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打開童年的記憶

中國人總愛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那么這種說法從何而來呢?這就需要從我們民族的童年記憶說起……

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

那么,為悠久歷史而自豪的中國人又是怎么來的呢?

其實,雖然今天的科學并不能解釋清楚人的來源,但并不代表我們的先人們不知道。因為他們早就告訴了我們關于中國人起源的“答案”,而且還是美麗的“答案”——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這不,許多人都會唱這首歌: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

長成以后是龍的傳人。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

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

那么,中國人真是龍的傳人嗎?“龍”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我們知道,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是有深深的“龍情結”的。

中國人特別愛用的吉祥詞,有“龍騰神州”“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馬精神”等;逢年過節,中國人總是喜歡扎龍燈、賽龍舟;人們還習慣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常把世間的杰出人物稱為“人中之龍”……

可以說,上下數千年,龍成為華夏民族的代表和象征。

那么,龍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各種著述中,與龍有關的內容層出不窮。距今兩千三百多年的《管子·水地篇》里就對龍的習性、特點作了詳細介紹,說龍誕生在水里,體表可以變化出五種色彩,它能大能小,上能騰云駕霧,下能潛入深淵,所以給人的感覺非常神秘致。

最早的、也最具考據色彩的關于龍的論述出現在距今約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時期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面,該書云:“(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東漢王充所著的《論衡》一書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

……

可是,人們既沒有從考古資料(比如化石)中發現過龍的存在(恐龍倒是有),也從未提供過相關照片或視頻,更別說龍的實物了。

然而,實踐證明,在自然界,龍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中國的古人想象出來的一種神獸,而且這種神獸還是由多種動物某身體的一部分共同組合而成的新物種。

那么,中國古人的想象力為什么這么豐富,能想象出龍這么一個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千百年來一直將其奉為神明呢?這就必須上溯到遙遠的遠古時代。

為什么說那個遙遠的時代是“傳說”呢?這就要說到人的歷史觀。

眾人所知,今人了解歷史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文字記載,像《尚書》《史記》《春秋》之類的史書;一種是流傳下來的,或者出土的文物,比如幾千年前的青銅器、瓷器、幾百年前的古字畫等。

如果文字的記載和文物可以相互印證的話,這一段歷史就是可信的歷史,簡稱“信史”。如果只有文字記載而無文物佐證的話,這段歷史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

迄今為止,在殷墟遺址發現的甲骨文是今人所能辨認出的最古老的文字。商朝之前的文字,要么還埋在地下未被發現,要么被發現了卻無法辨認,所以商朝通常被視為中國信史之開端。

由于沒有實物佐證,所以傳說不一定可信。然而傳說卻是我們民族彌足珍貴的童年記憶,是我們民族對自己“從何處來”的一種探索和假設。雖然這些傳說(包括神話)無不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但透過它們,我們能打開迷宮,依稀看見一些真實的東西。

所以,我們的故事就從中國最古老的人類傳說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博白县| 萝北县| 咸阳市| 嘉黎县| 安吉县| 吴堡县| 新余市| 巴青县| 灵丘县| 青阳县| 凤冈县| 搜索| 宜阳县| 盐池县| 抚松县| 图片| 湛江市| 潞西市| 景谷| 永吉县| 缙云县| 湖北省| 梅州市| 广丰县| 东方市| 乳山市| 电白县| 长子县| 高清| 鹤庆县| 象州县| 宁晋县| 涿鹿县| 专栏| 沂水县| 会理县| 永和县| 马山县| 宝鸡市|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