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碾壓式土石壩施工技術
- 梁向峰 何小雄等編著
- 3908字
- 2021-10-29 15:58:45
2.5 施工組織
2.5.1 料源平衡
2.5.1.1 原則
在土石壩填筑中,應盡可能利用本工程各建筑物所開挖土石方料,以減少專用料場開挖。但在實際施工中,因壩體各分區物料在質量、數量、部位及填筑強度方面與各建筑物所開挖土石方物料不匹配,必須在專用料場開挖相應壩料,以達到壩體填筑各物料平衡。
料源平衡,應正確處理開挖、利用、暫時堆存、轉運、廢料處理之間的關系。按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選擇堆料、棄料場地,合理調配,盡可能使物料二次利用,做到經濟合理,物盡其用的目的。
2.5.1.2 內容與步驟
料源平衡,以壩體各分區物料為依據,對各物料的質量、數量進行匯總,考慮壓實方、自然方折算系數后,對照各建筑物開挖料,按以下步驟進行平衡計算:①確定各種開挖料的利用途徑及數量;②專用料場與利用開挖土石方的比較;③開挖料和利用料在時間、空間上的配合;④為提高利用料數量和保證利用料的質量,對開挖及填筑方案進行比較與優化;⑤對堆、棄料場選擇和運輸線路配置、調配方案比較。
2.5.1.3 平衡計算
平衡計算主要是對利用料的堆、棄料場選擇及運輸方案比較。
(1)調配數量計算。
1)利用料數量計算,見式(2-21)。

式中 V利——開挖土石方用于工程材料的自然方數量,m3;
V——用開挖料填筑的壩上方或一般填方的數量,或用開挖料加工的骨料成品方數量,一般由有關專業設計提供,m3;
α——開挖、運輸、堆存等損耗系數,按式(2-7)~式(2-9)選用;
K——自然方與壩上方、一般填方或骨料成品方的換算系數,壩上方參照表2-42選用,一般填方參照表2-43選用,表2-43中K1為最初可松性系數,K2為最后可松性系數。骨料成品方換算系數根據實驗資料或與有關專業協商確定。
表2-42 土石方虛實方換算系數表

表2-43 土壤的可松性系數表

2)堆存數量計算。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某時段的使用數量小于可利用的數量時,應考慮臨時堆存。堆存數量計算見式(2-22)。

式中 V堆——臨時堆存數量,m3;
V利——利用數量(自然方),m3;
V用——使用的數量(自然方),m3;
K1——自然方換算成松方的松散系數,可參照表2-43選用。
3)棄料數量計算見式(2-23)。

式中 V棄——開挖棄料堆棄數量,m3;
V挖——開挖料數量(自然方),m3;
V利——利用料數量(自然方),m3;
K——松方系數,可參照表2-43選用,當棄料由上至下一次堆棄取用K1,當由下至上分層堆棄時,采用K2;粗略計算時,也可采用表2-42的松方系數。
(2)堆、棄料場選擇。
1)料場選擇原則。
A.選擇山溝、山坡、荒地及河灘等,作為堆、棄料場。
B.選定堆、棄料場,應距開挖地點或使用地點最近,或開挖、堆存、使用地點總距離較近。
C.選定堆、棄料場,應有布置較好的交通線路和挖、裝、運條件,不影響施工場地。
D.壩下游灘地棄料場,不應束窄河床或抬高下游水位,其他棄料場不拆除村莊,不大量砍伐林木。壩上游棄料場不應距各建筑物太近,尤其不應距過水建筑物太近,以免造成淤積、堵塞和磨蝕建筑物過水表面。
E.堆、棄料場總面積,應略大于堆、棄料的總方量。
2)料場容積計算。料場容積主要由場地面積、堆置高度等因素確定,一般用斷面法近似估算或水平剖面法估算。
3)料場選用。
A.優先選用運距近,堆置裝運條件較好的堆、棄料場。當運輸線路從低處進入場地時,宜采用分層堆置,逐層升高;當運輸線路從高處進入場地時,宜直接傾卸逐漸堆進堆置。
B.山溝、山坡棄料場應考慮堆料穩定,排水暢通。必要時在堆棄前應做好排水構筑物、圍護構筑物等。巖堆安息角參考值見表2-44。
表2-44 巖堆安息角參考值表

C.適于耕作土壤應單獨棄置,其他棄料應堆置整齊,頂部平整。
D.開挖強度高且具備搶工性質的工程,應使用(或預留)條件優越的堆、棄料場。
E.注意堆料場底部整平和清理,以提高利用料的回采量。
(3)利用料、棄料調配方案。
1)調配方案。利用料、棄料調配方案可分別參照表2-45、表2-46的形式編制。
表2-45 利用料調配方案表

表2-46 棄料調配方案表

2)調配方案比較。調配方案著重比較使用條件、運輸線路布置、施工干擾以及運輸工作量等方面內容,選擇綜合最佳方案。
2.5.2 壩體分期分序填筑計劃
為了編制壩體填筑控制性施工進度計劃,需對各時段做出施工分期(序)安排。
施工分期以設計控制性節點工期(截流、度汛、蓄水、發電)為依據,將壩體填筑按高程和作用不同劃分成若干期,每一期可按壩體填筑部位不同(如河床以上、以下區)、填筑壩料不同(如堆石料、心墻料、護坡料)、高程不同對壩體填筑進一步細分,即分序,明確各期、序相應的具體目標,經過平衡調整,制定出控制性進度計劃。
這項工作一般在壩體縱斷面或橫斷面圖上結合施工期安排表進行。施工分期一般以汛期開始時間為界進行劃分,有的工程還按汛前期(春汛期)、大汛期、汛后期、枯水期等細化施工分期。工程施工程序安排、施工階段與施工分期的劃分應與河道水流控制規劃相協調,滿足壩體安全度汛的要求,力求均衡施工。
現以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工程(見表2-47)、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大壩工程為例加以說明(見表2-48和圖2-12)。
表2-47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工程施工分期表

① 該階段還分為施工準備期和右岸施工期。
② 又稱河床搶工期。
2.5.3 施工方案
通過對壩體填筑各施工階段劃分與施工分期(序),施工期度汛及施工強度分析與計算,在這些基礎資料分析完成后,即確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確定,旨在進一步論證施工進度計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其主要包括壩體施工分期、施工機械設備配置、料場開采規劃、運輸路線布置以及壩面作業各工序安排等。
2.5.3.1 確定施工方案的依據
(1)施工總進度計劃及節點控制性工期。
(2)施工導流方案及攔洪、度汛要求。
表2-48 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施工分期(序)表

① 該工程經過論證并報批,采用了截流前先對壩基進行帷幕灌漿,截流后實施壩基開挖、混凝土蓋板澆筑,進行固結灌漿和蓋板以下15m帷幕復灌處理的施工方案。
② 壩體升高僅以心墻料填筑為準。
(3)壩區及料場地形、地質、水文氣象及場內外交通等施工條件。
(4)施工總布置圖。
(5)分部分項工程量、施工強度、工作面大小、質量要求等。
(6)已有的和可能提供的施工機械設備,其工況、所在地、臺班產量定額、已使用臺班數等。

圖2-12 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施工分期(序)示意圖(單位:m,填筑量:萬m 3)
說明:黑河大壩壩體施工總體分四期進行,:即
Ⅰ期:自1996年1月1日至1998年1 0月2 9日,主要進行臨建設施、導流洞開挖與混凝土襯砌、左、右岸壩肩開挖與河床段壩基帷幕灌漿等施工。
Ⅱ期:自1998年10月30日至1999年6月30日,填筑上游壩體(即臨時度汛斷面—高水圍堰)至高程527.00m,壩體臨時斷面攔擋洪水標準為5%。本期壩體填筑分兩序施工,即Ⅱ1主要是上游低水圍堰填筑;Ⅱ2序主要是下游低水圍堰及壩體臨時度汛斷面填筑。
Ⅲ期:自1999年7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壩體填筑(含黏土心墻)至高程546.00m,壩體攔擋洪水標準為2%。本期壩體填筑分兩序施工,即Ⅲ1序心墻填筑至高程492.0m;Ⅲ2序心墻填筑至高程522.00m。
Ⅳ期:自2000年7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壩體填筑(含黏土心墻)完成。本期壩體填筑分三序施工,即Ⅳ1序壩體填筑至高程543.00m,滿足2000年11月導流洞封堵大壩蓄水條件;Ⅳ2序壩體填筑至高程581.00m,滿足2001年度汛要求,攔擋洪水標準為0.5%;Ⅳ3序壩體填筑封頂。
2.5.3.2 確定施工方案步驟
(1)確定壩體施工分期(序)方案,提出壩體施工分期(序)的各種可能方案,并比選確定出最優方案。
(2)確定機械設備配置與機具組合(見表2-49)。
表2-49 土石壩施工機械設備與機具組合表

注 表中未列輔助設備。
(3)計算所需機械設備數量,按照各分期(序)的施工強度,計算出各分期所需的機械設備數量。
2.5.3.3 施工方案比選
對所擬定的各種施工方案,應做到技術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經濟上合理。
(1)技術、安全比較,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①施工工期短,確保度汛安全;②技術可行,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③施工強度及勞動力均衡;④機械容量和生產能力與工程量和施工強度相匹配;⑤施工干擾小,機械設備交叉作業少;⑥施工輔助設施及其工程量小。
(2)經濟比較,應從施工分期投資經濟及單位土石方耗費小考慮。
1)施工分期投資經濟,可采用現值法、投資累積曲線法或概算指標法進行比較。
A.現值法,是將每一分期方案的各年投資均折現值進行比較,以現值最小的方案為最優。
B.投資累積曲線法,是繪制各方案的逐年投資累積曲線(時間為橫坐標),投資累積曲線的斜率前期小,后期大者為最優。
C.概算指標法,即將不同施工方案的各施工過程用概算指標進行單價分析,求出各方案的概算值進行比較。
以上各方案必須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各方案的輔助作業費用、準備與結束工作費用應計入,而各方案相同的部分可不計入,且只用不同部分的概算值進行比較。
2)單位土石方耗費小,可采用土石方的單位成本、勞動量消耗率及能量消費率計算比較。
A.土石方的單位成本計算見式(2-24)。

式中 Ce——壩體土石方單位成本,元/m3;
∑C臺班——全套機械臺班生產費的總和,元/臺班;
∑S′——未計入臺班生產費的而參加工作班的輔助勞動力(料場道路整修、運輸、道路維護、壩面灑水、結合面處理和指揮等)的工資,元/臺班;
β——施工管理費率,按有關規定取值;
∑C′——準備與結束工作(如修整道路、機械的安裝拆除等)費用,元;
V——完成的壩體土石方量,m3;
P——全套機械的綜合生產率,m3/臺班。
B.土石方的勞動量消耗率計算見式(2-25)。

式中 me——壩體土石方勞動量消耗率,工日/m3;
∑mm——全套機械一個工作班所用勞動量(司機)的總和,工日;
∑mp——一個工作班中輔助工作的勞動量總和,工日;
∑mn——準備與結束工作所用的勞動量,工日。
C.土石方的能量消費率計算見式(2-26)。

式中 Ee——壩體土石方的能量消費率,kW·h/m3;
∑E——全套機械在一個工作班內消耗的能量,kW·h;當使用不同能源時,可分別計算;
P——全套機械的綜合生產率,m3/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