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口語教程
- 劉瑤瑤
- 4046字
- 2021-12-30 12:37:39
第五節 語流音變
一、語流音變的概念
語流音變是指在語流中,音節相連時相互發生影響,從而出現的語音變化現象。語流音變在普通話中普遍存在,主要有變調、輕聲、兒化和語氣詞“啊”的音變等。
二、變調
在普通話里,有些音節的聲調在連讀時會發生變化,與單念時調值不同,這種聲調的變化稱為變調。
(一)上聲的變調
當上聲處于單音節和語流末尾時,調值保持不變,依然是214,即讀第三聲。在其余位置則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1)兩個三聲音節連讀情況的變化情況為:214+214變成35+214。
例如:
你好 保姆 美好 表演 啟齒 淺水 給予 處理 打卡
(2)當上聲跟非上聲(輕聲除外)連讀時,上聲音節的調值變為21。
例如:
214+55變成21+55:老師 北京 理清 保安 海軍 錦衣
214+35變成21+35:網紅 祖國 委員 卡殼 五環 表揚
214+51變成21+51:網課 土豆 體恤 朗誦 佐料 頸部
(3)當上聲與輕聲連讀時,有兩種不同的變調。
例如:
214+輕聲變成35+輕聲:小姐 打掃 等等 哪里 想起 老鼠
214+輕聲變成21+輕聲:姥姥 嫂嫂 喇叭 馬虎 打算 老實
(4)三個上聲連讀時,要根據詞語內部的語法結構和語義停頓來決定變調的情況。
例如:
(214+214)+214變成(35+35)+214:表演/場 導演/組 展覽/館
214+(214+214)變成21+(35+214):紙/雨傘 很/美好 老/產品
(5)三個以上上聲連讀時,也按照以上規則來決定變調的情況。
例如:
導(35)演/給(21)/小(35)姐/紙(21)/雨(35)傘
(二)“一”“不”的變調
1. “一”的變調
(1)“一”在單念、詞的末尾時,以及在表示時間、表示序數時,聲調不變,讀原調,即55。
例如:
一 十一 第一 統一 唯一 周一 一班 一點 一等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表示序數具有開始的含義時,也是讀原調,即55。
例如:
一月 一層 一樓
(2)在去聲前讀作35。
例如:
一向 一次 一樣 一去 一定 一個 一共 一項 一會兒
(3)在非去聲錢讀作51。
例如:
一天 一邊 一包 一期 一年 一毛 一行 一起 一曲 一手
(4)當“一”在詞的中間時讀成輕聲。
例如:
講一講 嘗一嘗 試一試 跑一跑 練一練 打一打
2. “不”的變調
(1)“不”在單念、詞句末尾和非去聲前讀原調,即51。
例如:
不 就不 偏不 不開 不關 不來 不合 不想 不起
(2)在去聲前讀作35。
例如:
不看 不去 不要 不怕 不夠 不念 不配 不必 不換
(3)當“不”在詞語中間時,讀輕聲。
例如:
來不來 行不行 想不想 取不了 打不開 做不到
(三)形容詞重疊的變調
(1)AA兒,第二個音節讀成陰平,即55。
例如:
好好兒 慢慢兒 遠遠兒 早早兒
(2)ABB式,BB部分可讀成陰平,即55。
例如:
綠油油 亮堂堂 沉甸甸 黃澄澄
三、輕聲
(一)輕聲的概念
漢語普通話里,一定條件下一個詞或者一句話里某個音節失去原有的聲調,變得又輕又短,這種音變現象稱為輕聲。輕聲不是四個聲調以外的第五個聲調,四聲中的任何一個聲調的字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讀作輕聲,如“功夫”“駱駝”“利索”“名字”中第二個音節單獨念時都是有聲調的,且分屬于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
(二)輕聲的變化方式
輕聲的音節變化主要表現為音色變化不定,音強變弱,音高不固定,音長變短,其中音長變短起決定作用,其主要方式有聲母濁化,元音弱化、央化,韻母脫落等。
(1)聲母濁化類型:如“哥哥”“耳朵”“鼻子”等,第二個音節的聲母就是濁化。濁化的意思是聲帶振動發音,并且音長變短。
(2)元音弱化、央化類型:如“棉花”“繭子”等,第二個音節的元音變得含混。
(3)韻母脫落類型:如“豆腐”“功夫”等,第二個音節的韻母脫落了。
(三)輕聲的作用
輕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區別詞義和詞性的作用。
1.區別詞義的作用
例如:
東西dōngxī(非輕聲,方位詞,指方向。)
東西dōngxi(輕聲,泛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特指人或動物。)
2.區別詞性的作用
例如:
地道dìdào(非輕聲,名詞,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地道dìdɑo(輕聲,形容詞,真正的,純粹的;實在,夠標準。)
(四)輕聲的規律
輕聲在口語里很常見,很多常用的口語詞都有讀輕聲的音節。但對于四川方言區的同學來說,受方言的影響,對輕聲不太敏感,需要去記憶哪些詞是必須讀輕聲的,才不至于詞義和詞性弄錯。以下是讀輕聲的規律。
(1)助詞“的、地、得、著、了、過”和語氣詞“吧、嘛、呢、啊”等一般讀輕聲。
例如:
你的口罩 徹底地調查 打得好
看著 讀了 想過
是吧 有本事就上嘛 你呢 真美啊
(2)一些詞語中的重疊部分中,后一個音節需要讀輕聲。
例如:
蟈蟈 猩猩 餑餑
媽媽 姐姐 弟弟 爸爸 爺爺 姑姑 舅舅
看看 聽聽 想想 催催 寫寫 走走
(3)表示后綴“子、頭、巴、們”等讀輕聲。
例如:
椅子 凳子 鐲子
石頭 拳頭 丫頭
下巴 嘴巴 干巴
我們 你們 他們
(4)表示方位的“上、下、里、面、邊”等讀輕聲。
例如:
樓上 桌上 樹上 頭上
眼下 鄉下 手下 樓下
大海里 學校里 家里 公司里
里面 外面 前面 后面
上邊 下邊 南邊 東邊
(5)表示趨向意義的“來、去、起來、下去”等讀輕聲。
例如:
拿來 上來 下來 出來
拿去 上去 下去 出去
看起來 笑起來 站起來
吃下去 搬下去 走下去
(6)部分四音節詞語里的第二個音節讀輕聲,一些動詞和形容詞重疊的第二個音節也是讀輕聲。
例如:
糊里糊涂 稀里嘩啦 花里胡哨 黑咕隆咚
研究研究 解釋解釋 考慮考慮 嘗試嘗試
漂漂亮亮 熱熱鬧鬧 舒舒服服 開開心心
(7)有些詞在口語里必讀輕聲,且沒有規律可言,具體可參見本章附錄一。
例如:
巴掌 事情 腦袋 胳膊 石榴 窗戶 明白 算計
指甲 蒼蠅 稱呼 干部 抽屜 蘿卜 耳朵 麻煩
四、兒化
(一)兒化的概念
兒化在普通話口語里大量存在,是指一個音節中的韻母帶上卷舌色彩的一種r特殊音變現象,也稱為兒化韻,漢字用“兒”表示,漢語拼音用“r”表示卷舌動作。普通話里除了ê和er外,其他的都可以兒化。例如:“花兒”的漢語拼音就是huār,這里的“兒”只是兒化韻的標識,表示卷舌的動作,不單獨成音節。但“嬰兒、女兒、妻兒、棄兒”中的“兒”自成音節,包含有“孩子”的基本意義,在這些詞語里就不能讀成兒化韻。
(二)兒化的發音規律
(1)韻母或韻尾是ɑ、o、e、ie、üe、u、ɑo、iɑo的,發音時直接加卷舌動作。
例如:
ɑ—— 刀把兒 豆芽兒 那兒
uɑ——畫畫兒 笑話兒 浪花兒
o—— 粉末兒 媒婆兒
uo——小伙兒 燕窩兒
e—— 小盒兒 高個兒 小車兒
ie——臺階兒 樹葉兒 字帖兒
üe——主角兒 配角兒 丑角兒
u—— 汗珠兒 離譜兒
ou——老頭兒 小摳兒 小偷兒
ɑo——好好兒 草稿兒 小刀兒
iɑo——小調兒 小鳥兒 嘴角兒
iou——小妞兒 小球兒 抓鬮兒
(2)韻尾是i、n的(不含i單獨做韻母的),去掉韻尾,直接在主要元音央化后增加卷舌動作。
例如:
ɑi——瓶蓋兒 女孩兒 名牌兒
ei——等會兒 小輩兒 寶貝兒
uɑi——一塊兒 糖塊兒
uei——口味兒 一對兒
ɑn——下班兒 茶館兒 傳單兒
en——高跟兒 后門兒 虧本兒
uɑn——好玩兒 拐彎兒
uen——皺紋兒 開春兒
üɑn——畫圈兒 手絹兒 小卷兒
in——使勁兒 手印兒 背心兒
ün——花裙兒 合群兒
(3)韻母是i、ü的,把i、ü變成韻頭,后面增加央元音,有卷舌動作。而如果是以韻母-i(前)、-i(后)的,韻母變成央元音。
例如:
i——小雞兒 米粒兒
-i(前)——沒詞兒 鐵絲兒 石子兒
-i(后)——小事兒 果汁兒
ü——小魚兒 唱曲兒
(4)韻尾是ng的,去掉韻尾,韻腹鼻化后增加卷舌動作。
例如:
ɑng——茶缸兒 藥方兒 香腸兒
eng——小風兒 夾縫兒 細繩兒
ong——有空兒 小洞兒 酒盅兒
ing——電影兒 小瓶兒 火星兒
iong——小熊兒
(三)兒化的作用
兒化跟詞匯、語法和修辭都有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有區別詞義、詞性的作用,兒化還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一般表示細小、親切、輕松或者喜愛的感情色彩。
(1)從詞匯方面來看,兒化有區別詞義的作用。
例如:
針眼:瞼腺炎的通稱。
針眼兒:被針扎過之后留下的小孔。
天:天空。
天兒:天氣。
(2)從語法方面來看,兒化有區別詞性的作用。
例如:
明(形容詞)——明兒(名詞)
畫(名詞、動詞)——畫兒(名詞)
蓋(名詞、動詞)——蓋兒(名詞)
(3)從感情色彩方面來看,兒化表示細小、親切、輕松或者喜愛之意,但小偷兒除外。
例如:
小眼兒 寶貝兒 小妞兒
(4)兒化的口語色彩較濃,北京話里帶兒化韻的詞數量非常多,四川話里也有一定數量的兒化韻詞語。在讀兒化韻詞時,一定要注意:書面語色彩較濃、使用頻率較低的詞以及科技術語很少帶有“兒化”。例如:“前門”特指北京的地名時,不能帶兒化韻,否則會產生歧義。具體可參見本章附錄二。
五、“啊”的音變
“啊”的讀音發生變化,主要是受前面一個音節的末尾影響,其有以下六種音變現象:
(1)在ɑ、o、e、ê、i、ü后面的“啊”,讀作“yɑ”,寫作“呀”。
例如:
是她呀!
使勁磨墨呀!
你聽的就是這首歌呀!
快些寫呀!
這是一件裘皮大衣呀!
你釣起來的是一條鱸魚呀!
(2)在u、ɑo、iɑo、iou后面的“啊”,讀作“wɑ”,寫作“哇”。
例如:
這杯咖啡這么苦哇!
不戴口罩出門多好哇!
抗疫期間要認真吃藥哇!
這道菜真多油哇!
(3)在以-n結尾后面的“啊”,讀作“nɑ”,寫作“哪”。
例如:
這道題真難哪!
這書就這么一本哪!
這是多么珍貴的一條圍巾哪!
多美好的夜晚哪!
(4)在以-ng結尾后面的“啊”,讀作“[?A]”,寫作“啊”。
例如:
抗疫期間醫護人員該有多忙啊!
看,那是臺風啊!
放假的校園沒了學生,好空啊!
(5)在以-i(前)結尾后面的“啊”,讀作“[zA]”,寫作“啊”。
例如:
可惜沒考上,就差一個單詞啊!
多可愛的一個孩子啊!
這是李子柒在繅絲啊!
(6)在以-i(后)結尾和er后面的“啊”,讀作“rɑ”,寫作“啊”。
例如:
自己在家好多事啊!
他可真能吃啊!
原來是這個店小二啊!
思考與練習
1.舉例說明普通話上聲變調的基本規律。
2.什么叫輕聲?舉例說明輕聲的作用。
3.什么叫兒化?并舉例說明兒化的作用。
4.實訓平臺。
(1)朗讀以下成語。
一模一樣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一來二去
一竅不通 一舉成功 一戰成名 一笑傾城
不卑不亢 不疾不徐 不折不扣 不干不凈 不三不四 不驕不躁
不慌不忙 不離不棄 不倫不類 不聞不問 不痛不癢 不知不覺
(2)繞口令訓練。
訓練一:
有個小孩兒叫小蘭兒,口袋里裝著幾個小錢兒,買小魚兒買豆角兒,還買了一個小飯碗兒,小飯碗兒真好玩兒,紅花兒綠葉兒鑲金邊兒,中間還有一個小紅點兒。
訓練二:
看啊,多美的一幅畫啊!那上面有山啊,水啊,樹啊,花兒啊。還有許多小動物呢,有公雞啊,白鴨啊,豬啊,羊啊,大水牛啊,棗紅馬啊,還有一只小白兔啊,多熱鬧啊!是啊,畫得就像真的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