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國村鎮供水概況
一、村鎮供水
(一)定義
村鎮供水亦稱農村供水,系指向縣(市)城區以下的鎮(鄉)、村、學校、農場、林場等居民區及分散住戶供水的工程,以滿足村鎮居民、企事業單位的日常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需要為主,不包括農業灌溉用水。
村鎮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飼養畜禽用水、公共建筑用水、企業用水、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消防用水、管網漏失水和其他未預見用水等。
村鎮供水工程可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大類,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規模可分為5種類型,見表1-1。
表1-1 村鎮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規模分類

(二)主要技術指標
《村鎮供水工程設計規范》(SL 687—2014)規定了村鎮供水的水質、水量和水壓。
1.水質
村鎮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的要求。
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條件限制,水質部分指標可暫按GB 5749—2006中的表4執行,其余指標仍按表1、表2和表3執行。
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經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可適當放寬。
2.水量
(1)居民生活用水定額標準見表1-2。
表1-2 居民生活用水定額 單位:L/(人·d)

注 1.表中定時供水系指每天供水時間累計小于6h的供水方式,基本全日供水系指每天能連續供水14h以上的供水方式,衛生設施系指洗衣機、水沖廁所和淋浴裝置等。
2.一區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陜西和山西兩省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四川西部。二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三區包括: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河北北部以外地區,陜西關中平原地區,山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外地區,安徽和江蘇兩省北部。四區包括:重慶、貴州,云南南部以外地區,四川西部以外地區,廣西西北部,湖北和湖南兩省西部山區,陜西南部。五區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安徽和江蘇兩省北部以外的地區,廣西西北部以外地區,湖北和湖南兩省西部山區以外地區,云南南部。
3.本表所列用水量包括了居民散養畜禽用水量、散用汽車和拖拉機用水量、家庭小作坊生產用水量。
(2)農村學校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額標準見表1-3。
表1-3 農村學校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 單位:L/(人·d)

注 綜合考慮氣溫、水龍頭布設方式及數量、沖廁方式等取值,南方取較高值、北方取較低值。
集體或專業戶飼養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企業用水量、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等可按《村鎮供水工程設計規范》(SL 687—2014)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3.水壓
供水水壓應滿足末端管網中用戶接管點的最小服務水頭要求;設計時,對較高或較遠的個別用戶所需的水壓不宜作為配水管網供水水壓的控制條件,可采取局部加壓滿足其用水需要。
配水管網中用戶接管點的最小服務水頭,單層建筑物可為10m,兩層建筑物可為12m,二層以上每增高一層可增加4m;當用戶高于接管點時,尚應加上用戶與接管點的地形高差。
配水管網中,消火栓設置處的最小服務水頭不應低于10m。用戶水龍頭的最大靜水頭不宜超過40m,超過時宜采取減壓措施。
二、村鎮供水的特點
我國幅員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由于農村生活、生產活動規律,農民居住條件和衛生設施水平,各地區、各民族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各地地理環境、水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決定了村鎮供水有與城市供水不盡相同的自身特征,村鎮供水特點列于表1-4。
表1-4 村鎮供水的特點

三、村鎮供水的類型和供水方式
1.供水類型
村鎮供水工程按照取水、輸水、凈化、配水的方式可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供水類型。
(1)集中式供水。集中式供水是指自水源集中取水,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用戶或者公共取水點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設施供水,為用戶提供日常飲用水的供水站和為公共場所、居民社區提供的分質供水也屬于集中式供水。
村鎮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規模分類見表1-1。
(2)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是指分散居民直接從水源取水,無任何設施或僅有簡易設施的供水方式。農村常見的分散式供水工程包括雨水集蓄供水、手動泵供水、分散式水井供水和引蓄水池供水等。隨著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多數分散式供水將逐步被集中式供水取代。
2.常見的供水方式
(1)區域(聯片)統一供水。在一定區域內,采用一個給水系統同時向多處村、鎮供水,又稱適度規模的供水系統。該系統一般由專業人員集中管理,供水水質有保障,供水保證率高,單位基建投資與制水成本較低。凡有可靠水源,居住又比較集中的地區,應首先考慮采用這種供水方式。
(2)單村獨立供水。一個村組采用一個獨立的供水系統僅向本村供水。一般供水規模小,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往往較低,供水保證率、水質合格率通常較低,單位基建投資與制水成本較高,僅適用于居住分散,村間距離遠,沒有規模較大水源的地區。
(3)管網延伸供水。依靠其他較大給水管網向村鎮供水。由于較大的城市或村鎮供水系統供水安全,水質合格率高,管理較為規范,因此其周邊地區距離管網較近的村鎮,在符合該管網系統的水量水壓的前提下,均可考慮采用管網延伸供水。
(4)分壓供水。采用同一給水系統向地形高差較大的不同村鎮或居住區分壓供水。供水范圍內如果地形高差較大,均應考慮這種供水方式。這不僅可以防止管網中因靜壓過高而發生爆管事故,還可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5)分質供水。按供水水質不同,分別供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生產用水的供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