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報告(上冊)
- 山西省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著
- 5976字
- 2021-10-22 18:33:01
第5章 經濟社會用水情況調查
5.1 經濟社會用水調查成果
5.1.1 用水戶調查成果
1.調查對象數量及取用水量
(1)居民生活。
山西省調查的居民生活用水戶共有11900戶,其中城鎮居民4600戶,農村居民7300戶。全省調查的居民生活總用水量為82.55萬m3,其中城鎮居民用水量43.81萬m3,農村居民用水量38.74萬m3。
(2)農業灌溉。
山西省調查的灌區用水戶共計3002個,其中跨縣及規模以上灌區用水戶264個,規模以下灌區用水戶2738個;灌區總取水量304112.2308萬m3,其中跨縣及規模以上灌區取水量為251109.0039萬m3,規模以下灌區取水量為53003.2269萬m3;耕地灌溉總用水量為211514.7011萬m3,其中跨縣及規模以上灌區用水量為169514.9502萬m3,規模以下灌區用水量為41999.7509萬m3;非耕地灌溉總用水量3879.1926萬m3,其中跨縣及規模以上灌區供水量為2459.1437萬m3,規模以下灌區供水量為1420.0489萬m3。
(3)工業企業。
山西省調查的工業企業用水戶共計5269個,其中火核電企業用水戶135個,高用水工業企業用水戶1511個,一般用水工業企業用水戶3623個;工業企業總取水量為120273.4564萬m3,其中火核電企業取水量為25661.9045萬m3,高用水工業企業取水量為48913.3551萬m3,一般用水工業企業取水量為45698.1968萬m3;工業企業總用水量119419.3588萬m3,其中火核電企業用水量為25414.5776萬m3,高用水工業企業用水量為48492.9441萬m3,一般用水工業企業用水量為45511.8371萬m3。
(4)建筑業和第三產業。
山西省調查的建筑業用水戶有519個,第三產業用水戶有6586個。建筑業總用水量為1228.4821萬m3。第三產業總用水量為5271.4922萬m3,其中住宿和餐飲業用水大戶用水量為1116.6449萬m3,其他第三產業用水大戶用水量為2007.0448萬m3,住宿和餐飲業典型用水戶用水量為1055.6490萬m3,其他第三產業典型用水戶用水量1092.1535萬m3。
(5)公共供水。
山西省調查的公共供水企業有495個。公共供水取水量為92998.7243萬m3,出廠水量為89916.4818萬m3,售水量為80969.3170萬m3。
(6)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山西省調查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用水戶有1731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用水量為2180.8343萬m3,其中大牲畜用水量為214.2519萬m3,小牲畜用水量為1620.4328萬m3,家禽用水量為346.1496萬m3。
(7)河道外生態環境。
山西省調查的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戶有119個。河道外生態環境總用水量為32980.4714萬m3,其中城鎮環境用水量14027.3842萬m3,河湖補水量18953.0872萬m3。
山西省調查對象數量及取用水量詳見表5-1、表5-2。
表5-1 山西省經濟社會用水調查對象數量匯總表 (單位:個)

2.調查對象凈用水指標
(1)居民生活用水戶。
本次調查的常住人口為39162人,其中城鎮居民14536人,農村居民24626人。典型調查的城鎮居民人均日用水量為82.58L/(人·d),農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為43.10L/(人·d)。
(2)灌區。
全省共調查灌區實際灌溉面積為1063.4875萬畝,其中:跨縣及規模以上灌區耕地實際灌溉面積807.4025萬畝,非耕地實際灌溉面積16.3855萬畝;規模以下灌區耕地實際灌溉面積228.7797萬畝,非耕地實際灌溉面積10.9198萬畝。跨縣及規模以上灌區耕地灌溉畝均凈用水量210.0m3,非耕地灌溉畝均凈用水量150.1m3;規模以下灌區耕地灌溉畝均凈用水量183.6m3,非耕地灌溉畝均凈用水量130.0m3。
(3)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全省規模化養殖場有1731個,其中有大牲畜12.6082萬頭、小牲畜186.0792萬頭、家禽1322.9119萬只。單位畜禽日用水量大牲畜為46.56L、小牲畜為23.86L、家禽為0.72L。
(4)公共供水企業。
全省共調查公共供水企業495個,其中城鎮類型342個、農村類型153個、水廠658個,涉及供水人口1927.86萬人。取水總量為92998.7243萬m3,出廠水量為89916.4818萬m3。取供水損失系數為0.13。
(5)工業用水戶。
全省共調查工業企業5269個,工業總產值11373.7818億元,萬元總產值凈用水量為10.13m3/萬元。其中:火核電企業135個,總裝機容量4328.55萬kW,年發電總量2081.94億kW·h,年總產值641.5175億元,單位裝機凈用水量58159.13m3/萬kW;高用水工業1511個,工業總產值4871.8884億元,萬元總產值凈用水量9.69m3/萬元;一般用水工業企業3623個,工業總產值5860.3759億元,萬元產值凈用水量7.32m3/萬元。
表5-2 山西省經濟社會調查對象用水量匯總表 (單位:萬m3)

(6)建筑業和第三產業用水戶。
全省建筑業用水戶調查對象519個,完成施工面積1044.9萬m2,單位施工面積用水量1.17m3/m2。
第三產業調查對象6586個,包括用水大戶335個,典型用水戶6251個。其中:住宿和餐飲業用水大戶從業人員3.5082萬人,單位從業人員用水量872.04L/(人·d);其他第三產業用水大戶從業人員9.8706萬人,單位從業人員用水量557.08L/(人·d);住宿和餐飲業典型用水戶從業人員6.3346萬人,單位從業人員用水量456.57L/(人·d);其他第三產業典型用水戶從業人員22.7419萬人,單位從業人員用水量131.57L/(人·d)。
(7)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
全省城鎮灌溉綠地面積共20853.9040萬m2,單位面積用水量為0.46m3/m2;城鎮環境衛生清潔面積共14580.9070萬m2,單位面積用水量為0.31m3/m2。
5.1.2 全口徑用水量成果
1.供用水量平衡分析
(1)供用水量平衡方法。
按縣級行政區與水資源三級區的供水量和毛用水量進行平衡分析。對于同一個計算單元內的供水量與毛用水量相差大于5%,則分別從供水量和用水量兩方面查找原因,對不合理的供水量、凈用水量或毛用水量數據進行修正;若供水量與毛用水量相差小于5%,則將供水量與毛用水量初步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終成果。
(2)供用水量平衡情況。
本次供水量、用水量平衡工作以縣級為單元展開。全省119個縣(市、區)經供用水平衡分析后,供用水平衡精度均小于5%,各項調查成果精度達到了有關技術規定的要求。
匯總各縣(市、區)供用水量平差結果,全省各類供水工程總供水量為747830.8839萬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26010.5827萬m3,地下水源供水量359528.5317萬m3,非常規水源供水量62291.7695萬m3。全省毛用水總量為747830.9275萬m3,其中居民生活毛用水量93211.9707萬m3,農業毛用水量447878.2861萬m3,工業毛用水量141516.1998萬m3,建筑業毛用水量4351.3594萬m3,第三產業毛用水量26657.2335萬m3,生態環境毛用水量34215.8781萬m3。
平差前后供用水量成果對比,平差后供用水量基本相等,符合《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經濟社會用水情況調查成果匯總技術規定》的要求。
2.用水量
(1)用水量組成及分布。
山西省經濟社會毛用水總量為747830.9275萬m3,其中:居民生活毛用水量為93211.9707萬m3,包括城鎮居民用水63358.5202萬m3和農村居民用水29853.4505萬m3;農業毛用水量為447878.2861萬m3,包括耕地灌溉毛用水419721.0155萬m3、非耕地灌溉用水9952.2067萬m3和家禽用水18205.0639萬m3;工業毛用水量為141516.1998萬m3,包括火核電業用水25301.9918萬m3、高用水工業用水57171.8747萬m3和一般工業59042.3333萬m3;建筑業毛用水量為4351.3594萬m3;第三產業毛用水量為26657.2335萬m3,包括住宿和餐飲業用水7616.3292萬m3和其他第三產業用水19040.9042萬m3;生態環境毛用水量為34215.8781萬m3,包括城鎮環境用水13992.5279萬m3和河湖補水用量20223.3502萬m3。山西省經濟社會全口徑用水量詳見表5-3。
表5-3 山西省經濟社會全口徑用水量匯總表 (單位:萬m3)

(2)綜合用水水平。
1)畝均用水量。經普查,山西省耕地灌溉畝均毛用水量240.06m3,非耕地灌溉畝均毛用水量177.92m3。耕地灌溉畝均毛用水量與2010年水資源公報成果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210.39m3相比,增加了29.67m3;與2011年水資源公報成果220.27m3相比,增加了19.79m3。
2)人均用水量。經普查,2011年山西省綜合人均用水量為208.1m3,與2010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人均用水量190m3相比增加了18.1m3,增加幅度為9.53%;與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人均用水量206m3基本吻合。
3)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經普查,2011年山西省城鎮生活人均用水量為96.8L/(人·d),與2010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中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110L/(人·d)相比減少13.2L/(人·d),減少幅度為12%;與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96.6L/(人·d)相比基本持平。
4)農村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經普查,2011年山西省農村生活人均用水量為45.1L/(人·d),與2010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46L/(人·d)相比相差0.9L/(人·d);與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43.4L/(人·d)相比增加1.7L/(人·d)。
5)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經普查,山西省工業企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指標為8.84m3/萬元,與2010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中的10.5m3/萬元相比,降低了1.66m3/萬元,用水指標總體基本相符,同時也符合山西省工業用水節水發展實際。
6)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用水量。經普查,山西省第三產業單位從業人員用水量為190.7L/(人·d),與2010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中的122L/(人·d)相比增加68.7L/(人·d);與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中的157.54L/(人·d)相比增加33.16L/(人·d),增長幅度較大。
7)單位建筑面積用水量。經普查,建筑業單位面積用水量為1.2m3/m2,基本符合山西省房屋建筑類企業的單位建筑面積用水量實際。
8)畜禽單位用水量。從本次規模化養殖場調查的用水指標來看,大牲畜為46.56L,小牲畜為23.86L,家禽為0.72L,與《山西省農業用水定額》及山西省用水統計調查結果對比,基本與實際相符。
5.2 普查成果分析
5.2.1 與2010年水資源公報數據對比
根據2010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2010年山西省供水總量為671625萬m3,其中地表水294617萬m3,地下水354143萬m3,非常規水源22865萬m3。用水總量671625萬m3,其中生活用水76779萬m3(城鎮居民45509萬m3,農村居民31270萬m3),第一產業用水414569萬m3,第二產業用水135614萬m3(工業用水131304萬m3,建筑業用水4310萬m3),第三產業用水16392萬m3,生態環境用水28271萬m3。
1.供水量對比
本次普查成果中,2011年山西省供水總量為747830.8839萬m3,比2010年增加76205.8839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26010.5827萬m3,比2010年增加31393.5827萬m3;地下水供水量359528.5317萬m3,比2010年增加5385.5317萬m3;非常規水源供水量62291.7695萬m3,比2010年增加39426.7695萬m3。
隨著山西省35個新水源工程相繼建成并逐步運行,供水能力得到明顯加強與改善。從供水總量看,2011年比2010年總供水量大幅度增加是合理的,增加幅度為11.3%,符合實際情況;從分項供水情況來看,地表水與非常規水源供水量大幅度增加,地下水供水量適度增加,也符合水資源管理的實際和水資源利用的政策導向。地表水供水量增加了31393.5827萬m3,主要是新水源工程全部為地表水供水工程,相繼建成并運行,使地表水供水能力大幅度增加。非常規水源供水量增加了39426.7695萬m3,主要是由于2010年用水統計中未考慮雨水集蓄利用量,并將煤礦礦坑水利用量統計在地下水中,在本次普查中將這兩項水量均計入了非常規水源中。此外,本次水利普查再生水利用量(23555.0696萬m3)與2010年用水統計(22865萬m3)結果基本相符。
2.用水量對比
本次普查成果中2011年山西省毛用水總量為747830.9275萬m3,比2010年增加76205.9275萬m3。其中:居民生活毛用水量93211.9707萬m3,比2010年增加16432.9707萬m3;農業毛用水量447878.2861萬m3,比2010年增加33309.2861萬m3;工業毛用水量141516.1998萬m3,比2010年增加10212.1998萬m3;建筑業毛用水量4351.3594萬m3,比2010年增加41.3594萬m3。第三產業毛用水量26657.2335萬m3,比2010年增加10265.2335萬m3;生態環境毛用水量34215.8781萬m3,比2010年增加5944.8781萬m3。
從用水量對比情況看,農業用水量增幅較大,原因為:①用水統計中未考慮跨縣輸水損失量,本次普查增加了農業灌溉跨縣損失量;②畜禽用水量增幅較大,本次普查對規模化養殖場全部進行了調查,通過計算得出實際畜禽用水指標,而以往用水統計中對農村用水管理這一塊比較薄弱,少報、漏報現象比較嚴重;③統計口徑的變化,本次普查采用了規模以上灌區加典型灌區的調查方法,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漏報和少報,方法更加科學合理。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及城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工業及生態環境用水量有所增加是合理的。從工業經濟發展看,2011年相比2010年,山西省在新興產業方面,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和特色食品工業四大行業增加值均在20%以上,新上項目982個,因此工業用水量增加是符合實際的。從生態用水增長看,2011年在山西省召開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山西省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本次水利普查對山西省分縣(市、區)城鎮環境用水量及河湖補水量進行了詳細調查,相比2010年統計的生態環境用水量更全面,更符合實際。
3.用水指標對比
本次普查成果中,2011年山西省人均用水量208.8m3,比2010年的187.9m3/人增加20.9m3/人;城鎮生活人均用水量96.8L/(人·d),比2010年減少13.2L/(人·d);農村生活人均用水量45.1L/(人·d),比2010年減少0.9L/(人·d);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66.77m3/萬元,比2010年的73.0m3/萬元下降6.23m3/萬元;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8.82m3/萬元,比2010年的10.5m3/萬元下降1.68m3/萬元;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241.1m3,比2010年的210.4m3/畝增加30.7m3/畝。
上述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比2010年減少13.2L/(人·d),農村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比2010年減少0.9L/(人·d),符合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實際情況,用水指標總體基本合理。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241.1m3,與2010年全省用水統計農田灌溉用水指標210.4m3/畝相比有所差異,其原因為:①電價補貼水價降低,增加了農民灌溉用水次數;②地表水供水量增加,用水成本下降,增大了用水量;③萬畝以上灌區輸水損失大。工業萬元總產值毛用水量8.84m3/萬元,與2010年山西省用水統計萬元產值用水量的10.5m3/萬元相比,降低了1.66m3/萬元,用水指標總體基本相符,同時也符合山西省工業用水節水發展實際。
5.2.2 與2011年水資源公報數據對比
根據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2011年山西省供水總量為741845萬m3,其中地表水327112萬m3,地下水385767萬m3,非常規水源28966萬m3。山西省用水總量741845萬m3,其中生活用水89684萬m3(城鎮居民用水59995萬m3,農村居民用水29688萬m3),第一產業用水448765萬m3,第二產業用水147262萬m3(工業用水142665萬m3,建筑業用水4597萬m3),第三產業用水21794萬m3,生態環境用水34341萬m3。
1.供用水量對比
本次普查成果中2011年山西省供水總量為747830.8839萬m3,比2011年公報增加5985.8839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26010.5827萬m3,比2011年公報減少1101.4173萬m3;地下水供水量359528.5317萬m3,比2011年公報減少26238.4683萬m3;非常規水源供水量62291.7695萬m3,比2011年公報增加33325.7695萬m3。
本次普查成果中,2011年山西省毛用水總量為747830.9275萬m3,比2011年公報增加5985.9275萬m3。其中:居民生活毛用水量93211.9707萬m3,比2011年公報增加3527.9707萬m3;農業毛用水量447878.2861萬m3,比2011年公報減少886.7139萬m3;工業毛用水量141516.1998萬m3,比2011年公報減少1148.8002萬m3;建筑業毛用水量4351.3594萬m3,比2011年減少245.6406萬m3;第三產業毛用水量26657.2335萬m3,比2011年增加4863.2335萬m3;生態環境毛用水量34215.8781萬m3,比2011年減少125.1219萬m3。
2.合理性分析
本次普查供用水量成果與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數據成果對比,供用水總量差值占本次普查供用水總量成果的0.8%,兩者相差較小,說明本次普查成果是經得起同已有成果比較的,符合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用水的實際情況。
從用水普查成果的水源分類和用途分類比較看,與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數據相對比,除地下水供水量、非常規水源供水量、第三產業用水量差值較大、所占比例較高外,地表水供水量及居民生活、農業、工業、建筑業、生態環境用水量差值占普查成果的比例在0.4%~5%,均在本次水利普查技術規定的允許偏差范圍之內。
普查成果中地下水供水量359528.5317萬m3,比2011年公報減少26238.4683萬m3。其原因為2011年《山西省水資源公報》中地下水供水量包括采煤排水利用量;普查成果中非常規水源供水量62291.7695萬m3,比2011年公報增加33325.7695萬m3,其原因是普查成果非常規水源供水量中包括采煤排水利用量34425.1288萬m3;第三產業毛用水量26657.2335萬m3,比2011年增加4863.2335萬m3,其原因是本次普查成果與水資源公報統計口徑不同;本次普查第三產業調查方法是采取用水大戶逐個調查,一般用水戶進行抽樣典型調查,匯總用水大戶和典型用水戶推算水量,得出第三產業用水量成果;居民生活用水調查采用典型抽樣選取典型用水戶,典型調查并推算山西省居民生活用水量,而水資源公報中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水量是由各市縣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分類匯總得出。
綜合上述與2010年和2011年對比分析情況,本次水利普查成果基本符合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客觀反映了山西省經濟社會用水現狀,調查過程滿足水利普查技術規定的要求,計算分析成果基本合理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