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文地質學原理
- 喬長錄 程建軍等編著
- 620字
- 2021-10-22 18:40:57
2.5 我國水文循環概況
我國位于世界最大陸地——歐亞大陸的東緣,地處中緯度地帶,西有青藏高原,東臨太平洋,既受中緯度西風帶天氣系統的影響,又受低緯度天氣系統的作用。對我國氣候起控制作用的是兩個高壓中心,一個是夏威夷亞熱帶高壓中心,帶來暖濕氣候;另一個是蒙古寒帶高壓中心,帶來干寒氣候[5]。
影響我國降水的風,最重要的是季風。夏季,風自海洋吹向大陸;冬季,風則由大陸吹向海洋。這種隨季節變化的風叫季風。季風使我國的降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夏季,海洋上比大陸上涼爽,洋面上的氣壓高于大陸,西南風或東南風將洋面上暖濕空氣源源不斷地輸往大陸,6—9月為雨季,降水充沛,水文循環強烈,引起夏季的暴雨洪水;冬季則相反,風由大陸吹向海洋,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受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干冷氣團的影響,盛行西北風或東北風,形成寒冷少雨的天氣[5]。
我國水文循環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降水在空間上分布的不均勻性,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進而決定了我國水資源分布存在較大的時空差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年降水量在1500mm以上,長江流域約1200mm,華北地區一般年降水量為600~800mm,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甚至有的地方幾乎終年無雨。據近年公布的水資源資料,我國總徑流量為2.78萬億m3/a,長江及以南占75%,華北、西北占10%;地下水徑流量為7000億m3/a,長江及以南占60%,華北、西北占20%。全國冰川積雪總量為51322.2億m3(分布面積58641km2),冰雪融水為563.42億m3/a,是綠洲的補給源。降水量在空間的不均勻性導致了我國水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