水工程。針對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長期受旱問題,多次派出工作組調研旱情和飲水困難情況,指導抗旱工作。各有關地區科學調度抗旱水源,制定節水計劃,開展應急拉水送水,有力保障了農業灌溉和城鄉居民用水需求。
十是部隊官兵沖鋒在前,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在資金物資支持、信息發布、輿論引導、監測預警、搶險救災、應急保障、群眾安置、災后重建等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解放軍、武警部隊出動兵力、動用車輛機械參與抗洪搶險,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的重要作用。公安機關出動警力緊急搶救受災人員、轉移安置群眾,維護災區社會秩序。
三、下一步工作
2017年防汛抗旱成績顯著,但也暴露出部分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庫水電站、淤地壩等工程防洪標準低,基層防汛防臺風仍存在薄弱環節,抗旱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等問題。國家防總、水利部將組織指導各地進一步嚴格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會商分析研判,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強化人員轉移避險和險情巡查搶護,全力做好江河洪水、暴雨山洪、臺風、凌汛等災害防御以及水庫安全度汛、城市防洪和抗旱減災等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重要工程設施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同時,大力推進山洪災害防治、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和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建設等基礎工作,努力提升防汛抗旱減災綜合能力。
王為 執筆
王翔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