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認知
當一個體會到弱小無助,體驗了死亡之后,那他才能知曉死亡之后,涅槃重生時生命的意義。我不知道我的理想將會把我引往何地,但是我的靈魂告訴我:你有一顆卓越的心,和一個偉大崇高的使命,你將在人類文明的前進中起到至關的作用,在歷史中留下嶄新的一頁。
當我獨自從那泥沼,萬丈深淵走出的一刻,我已重新找回了我曾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我不能再做逃避,要敢于迎難而上,正如作家海明威所說:“你可以殺死我,但你休想將我打倒!”
當你失去一項東西時,這或許是種遺憾,可由于缺失,說不定反而可以更好的激勵你,成就你,就好比我沒有學歷,這讓我與學歷的人相比,缺少了就業的機會,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正因為我沒有高學歷,這便會讓我更加的好學,背后下得苦功也比常人多出數倍。我從不相信,生命的意義是靠學歷來進行領悟的,當然不得不佩服那些高學歷的人,因為他們是優秀的,聰明的,是曾經努力過的。
往往想做成某事比被迫做某事取得的成就一定要大,人的成就來自我想做成一件事和敢于做自己的膽量。我的眼神將不懼任何人,不會再產生之前由心底而生的卑微感,我的眼神或成驕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讓人感知我的親和,慈善,力量、氣場……或成一柄利箭刺穿每個攔我方向之人的心臟,感受到像命運出劍之人的頑強的意志與膽量。人生是有限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因為我已經找回了信心,意志,目標,與不可抗拒的信念。
我似乎一瞬間明白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真正含義了,所學知識,改變的是人的無知愚昧,增強個人的自信和處事方法,自身魅力和氣場,和對某件事深刻的認識。學習的意義是理解生命,體會生活,即便身處塵世小若沙粒,我也能與心靈合二與一。古人的所有道理,你都應該重新實踐一遍,即便他們都是對的,他應該實踐一套你認為對的路,道理需要你自己去悟,往往你真實的教訓比一個會教書的老師還要讓你受益無窮。
人的潛力應是無窮的,只有你愿意,你也可以做到他人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一個人活著是用所創造的價值而進行衡量的,一個死人倘若不能活在活人的心中,那么他就真正的死掉了。
只有在機緣下經歷過真正的絕望,他才會明白,得到和失去都是微不足道的。世間并沒有一個真正的道理能夠使你大徹大悟,一下子便到達彼岸,若真那么容易,那些自奉高明,才智高人萬倍,含義深意的成功學大師,他們早已使成功的人士滿大街了。人需要思想啟蒙,也需要鼓勵,和一個堅定的目標,一萬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才能脫穎而出,文字更是聰明人的游戲,你要用文字來建立思想王國。你所經歷過的痛苦,將在沿途開花,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結果。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有人比你還努力,這世上也從不缺少努力的人,才智過人之人,因為在人類文明史上他們真的很多,然而大多數已經不為人知了。
一本好書就猶如一個良師益友,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思想的沉淀,生命的升華,人格修養的過程。有一個哲人曾說過,“我越讀書就越感覺自己的無知?!蹦遣⒎钦嬲臒o知,而是在浩如煙海的讀書世界里沖擊了自己的認識觀,他的眼界和思想維度在開卷受益的那一刻逐步提升。好書可以比作良朋,在你迷茫之際,指引你走出人生黑暗,在你人生感到孤寂之時可以慰藉你的心靈,仿佛與你親切的交流,思想不斷的碰撞出親密的火花,而一本不好的書便猶如毒藥,倘若你的意志不夠堅定,人生觀不夠明確,其謬論便會使你養成不好的習慣,帶領你走向歧路。所以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在于善于選擇一本真正有益的好書,書籍始終是一種工具,他為的是使你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豐富你的眼界,增強你的處事判斷能力。
先智常有關于讀書佳作,我少了些許才情,沒有蘇軾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人只要有志,矢志不渝的向目標挺進,總會有所建樹的,古今不少大器晚成,后來居上的例子。那些一生埋頭寫作,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為人類文明前景作出貢獻的人,讓人從心底里尊敬。曾經有個外國作家產量的小統計。法國雨果(1802-1885)共寫了15萬首詩和一批小說。法國大仲馬(1802-1870)共寫作257部書。法國的莫泊桑(1850-1893)創作短篇小說300多篇,長篇小說6部。這數目字實在是驚人的,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莎士比亞說過:“你捧著一本書苦苦鉆研,為的是追尋真理的光明;真理的光明還遠在天邊,你已經盲去了自己的眼睛。我寧愿消受眼皮上的供養,把美人的妙目姿情鑒賞,那脈脈含情的奪人光艷,可以掃去我眼中的霧障。學問就像是高懸中天的日輪,愚妄的肉眼不能測度它的高深;孜孜不倦的腐儒白首窮年,還不是從前人書本里掇拾些片爪寸鱗?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學士,替每一顆星球取下一個名字;可是在眾星吐輝的夜里,燦爛的星光一樣會照射到無知的俗子?!?
古人在讀書這方面有過不少的智慧見解,譬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边@可以當做是讀書的第一層境界,也是愚笨之人的讀書方法,但是熟能生巧,當你真正的把一句深奧的文義揣摩再揣摩,你就會漸漸的停留在其表面的文義上。世間之人的確是有智慧之分的,有些人領悟的能力比較快,同樣的一個知識點,只需看過一遍就能夠將其解答出來,這也就是指其天賦過人,可天賦比較慢的就只能背后下苦功,同樣的路程他也可以后來居上,曾國藩小時候就比較愚笨,同樣的文章他背了好幾遍都沒有背過,可是躲在他房間的小偷只是聽了幾遍便將其背了下來,這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有天賦之分,但有天賦的小偷未來誰知道他呢,可是愚笨的曾國藩后來卻名揚天下,成為晚清時期最厲害的名臣之一,對同樣的知識點領悟的慢,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那可以讓你更吃透這一知識點,也就是根基穩固,同樣的知識在你大腦不斷的出現,你大腦就會認為它對你很重要,記憶也就比較深刻了。
第二層讀書境界,應該是指韓愈所說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弊约郝浜笥趧e人太多,想要超趕別人,除了發奮讀書,在背后多下苦功別無他法,但書籍只是一種工具,我覺得這下就要來到陸游所說的,第三種讀書境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鲍@得的知識未必有用,只有親身實踐了,感知所獲得的知識與你行為合一,的確如書上所說,那么他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知識。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边@也就是對應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保岸鴷接新非跒閺?,學海無涯苦作舟。”對應的當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倍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應的便是“書如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在于它源源不斷所供應的優秀人才,教育乃立國之本,一個國家比的不僅是經濟實力,還有國民素質。身體上的健康和心靈上的健康同樣重要,一個只會讀死書而不敢走出自己狹小的屋子,去開闊自己眼界的人,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做學問,一個會讀書的人應該是身入自然之中,感知一切人和物,樹本華有過一句非常深刻的見解:“沒有深厚經驗襯托的廣博思想和知識,就像是一本每頁僅有兩行正文卻有四十行注釋的教科書。”
書中雖然也有人生百態,他人的成功和失敗的例子,愛恨情仇、曲折離奇的故事,但人活在世上,自己才是自我人生的主宰者,讀書只是暫時性讓別人的思想替代自己大腦思考,若人只是一味的讀書而不去身體力行,那么讀到最后只是長有兩條腿的書柜而已。論語之中有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晃蹲x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讀書真正的意義不是看你究竟讀了多少本書,而是看你領悟了多少知識,在書中學到了什么,是否能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不過愛好讀書的人總不比不讀書的人要強百倍,因為讀書也是開闊自己的眼界。英國的思想家培根先生在論讀書一文中有過深刻的解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202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