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就這樣布滿了人類
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么,女媧是人,還是神呢……
如果要在中國的古老傳說中評選出頭號主角的話,盤古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原因很簡單,是他開辟了天和地。
相傳很久以前,當天和地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整個宇宙是黑漆漆的一片,就像一個大雞蛋。
大雞蛋里睡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盤古。盤古堪稱有史以來第一個“睡仙”,因為他一睡就是一萬八千年。醒來后,他發現四周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見,氣惱之余,便順手抓起一把大板斧狠狠地用力一砍,只聽得山崩地裂的一聲——大雞蛋忽然破裂開來。其中有一些輕巧而青色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另外有些沉重而渾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已極高,地也極厚了。而這時的盤古耗盡了精力,再也撐不住了,他慢慢地倒下去了。
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盤古雖然死了,但天地間從此有了美麗的世界,盤古也從此成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敬仰的英雄。
因為盤古把身軀都奉獻給了天地,沒有留下自己的血脈,所以從血緣上講,中國人不是盤古的后代。中國人要追根溯源,還得從三皇五帝算起。
先說三皇。
“三皇”指的都是誰呢?從古至今,人們為此爭論數千年,卻也沒有吵出個統一的結果。較為主流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是指伏羲、女媧和神農氏,有的人認為是指伏羲、燧人氏和神農氏,還有的人認為是指伏羲、神農氏和黃帝。
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恐怕再爭論千年也沒個定論。現在,我們還是先從女媧說起。
女媧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我國的先秦文獻古籍《史籀篇》《楚辭》《禮記》《山海經》和秦漢以來的《漢書》《史記》《淮南子》等史料中都有記載,在中國的各民族中也口口相傳著關于她的美麗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然還是她的“造人”。
故事是這樣的:自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后,大地上荒無人煙,沒有一絲生氣。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媧感到非常孤獨,她總覺得缺少了一些什么。
一天,女媧找到一處清澈的水池,她在池邊蹲下,拿起黃泥,按照自己的模樣,摶了一個泥娃娃。當她把這個泥娃娃放到地面上時,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活了過來,而且對著女媧喊“媽媽、媽媽”。
看著自己親手創造的小生命如此可愛,女媧心里高興極了,更加不知疲倦地摶著小人。
小人多了,女媧就不再孤獨了。但是她覺得這個世界畢竟太大了,摶成的小人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她想造更多的人,可一時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辦法。
在她左顧右盼思索著更好的造人方法時,忽然看到山崖上垂下的長長的藤蔓。她靈機一動,折了一條藤蔓,然后把藤蔓伸到水里,再拿上來伸到河邊上的泥潭里,攪渾了渾黃的泥漿,然后用力一甩,只見無數個泥點飛落到地上,立刻變成了無數個小娃娃。
女媧興奮得不得了,又拽下幾條藤蔓,一起甩到泥潭里。她用力掄起藤蔓,泥點像暴雨一樣飛濺到岸邊,成千上萬個新生命就這樣誕生了。
女媧看著周圍的小生命,對他們說:“我創造了你們,給了你們生命,你們要繁衍生息,使生命永存。同時,你們是人,是世間萬物之靈長,你們要用力量和智慧創造這個新世界。”
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從此,大人們一塊兒勞動,一塊兒生活,繁衍著子孫后代;小孩們先是嘻嘻哈哈地打鬧玩耍,后來都慢慢地長大成人,也做了父母,繁衍著子孫后代。
就這樣,女媧成功地創造了人類,人類也按照她的囑托開拓了這個新世界。由此,女媧在我國被尊稱為人類始祖之一。
有人認為,“女媧造人”的傳說,反映了早期人類社會的生活狀況。當時人類處于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知道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親。“女媧造人”的傳說正是對當時社會形態的體現,它真實地反映了遠古時期人類對母性的崇拜。
對此,有人提出疑問并認為,既然女媧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的人,那么也就是說女媧是有身體的,正如屈原在《楚辭·天問》中所表達的疑惑:“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女媧既然有身體,那么又是誰創造了她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許我們只能姑且把女媧當成“天外來客”。
再說女媧造人后,大地上雖然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生命,他們繁衍生息,好不熱鬧。但是條件依然十分艱苦,比如人們經常填不飽肚子,也沒有東西可以遮風擋雨,在黑漆漆的夜晚只能蜷縮在一起相互取暖,無時無刻不擔驚受怕。
活得“悲催”的先人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呼喊著:救救人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