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基層防汛防臺體系建設

基層是防汛防臺工作的第一現場,防汛防臺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基層,薄弱環節也在基層?;鶎臃姥捶琅_體系是指在各縣 (市、區)轄區內,以鄉 (鎮、街道)為單位,以行政村 (社區)為單元,以自然村、居民區、企事業單位和水庫山塘、堤防海塘、山洪與地質災害易發區、危房、公路危險區、船只、避災安置場所等責任區為網格,建立起來的防汛防臺組織責任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監測預警體系、安全避險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宣傳培訓體系、運行保障體系等非工程措施的總稱。

基層防汛防臺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組織健全,責任落實,預案實用,預警及時,響應迅速,全民參與,救援有效,保障有力。

一、組織責任體系

(一) 組織機構

按照縣 (市、區)人民政府、鄉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立防汛防臺指揮機構,村設立工作組。

1.縣級

縣級防指由政府主要負責人或其授權的分管負責人統一指揮,具有防汛防臺任務的部門和當地駐軍、武裝警察部隊等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具體辦事機構 (以下簡稱 “防指辦”)設在水行政主管部門。

2.鄉級

鄉級防指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統一指揮,有防汛防臺任務的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有防汛防臺任務的應設立防指辦。

3.行政村 (社區)

應設立防汛防臺工作組,由行政村 (社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村級干部為成員,分別負責防汛防臺預案管理、監測預警、人員轉移、搶險救災、信息收集與報送等防汛防臺工作。

4.網格

以自然村、居民區、企事業單位、水庫山塘、堤防海塘、水閘泵站、山洪與地質災害易發區、船只、危房、公路危險區、地下空間、下沉式立交橋、農家樂和避災場所等責任區為網格,并明確若干名防汛防臺工作責任人,負責相應責任區網格防汛防臺工作。

(二) 基層防汛指揮體系的主要責任

1.鄉級防指主要職責

(1)在上級防指統一組織指揮下,負責本地區防汛防臺與搶險救災避險的具體工作。

(2)負責制定本級防汛防臺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總結;修編本級防汛防臺預案,監督指導村級防汛防臺預案編制。

(3)負責組織落實各村級防汛防臺負責人和各網格責任人,明確職責,簽訂責任書,組織培訓和演練,并落實有關報酬。

(4)按照管理權限,負責組織開展本地區小型水庫、山塘、堤防、水閘、堰壩、漁港等設施的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處置。

(5)按照上級要求,配合民政、建設等部門開展農村住房防災能力調查和避災場所建設及認定,督促指導農戶對存在安全隱患、防災能力偏低的住房進行加固維修、重建或搬遷,并加強避災場所維護管理。

(6)負責做好監測預警工作,補充加密監測預警網絡,做到監測預警全覆蓋,及時將災害性天氣預報和水雨情預警信息傳遞到村級防汛防臺負責人和各網格責任人。

(7)負責組織落實群眾轉移和安置工作,按照預案和 “不漏一處、不存死角”的要求,做好人員避險轉移和安置工作。

(8)負責轄區內山洪與地質災害易發區特別是在山區和沿河岸修路、建房等在建工程和洪澇臺影響期間鄉村公路的安全監管工作,負責已發生山洪與地質災害或鄉村公路因災中斷等危險區域警示牌設置,并組織人員監管。

(9)負責組建防汛防臺搶險救災隊伍,按規定儲備防汛防臺物資,并開展搶險救援和自我防范知識培訓。

(10)負責洪澇臺災情及有關信息的統計、核實和上報。

(11)負責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向易受洪澇臺和地質災害影響的群眾發放明白卡,組織開展防災救災演練,提高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12)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2.鄉級防指辦職責

(1)負責本級防指日常工作,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防汛防臺政策法規和指令。

(2)負責組織起草本級防汛防臺中長期規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

(3)負責組織起草本級防汛防臺預案。

(4)協調聯絡有關成員單位做好防汛防臺工作,具體組織防汛防臺檢查,督促各行政村、社區及有關網格落實防汛防臺安全措施,會同有關單位查處督辦各類威脅防汛防臺安全事件。

(5)負責汛期防汛防臺值班工作,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和防汛防臺工作動態,當好本級防指領導參謀。

(6)負責本級防汛防臺物資儲備、管理和調度。

(7)負責本級洪澇臺災害統計、核查、上報和總結評估。

(8)做好本級防指及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3.鄉級防指應急工作組主要職責

(1)綜合組:負責防汛防臺工作溝通聯系和綜合協調。

(2)監測預警組:負責建立本轄區監測預警網絡,負責接收上級防指及水利、氣象、海洋、國土資源等部門發送的有關防汛防臺預警信息,掌握轄區內有關防汛防臺信息,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為本級防指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3)人員轉移組:按照本級防指和上級指令,按預案負責組織危險區域群眾轉移和船只避風保安,并做好人員安置工作。

(4)搶險救援組:負責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和搶險隊伍、物資的調配,根據險情、災情,組織搶險救援。

(5)宣傳報道組:負責匯總防汛防臺動態,發布汛情、災情及有關信息,組織宣傳報道防汛防臺工作動態、先進事跡等,編發簡報,接待新聞記者。

(6)后勤服務組:負責本級防指及各工作組的后勤生活保障,接待上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慰問團等。

4.鄉級防汛防臺責任人主要職責

(1)鄉級防指指揮:全面負責本級防汛防臺工作,主持本級防指工作,研究落實防汛防臺措施,負責召集成員會議、會商會議,簽發防汛防臺指令。

(2)鄉級防指副指揮:協助指揮工作,負責分管工作。

(3)鄉級領導:按照鄉級防指職責分工,負責分管工作,協助所分包區域內的村 (居委會)主要負責人開展防汛防臺工作。

(4)鄉級防指應急工作組組長:負責應急工作組工作。

(5)鄉級防指辦主任:負責鄉級防指日常工作,當好鄉級防指參謀,并貫徹落實上級和本級防指指令。

(6)鄉級防指辦副主任:協助主任工作,負責分管工作。

(7)鄉級水利員 (包括流域水利站水利員):負責鄉級水庫、堤防海塘、水閘、泵站等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監管,管理聯系水利工程巡查員、山洪災害預警員;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按預案發布預警信息,及時處置,并報告鄉級防指和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

(8)鄉級地質災害防范責任人:組織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督促村級地質災害監測責任人開展隱患點日常監測,協助上級主管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后核查;在出現地質災害前兆時,開展臨災預報和預警;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接到報告時,按預案組織做好危險區域群眾避險轉移、應急救援等工作。

(9)鄉級氣象協理員:負責接收氣象部門發布的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傳遞至鄉級及以下防汛防臺責任人,并在轄區內向公眾發布;負責氣象預警接收、發布設施的維護管理;負責轄區內災害性天氣、特殊氣象現象的觀測、記錄和報告。

(10)鄉級船只保安聯絡員:負責防臺風預警信息傳遞至村級船只保安聯絡員,直至每艘船,督導船只做好防臺避風工作;負責了解、統計船只及船上人員動態,并及時報告鄉級防指和上級主管部門;配合協助當地政府開展遇險船只救援工作。

(11)鄉級災情統計員:負責災情信息收集和統計報送工作。

5.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主要職責

(1)協助當地政府開展防汛防臺與搶險救災避險的具體工作。

(2)編制村級防汛防臺預案。

(3)當接到災害性天氣預報、水雨情預警信息時,負責通知村級防汛防臺負責人和各網格的聯絡員、監測員、巡查員、預警員等責任人進崗到位,做好人員轉移等防御準備,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戶到人。

(4)當接到上級人員轉移命令和地質災害險情報告時,協助做好人員轉移的具體工作;當出現交通、信息中斷或突發險情時,按村級預案實施自主轉移。實施轉移前,及時發出轉移信號,明確人員轉移時間、地點、路線、召集人和注意事項,迅速將危險區域群眾轉移至安全的避災場所。

(5)當洪澇臺和地質災害發生時,發動群眾及時開展搶險救災和自救互救,并及時將災情報告鄉級防指。

(6)開展防汛防臺知識宣傳,重點做好人員避險轉移方案和群眾自防自救知識宣傳,開展人員轉移演練。

(7)協助做好災情統計和救濟救助工作。

(8)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6.村級防汛防臺責任人主要職責

(1)村級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本級防汛防臺工作,主持本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工作;具體負責責任區網格劃定和管理;協助當地政府開展防汛防臺與搶險救災避險的具體工作。

(2)駐村干部:協助鄉級包片領導及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做好本村級防汛防臺工作;參與村級汛期檢查,了解掌握本轄區防汛防臺重點工程、重點部位、危房戶和船只等情況,對存在問題的,督促檢查整改到位。

(3)村 (居)干部:按照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職責分工,負責分管工作。

(4)村級防汛 (水利、水務)員:負責村級防汛防臺日常事務和災情信息收集統計報送工作。

7.責任區網格相應責任人主要職責

(1)自然村、城鎮居民區、企事業單位、農家樂等防汛防臺聯絡員:負責接收上級有關防汛防臺信息,并將預警信息及時傳達到戶到人;當發現本區域或本單位出現洪澇臺災害前兆時,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組織動員危險區域內群眾轉移到安全場所,并及時報告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或負責人或鄉級防指;當本區域或本單位遭受洪澇臺災害時,應立即組織搶險救援,并及時報告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或負責人或鄉級防指,必要時可請求上級支援;協助當地政府做好人員轉移工作。

(2)水庫山塘、堤防海塘巡查員和水閘泵站管理員:按規定開展日常巡查監測,汛期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強降雨或高水位時,須每天24小時駐庫巡查或實施拉網式巡查或啟閉水閘泵站,并做好記錄;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分析原因,并及時報告,必要時請求上級派水利技術人員診斷;具體落實工程保安措施,配合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搶險工作;及時制止危害水庫安全的行為,難以制止的要及時向行政責任人和主管部門報告;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知識培訓等。

(3)山洪災害預警員:負責當地雨情觀測及相關設施的維護管理;接收上級雨水情信息;當觀測到或接到可能出現致災雨水情信息時,按預案向危險區域群眾發出預警,并報告村級防汛防臺負責人和鄉級防指;協助當地政府做好人員轉移工作,或按預案協助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做好人員轉移工作;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培訓等。

(4)地質災害監測員:按規定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日常監測巡查,及時發現變形情況,做好監測巡查記錄,按時上報,并保管好監測巡查資料;一旦發現危險情況,及時報告,并配合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危險區域群眾避險轉移和自救互救工作;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等。

(5)船只保安聯絡員:負責防臺風預警信息傳遞至船主、船長及聯絡員,指導船只做好防臺避風工作;了解、統計船只及船上人員動態,并及時上報;配合協助當地政府開展遇險船只救援工作;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船只防臺風知識培訓等。

(6)房屋保安聯絡員:配合上級開展住房防災能力鑒定和危房排查,掌握危房的基本情況;接收洪澇臺災害預警信息,當接到可能出現導致房屋倒塌的災害預警時,根據預案通知居住在危房內群眾安全轉移;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房屋保安知識培訓等。

(7)公路危險區、下沉式立交橋、地下空間等巡查員:負責強降雨期間和之后一段時間轄區內公路、下沉式立交橋、地下空間等安全巡查,及時組織做好排水排澇;一旦發現危險情況,及時設置警示標志,必要時在臨近危險區域處,實施交通管制或疏導;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培訓等。

(8)農家樂等保安聯絡員:負責防汛防臺預警信息傳遞至本區域各農家樂業主、旅客或游客,指導農家樂開展防汛防臺工作;了解、統計農家樂受災情況及旅客、游客動態,并及時上報;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農家樂防汛防臺知識培訓等。

(9)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員:負責避災場所日常管理和避災人員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儲備;接到洪澇臺災害預警,及時做好接納避災人員準備;做好避災人員登記和物品發放工作,確保避災人員有食物供應、有休息地方、傷病能及時治療;開展防災知識宣傳,掌握避災人員動態,做好思想工作,確保穩定;參加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辦的避災場所安全管理知識培訓等。

二、應急預案體系

(一) 應急預案的種類

1.鄉 (鎮、街道)應制定防汛防臺應急預案

預案應針對洪澇、臺風、山洪與地質災害的特點,明確指示組織指揮、人員轉移避險、船只避風保安、水利工程搶險與應急救援等方面所應采取的具體方案及措施。

2.社區應制定防汛防臺應急預案

村級預案重心為人員轉移避險方案和自防自救措施,盡量采用圖表化,制作區域風險圖和轉移避險線路及安置場所圖,對應急響應條件、責任人職責及進崗到位條件、危險區域人員及轉移避險責任人等信息實行表格化。

(二) 應急預案管理

應急預案管理措施如下:

(1)編制預案應因地制宜、科學實用、簡明扼要,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要求。

(2)鄉級防指每2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預案演練,村級防汛防臺組織每3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預案演練。

(3)及時組織修訂完善預案,并建立預案數據庫。經修編批準的預案應報上一級防指備案。

(4)一旦發生洪澇、臺風、水利工程出險等應急事件,當地防指及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要按預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

三、監測預警體系

(一) 監測預警設施

監測預警設施如下:

(1)縣級防指辦或成員單位應有雨情、水 (潮)情、風情、工情、山洪與地質災害、海上船只等監測設施和實時信息系統,所有防汛防臺信息可匯集到縣級防指指揮中心。監測預警設施應按行業統一標準建設,保障系統穩定正常運行。

(2)鄉級根據需要補充完善相應的監測設施,配備雨情、水情、風情和地質災害信息接收設備,并具有預警信息接收和發送功能。

(3)村級根據需要補充設置人工雨量觀測筒、水位尺 (圖2-2)等簡易監測設施,配備無線廣播、警報器、銅鑼 (圖2-3)、喇叭等預警設備設施。

圖2-2 水位尺

圖2-3 銅鑼

(4)山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危房、病險水庫、山塘下游、洪泛區、低洼易澇區、非標準海塘外等危險區域均應設置警示標志標牌。警示標志標牌由市級防指或其成員單位提供參考樣式,縣級防指或其成員單位統一制作,如圖2-4所示。

圖2-4 山洪災害影響區警示牌

(二) 監測預警及應急機制

監測預警及應急機制措施如下:

(1)縣級防指及水利、氣象、海洋、國土資源等部門在向本部門、本系統和公眾發布預警信息的同時,迅速將雨情、水情、風情及山洪與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送到鄉級防指,必要時通過短信等系統發至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及各網格責任人。鄉級防指要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及各網格責任人;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及各網格責任人要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戶到人,不留死角。

(2)當預報可能出現災害性天氣時或上級防指及有關部門發出洪澇、臺風預警時,可能受影響地區的縣級防指按預案及時作出部署,并向可能受影響地區的鄉級防指及有關責任人發出預警;鄉級防指按預案及時作出部署,并向可能受影響地區的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及有關責任人發出預警;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按預案組織開展防汛防臺應急工作,并通知有關負責人及各網格責任人上崗履行職責。

(3)當巡查員、監測員、預警員等網格責任人接到或發現可能出現災害性天氣、致災洪澇、險情等時,應立即向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負責人和鄉級防指報告;鄉級防指和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及時處置,并視情況決定是否啟動預案,并向上級防指報告。

(4)當出現洪澇臺災害征兆或出現險情、災情時,鄉級防指和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按照預案和 “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的要求,及時處置,并及時向上級防指報告。

(5)當山塘、水庫、堤防出現險情時,應立即組織當地及臨近搶險力量投入搶險,并向縣級防指及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請求派出水利技術人員赴現場指導搶險,并按預案做好人員轉移工作。當出現有人員被洪水圍困以及被山體滑坡、泥石流、倒塌房屋掩埋等情況時,應及時組織解救。必要時請求上級防指支援。

四、安全避險體系

(一) 安全避險設施

安全避險設施如下:

(1)縣級、鄉級避災安置場所名稱統一為 “××縣 (市、區)避災中心” “××鄉(鎮、街道)避災中心”,村級避災安置場所名稱統一為 “××村 (社區)避災點”。

(2)形成避災安置網絡,每個縣 (市、區)一般有1~3個容量不小于200人的縣級避災中心;每個鄉 (鎮、街道)一般有1~2個容量不小于100人的鄉級避災中心;每個村 (社區)一般有1個容量不小于50人的村級避災點。

(3)沿海地區船只避風港及相關避風設施應滿足避風需要,并建有船只海上安全管理系統,出海漁船、客運船、商船等配備GPS終端。

(4)避災安置場所具備基本生活設施、消防安全設施、照明溫控設施和物資儲備設施,配備必要的廣播、通信、電源、醫療急救等設施,并張貼懸掛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圖片。

(二) 安全避險管理

安全避險管理措施如下:

(1)避災安置場所由當地民政部門登記,實施統一管理,并向社會公告。避災安置場所及其設施不得擅自侵占、隨意處置或挪作他用。

(2)每年汛前,由縣級政府組織對避災場所進行安全檢查,每隔2~3年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安全性評估鑒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為避災安置場所繼續使用。

(3)避災安置場所準入登記、日常安全管理、預案管理、責任追究等各項管理制度健全,啟用、入住登記、生活救助、人員回遷等各項工作流程清晰。發布災害預警后,及時啟用避災安置場所,責任人及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做好轉移安置群眾接收準備工作;轉移安置人員到達避災場所后,及時進行登記,并妥善安排好基本生活。安置人數與安置接納能力相適應。

(4)臺風影響或降雨結束后,基層組織應結合當地實際,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病險水利工程、危房等隱患、險情進行復核。災害險情解除,確認沒有危險后,及時組織被轉移安置人員回遷。如仍有危險,應當組織專業人員調查,提出應急處置意見,落實應急措施后,有序組織被轉移安置人員回遷或另行安置。

五、應急救援體系

(一) 搶險隊伍建設

(1)縣級防指至少有1支防汛防臺搶險專業隊。鄉級應整合基層派出所、民兵預備役、專職消防隊、森林消防隊、治安巡邏隊、企業應急小分隊等人員,賦予防汛防臺搶險任務,配備必要的裝備設施,形成基層防汛防臺搶險救災的骨干力量。各行政村 (社區)應選擇青壯年組建防汛防臺搶險小分隊。

(2)縣級防指和鄉級防指應對轄區內工程搶險、救生、醫療救助、恢復重建、災后心理干預等方面的搶險救援力量進行調查,登記造冊,并建立溝通協調機制。

(3)縣級搶險隊伍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培訓訓練,鄉級搶險隊伍每兩年至少開展一次培訓訓練。

(二) 搶險物資儲備

(1)縣級物資倉庫總面積一般不少于500m2,鄉級物資倉庫總面積一般不少于50m2,村級物資倉庫總面積一般不少于15m2。物資倉庫名稱統一為 “××縣 (市、區)防汛物資倉庫”“××鄉 (鎮、街道)防汛物資倉庫”“××村 (社區)防汛物資倉庫”。

(2)防汛防臺搶險物資儲備的品種、數量參照 《浙江省防汛物資儲備定額》和 《浙江省鄉 (鎮、街道)、村 (社區)防汛物資儲備定額》測算,并由縣級防指統籌。

(3)防汛防臺搶險物資儲備可采取直接儲備和委托儲備等方式,并實行即用即補制度。同時,應對轄區內可調用的搶險救災設備和物資登記造冊,并可隨時調用。

(4)物資倉庫應位于地勢較高、周邊交通方便,能輻射可能會出險區域,并配備消防安全設施,通風干燥,車輛進出及物資裝卸方便。

六、宣傳培訓體系

(一) 宣傳體系

(1)縣、鄉級政府應將防汛防臺知識普及納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

(2)縣、鄉級防指和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通過發放宣傳冊、明白卡,張貼宣傳圖、宣傳標語,播放宣傳片,舉辦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普及防汛防臺知識。

(3)各類廣播電視、媒體、網絡等應把防汛防臺知識普及作為公益宣傳,中小學校應把防汛防臺知識普及作為教學內容。

(二) 培訓體系

(1)縣、鄉級政府應將防汛防臺知識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計劃。

(2)縣、鄉級防指每年至少舉辦1次針對基層防汛防臺責任人專題培訓班,并應積極組織人員參加上級舉辦的防汛防臺業務培訓班。

(3)水利、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民政、氣象等縣級防指成員單位應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巡查員、監測預警員、信息統計員等崗位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七、運行保障體系

(一) 設施設備保障

(1)縣、鄉級防指及防指辦和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有固定場所,并在醒目位置懸掛單位銘牌,張貼或電子顯示防汛防臺組織結構圖、防汛防臺重點設施分布圖及風險圖等圖表;在責任區網格現場醒目位置設立標有責任區網格名稱、防御重點、責任人、聯絡電話等標牌。

(2)縣級防指辦應配備傳真機、電話機、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防汛搶險車等設施設備和防汛防臺信息管理系統,偏遠山區、海島地區應配備衛星電話、發電機等應急設備。防汛防臺任務特別重的縣 (市、區)防指應配備應急通信指揮車,并由電信運營商負責日常維護管理。

(3)鄉級防指辦應配備傳真機、電話機、計算機、打印機等設施設備和防汛防臺信息查詢系統。偏遠山區、海島地區鄉 (鎮)應配備衛星電話、發電機等應急設備。

(4)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配備傳真機、電話機、計算機、打印機等設備,計算機可上互聯網查詢防汛防臺信息。

(二) 資金保障

(1)縣、鄉級防汛防臺工作經費納入當地財政年度部門預算,縣、鄉級防指辦工作經費有保障。

(2)縣、鄉級防指為參加搶險救災人員和從事危險性的監測預警、巡查等人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責任人誤工和因監測預警、報汛、報災等發生的通訊費用應得到補償。

(三) 制度保障

(1)縣、鄉級防指及防指辦和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結合實際,制定防汛防臺相關管理制度。

(2)縣級防指應制定汛期值班制度、會商制度、預案管理制度、監測預警制度、調度管理制度、指揮系統管理制度、搶險隊伍管理制度、物資儲備與調配制度、避災場所管理制度、船只及避風港管理制度、檢查制度、災情統計與信息報告制度、總結評估制度和獎罰制度。

(3)鄉級防指應制定防汛防臺工作制度,主要內容應包括汛期值班、預案管理、檢查監測預警、搶險隊伍與物資管理、避災安置場所管理、船只及避風港管理、災害統計與信息報告等內容。

(4)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應制定防汛防臺工作制度,主要內容應包括汛期值班、巡查監測預警、避災安置場所管理、信息報告等內容。

八、動態管理

動態管理是指組織責任體系動態管理、應急預案體系動態管理、監測預警體系動態管理、安全避險體系動態管理、應急救援體系動態管理五方面。

加強基層防汛防臺體系管理的總體要求是: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以防為主、以避為先的方針,注重基層、注重實效、注重責任落實、注重能力提升,確?;鶎臃姥捶琅_體系長效運行、高效運行。

加強基層防汛防臺體系管理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建立 “動態管理”“運行保障”“宣傳培訓”“督查考核”等機制,努力實現 “組織健全、責任落實、預案實用、預警及時、響應迅速、全民參與、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基層防汛防臺體系運行目標,不斷提升基層防汛組織開展 “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的實戰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洪澇臺災害損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万年县| 南康市| 虞城县| 永兴县| 灵山县| 资阳市| 双牌县| 济源市| 金门县| 鄂托克前旗| 建瓯市| 镇原县| 泽库县| 荥经县| 闽侯县| 错那县| 高密市| 紫云| 永胜县| 肥乡县| 云阳县| 凉山| 老河口市| 泸溪县| 苗栗县| 富阳市| 南澳县| 江山市| 东源县| 盐亭县| 五华县| 乐安县| 淮滨县| 鄄城县| 惠来县| 涟源市| 三门县| 杨浦区| 吉林省|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