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聶俊琴 張強主編
- 10字
- 2021-11-06 14:46:46
第1部分 施工組織設計
項目1 施工項目管理機構
知識目標:通過本項目學習,學生應了解施工項目組織機構的設置原則、各部門的職能,以及作為一名項目經理應當具備的素質要求。
能力目標:通過本項目學習,學生具備初步編制項目組織機構的能力。
項目導航:小溶江水利樞紐位于靈川縣三街鄉南竹嶺村附近小溶江下游峽谷出口河段,壩址距靈川縣城約25km,距桂林市約43km,距興安縣城約32km,距湘桂鐵路大溶江火車站約8km。壩址左岸現有溶江至金石鄉鎮公路通過,壩址距桂林至全州的一級公路約2.5km,對外交通較便利。
壩址位于小溶江下游峽谷出口處,河谷為開闊的V形橫向谷,河流平直,自西向東流,在壩線下游拐向北東向。河流水位高程約190m,水面寬30m左右,水深0.5~1.5m。左岸地形較陡,岸坡天然坡度為40°~50°,310~360m高程為平緩山梁;右岸地形較緩,岸坡天然坡度為30°~40°。正常蓄水位267m,壩頂長度約230m。壩址左、右岸山頭高程均大于400m,兩岸沖溝發育,地形較為復雜。壩區出露地層主要有第四系及泥盆系中統郁江組地層,壩基巖體D2y3層弱-微風化,巖體為中硬-堅硬巖,節理裂隙發育一般,巖體較完整;消力池基礎持力層為D2y3層砂巖、泥質粉砂巖與D2y4層粉砂質泥巖,弱-微風化砂巖。廠區基巖裸露,主機間建基面高程181.3m,巖性主要為D2y3層灰-灰綠色厚-巨厚層夾薄層砂巖、深灰色泥質粉砂巖互層,弱-微風化,巖石較堅硬,屬中硬-堅硬巖。副廠房上游部分地基巖性為D2y4層紫紅、灰綠色厚-巨厚層粉砂質泥巖,屬軟-較軟巖。廠房后背岸坡為橫向坡,地形較陡,邊坡巖性為粉砂質泥巖。
小溶江目前為不通航河道,故施工期無通航過壩要求。
壩址上游為金石鄉,盛產竹木,目前竹木外運主要采用汽車運輸,故施工期間無竹木過壩轉運要求。
壩址下游主要為一般農村,在初期下閘蓄水期間,需持續向下游放環境用水約0.76m3/s。
小溶江水利樞紐位于漓江上游,流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水充沛。根據流域中心站雨量統計,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689mm。根據靈川、興安氣象站實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為18.3℃,最高氣溫主要發生在7~9月,極端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發生在1月,極端最低氣溫-5.8℃(興安1977年)。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698.4mm,年內蒸發以7~9月最大,1~2月最小。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8%,3~8月最大,12月最小。最多風向是東北風,多年平均風速為3m/s。
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包括攔河壩、發電廠房、導流隧洞、道路、機電設備和金屬結構設備安裝工程,人工骨料系統,臨時設施和臨時工程等。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由左岸非溢流壩段、右岸非溢流壩段和溢流壩段組成。壩頂總長255m,壩頂高程271.50m,壩頂寬7m,最大壩高89.5m。左岸非溢流壩段長93m,右岸非溢流壩段長123m,左、右岸非溢流壩段壩體上游面215.00m高程以上為鉛直面,215.00m高程以下壩坡為1∶0.2;壩體下游壩坡為1∶0.75,起坡點高程262m,262m高程以上為鉛直面。溢流壩段長39m,溢流壩段共布置3個帶胸墻式表孔,表孔溢流堰采用實用堰,堰頂高程為251.5m,孔口尺寸為9m×12m,每孔設弧形工作閘門和平板檢修閘門(3孔共用一扇檢修閘門)。溢流壩頂部設交通橋,橋面寬6m。電站為壩后式地面廠房,布置在河床右側,廠房內安裝兩臺機組,采用兩機一管供水。
電站引水系統由壩式進水口、壩內埋管及壩后背管組成。電站進水口設在右岸非溢流壩段,進水口底高程218m,設攔污柵、檢修閘門和快速閘門各一扇,攔污柵孔口尺寸為5.5m×6.5m(寬×高),檢修閘門和快速閘門均采用平板閘門,孔口尺寸均為3.5m×3.5m(寬×高)。攔污柵、檢修閘門和快速閘門均共用一輛臺車式啟閉機。
廠房引水管道采用壩內埋管下接壩后背管的布置方式。壩內埋管及壩后背管段均為單管,管徑3.5m,壁厚15mm。引水主管進入廠房前為2條支管與水輪發電機組連接,支管管徑2.0m,壁厚10mm。另外,在引水主管199m高程處貼邊分岔另接一條管徑1.2m的環境補水管,補水管出口設固定錐形閥。
主廠房內安裝兩臺單機容量為8.3MW的水輪發電機組,機組中心間距9.5m,水輪機安裝高程185.9m,發電機層及安裝間地面高程193.4m。主廠房凈長32.7m,凈寬13.5m,凈高11.4m,主機間長22.7m,安裝間長10m。主廠房頂部安裝一臺50/10t電動雙梁橋機,橋機跨度13.5m,軌頂高程201.5m。水輪機層布置在發電機層下部,地面高程為188m。發電機尾水管末端設平板事故檢修門一道,采用電動葫蘆啟閉。副廠房布置在主廠房上游側廠壩間平臺上,長32.7m,寬15.8m。
該工程采用河床斷流、隧洞導流方式,導流時段選用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導流,汛期(5~7月)利用壩體缺口+導流洞聯合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