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人心理調適和精神康復指南
- 南京市江寧區殘疾人聯合會 南京市江寧區心理學會 南京市江寧區朋輩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編著
- 2599字
- 2021-09-18 16:07:06
模塊1-1:否 認
001.解開心“結”
一、活動目的
1.讓殘疾人勇敢說出自己的“心結”,這樣才能闖關成功。
2.幫助殘疾人意識到“否認”無法解決問題,只有面對現實才能繼續前進。
二、時長要求
約30分鐘。
三、場地要求
室內團體心理輔導室。
四、人員準備
1.一名工作人員把控活動流程。
2.一名工作人員提前準備材料。
3.多名工作人員在活動中給予殘疾人一定的幫助。
五、道具準備
紅色細繩,問題卡牌,闖關所需物品。
六、程序設計
1.活動開始,工作人員在每個殘疾人的手腕上都系上三個繩結。
2.工作人員說明活動規則: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心結,我們需要將內心的心結大膽地說出來,這樣才算闖關成功。
3.工作人員需要幫助殘疾人一起闖關,到達每關的節點后,回答一個卡片問題,問題的內容一般為:您覺得殘疾給您帶來的最大困擾是什么?如果殘疾人愿意回答,并勇敢說出自己的故事,就可以解開自己手腕上的一個結。
4.如果不能大膽地說出心結,逃避和否認,殘疾人只能回到起點,再次挑戰闖關。只有勇敢面對現實,才能闖關成功。
5.殘疾人交流分享感受:自己在面對問題卡牌時,心中的想法有哪些。
6.工作人員進行總結歸納,并重申主題,告訴大家,沉湎于過去是無法繼續前進的。
七、注意事項
1.闖關的內容可自行設置。針對的殘疾人群體不同,設置的闖關活動也應有所不同。
2.關卡節點問題的設置應該有一定的層次性。殘疾人在回答問題時,大家應該保持安靜。
3.在活動中,要注意殘疾人群體的身體承受強度。
活動啟發
活動價值探討
否認不能消除問題。否認,是最常用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有些問題我們不想看到,有的想法與道德規則相悖以致我們不愿意承認,有的事實我們不想接受……這時候我們就會選擇否認的態度,以維持自己的心態平衡。這種下意識的防御行為,能在短期內使我們感覺一切都好。因為承認問題,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去應付與其相關的所有困難。但我們都知道,閉上眼睛不代表周圍的客觀事物就不存在了。否認阻礙著我們認清事實本身所帶來的長期性問題,讓我們很難認清生活中發生了什么。
接納才能解決問題。我們都說,正視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接受問題,意味著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來面對問題,我們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來對問題說“不!”也許有人會質疑,為什么人們要和自己的問題站在一起?回想一下吧,真正介意自己矮的人是不愿意聽見別人聊身高的。真正擔心自己有心理問題的人,往往說:“我不擔心,我知道這很正常。”愿意接納自身缺陷的人,可能會誠懇地說:“我知道我有這些缺陷,但我同時也有優點,我可以取長補短,我愿意努力去進步。”
活動案例反思
本活動對于殘疾人而言其實是比較難的。難的地方在于,他們能否逐漸解開心結,面對自己的殘缺不再真正感到自卑。一開始,我們可能會看到,許多人采取假裝滿不在乎的方式:“有點困難吧,困難肯定有,我走路不怎么方便,不過習慣了也還行。”徐叔叔這么答。還有的人采取攻擊的方式表達不滿:“今天的活動沒啥意思。”借助心理老師的疏導和情感反應技術,大家漸漸放下了戒備,開始認真面對活動:“的確很不方便,其實我不大想提這事,但是聽完老師講的,也確實有點道理。我腿腳不好,上下公交車都很慢,特別擔心別人嫌我慢,漸漸地也就不愛坐公交車了。”大家漸漸解開了心結,說出了藏在心里的真實想法,心理老師也為這些情緒進行了疏導。離開的時候,張阿姨反饋說:“其實心理老師挺專業的,這些想法我說出來,感覺像是卸下了一塊石頭。”
002.魔術抽拉畫
一、活動目的
1.讓殘疾人學會制作一幅抽拉畫。
2.讓殘疾人意識到,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二、時長要求
約20分鐘。
三、場地要求
室內團體心理輔導室。
四、人員準備
1.一名工作人員把控活動流程。
2.一名工作人員提前準備活動材料,學習制作抽拉畫。
3.多名工作人員一對一幫助殘疾人完成抽拉畫。
五、道具準備
封套,畫紙,畫筆,透明膠片,膠棒。
六、程序設計
1.工作人員分發材料,每人手中一個封套,一張畫紙,一個透明膠片,一些畫筆和膠棒。
2.工作人員指導殘疾人按照要求和步驟制作自己的魔術抽拉畫,并進行細節上的幫助,直到所有人完成魔術抽拉畫。
3.工作人員帶領殘疾人感受黑白線條下隱藏著的色彩和圖畫。
4.殘疾人交流分享感受:這幅作品讓你學會了什么?
5.工作人員總結活動內容,引導殘疾人學會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七、注意事項
1.應選擇制作方法簡單、色彩豐富的魔術抽拉畫。
2.制作魔術抽拉畫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時刻關注制作有困難的人,及時提供幫助。
3.控制好制作魔術抽拉畫的進程,保證每個人完成的時間大體一致。
活動啟發
活動價值探討
了解魔術抽拉畫。魔術抽拉畫的有趣之處是,一張黑白圖片,抽出來之后會變成彩色的。原因是它有兩層,上面一層是黑白的透明膠片,下面一層是畫好的彩色圖案。我們先將彩色的一頁涂好顏色,放入膠片下,再照著輪廓臨摹一遍,就得到了同樣黑白的圖案。這樣,抽出來的部分是彩色的,封套內的部分是膠片的黑白色,有趣又好看。選用魔術抽拉畫的形式,正好也符合活動主題。
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一座山,換不同的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色。還記得曾經學過的課文嗎?老師教同學們畫楊桃,大家都完成得不錯,只有一個學生畫出來的是五角星。大家都笑了,但是他說,我看到的就是這樣。老師走到他的座位上坐下,發現從他這個角度看到的楊桃就是五角星。有時候,我們受自己看問題角度的限制,往往跳不出來。換一個角度再想想, 許多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活動案例反思
活動一開始,心理老師將所需要的材料發給每位殘疾人,包括水彩筆、馬克筆和魔術抽拉畫制作工具(畫紙、透明膠片和膠套等)。心理老師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畫內容,有色彩繽紛的彩虹圖,有碧水藍天的登樓望江圖,還有牛羊成群的農莊圖,讓殘疾人自由選擇一張圖畫進行臨摹。隨后,殘疾人在畫紙上畫上圖案,并用水彩筆上色。完成彩色圖案后,心理老師指導殘疾人將透明膠片放在畫紙上,使二者完全重疊,然后用馬克筆在透明膠片上描出下面圖案的輪廓。當所有殘疾人完成畫紙上的圖案和透明膠片上的輪廓后,心理老師帶領殘疾人將透明膠片和畫紙裝進膠套里,透明膠片放進帶有方框的一面,畫紙放進膠套的下間層,魔術抽拉畫就完成了。輕輕往外拉出畫紙和透明膠片,原先的黑白圖案就神奇地變成了彩色圖案。在最后的總結分享中,心理老師指出,生活中的很多事,就如同魔術抽拉畫一般,我們往往只看到消極黑暗的一面; 如果嘗試換一個角度, 就可能看到事情背后積極彩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