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中國軍事·軍事家都有大智慧
- 胡靜
- 807字
- 2021-09-16 12:35:58
一、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姜子牙本名姜尚,他的祖先因為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地,因此他又被稱為呂尚。雖然從身份上說,姜子牙算是個貴族子弟,但是到他這一代,家境早已衰落,他是在窮苦環境里長大的。不過,姜子牙并沒有因此放棄學習,他鉆研天文、地理、兵法等各種知識,渴望建立一番功業。但成年后出外闖蕩,他才發現更嚴酷的現實:他生活的商朝,正處于衰敗的末世。
那個時候,商朝正由末代昏君商紂王統治,國家烏煙瘴氣,貴族奸佞把持了一切大權,老百姓生活困苦,像姜子牙這樣有才華沒地位的人,根本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姜子牙在幾十年中當過賣肉的屠戶,也曾給人當用人,生活未見起色,甚至一度到了連工作都找不到的地步。直到七十多歲,姜子牙仍一事無成。

在如此窘境之中,頭發花白的姜子牙依然沒有放棄。后來,他來到周。當時的周還只是商朝的一個西北諸侯國,但周的統治者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以愛民愛才著稱。在親眼見識了周的百姓安居樂業,聽說過很多關于姬昌的美談之后,姜子牙終于確信:這里,就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
后來,姜子牙在周境內的渭水河畔搭了一座房子住了下來,每天在渭水北岸的磻溪以垂釣為樂。姜子牙釣魚別具一格,他用的是直鉤,并且釣鉤在水面之上三尺,這就有了“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典故。后來他遇到了來此地狩獵的姬昌。一番長談之后,姜子牙的才華學識以及對當時形勢的分析,令姬昌大感佩服,他當場拜姜子牙為師,并與姜子牙同乘一輛車返回。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冷遇和無數次嘲笑后,七十二歲的姜子牙終于得到了一展抱負的機會。
讀到這里,你也許會產生一個疑問: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姬昌見過多少大風大浪,他怎么會因為幾句話,輕易就拜一個陌生人為師?姜子牙能夠打動姬昌,靠的是他在多年坎坷人生中積累的寶貴閱歷,更是他在長期的讀書、思考中錘煉出的精準的戰略判斷力。在幾十年的人生浮沉中,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姜子牙從未放棄提升自己。磻溪邊偶遇的那份“運氣”,來自姜子牙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