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讓世界聽懂中國
  • 王冠
  • 1538字
  • 2021-09-27 17:05:58

推薦序
儒雅書生化繭成蝶

——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原局長、國防部前新聞發言人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 楊宇軍

當我的手機屏幕上彈出《讓世界聽懂中國》書稿的時候,我正在北京參加一個關于如何加強國際傳播的研討會。我一口氣把書稿讀完并做出一個決定,等這本書正式出版后,我要第一時間把它介紹給參會的同行們。

最早結識王冠是在2010年7月,當時我倆分別作為中方新聞官和中方記者參加在寧夏青銅峽市舉行的中國和巴基斯坦軍隊反恐聯合訓練。那時我是剛剛當了幾個月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菜鳥,王冠也是初次當中央電視臺出鏡記者的新兵。他對我進行過幾次采訪我已記不清了,而有一個場景卻令我難以忘記。中巴兩軍觀摩團團長在7月10日召開聯合記者會。這是在野戰條件下一個小山包上召開的記者會,沒有麥克風、沒有背景板,地方狹小,天氣炎熱。為了把帶有中央電視臺臺標的麥克風舉到兩位將軍面前,王冠硬是擠到幾十位記者前面,用半蹲的方式完成了長達半小時的采訪。等到他站起來的時候,已是汗流浹背,但略顯稚氣的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望著他一瘸一拐的背影,我不由得感嘆這是一個有情懷的記者。

2013年1月,我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代表團赴美國訪問,這時的王冠已經成為央視駐華盛頓記者。此時菜鳥不再是菜鳥,新兵也已成老兵。在我入住的賓館里,王冠同我分享了一年來他對美國社會的觀察和思考,并且一同探討相關問題:美國政府與媒體、專家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美國政府如何利用媒體設置議題?美國媒體的對華報道有什么特點?中美的話語體系有哪些不同?中國怎樣做才能有效回應美方的指責和抹黑行為?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但是其中許多問題我們只有模糊的認識,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望著他消失在華盛頓黑夜里的背影,我贊嘆他是一個愛思考的記者。

2018年11月,王冠回北京,在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園里,他不時被學弟學妹們攔住求合影。這時的王冠儼然已經成了大咖級的資深記者,但是依然謙遜而富有活力。而我則從新聞發言的一線轉型,從事傳播領域的教學、研究和咨詢,再次做起了菜鳥。在我的辦公室里,他興奮地告訴我他的新書初稿已經完成,并分享了其中的主要觀點。這令我又驚又喜,喜的是我們在華盛頓小賓館里談論的許多問題有了答案,驚的是他在美期間又要工作又要學習,還要談戀愛,居然還有時間著書立說,我立刻腦補出他幾年來付出的艱辛努力。看著他在學弟學妹們簇擁下的背影,我驚嘆他確實是一個肯吃苦的記者,給學弟學妹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翻看著手機上的文字,我試圖把這本書的內容再梳理一遍。本書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分析了包括“南海仲裁”、臺灣問題、“一帶一路”、中美貿易戰、反恐、“九三”閱兵和“十九大”等焦點議題在內數百篇西方涉華報道,嘗試揭示過去十余年西方媒體“污名化”和“妖魔化”中國的六大手法。更有啟發的是,此書還結合他在國際新聞一線的采訪經歷,提出了構建中國話語權、挑戰西方輿論霸權的八大建議。

站在中國傳媒大學的辦公室里,憑窗遠望操場上的學生,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假如你是一名傳播學研究者,這本書將為你揭示西方操縱媒體、引導輿論的幕后黑手;假如你是一名新任駐外媒體人,這本書將為你展現一位中國媒體人在海外的艱辛工作;假如你是一名國際關系從業者,這本書將為你分析中美關系的輿論環境和軟實力比拼;假如你是一名大學學子,這本書又將為你展示一名年輕記者的艱辛實踐,體現一名儒雅書生化繭成蝶的心路歷程。

當然,這本書如果能夠對美國政府“新聞執政”的理念和做法進行更深層次剖析,客觀評價其作用,揭示其虛偽和局限,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清所謂“新聞自由”的本質,提高我們的國際傳播能力。關于這一點,我毫不懷疑王冠今后能夠做到,因為我堅信他是一名有才華、有實踐力、更有情懷的年輕記者。

2019年6月25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醴陵市| 嘉荫县| 布尔津县| 南开区| 吉林市| 枞阳县| 山阴县| 泰州市| 会理县| 克什克腾旗| 汝州市| 利津县| 富宁县| 淮南市| 江永县| 措勤县| 台东市| 法库县| 高安市| 南澳县| 陇南市| 额尔古纳市| 溧水县| 绥江县| 蒙自县| 呼图壁县| 疏勒县| 凌源市| 陆丰市| 兴仁县| 兰考县| 育儿| 津市市| 新密市| 铁岭县| 朔州市| 晴隆县| 依安县| 泸水县| 化德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