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發展歷程回顧

智能交通系統是在較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之上,在先進的信息、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和系統集成等技術前提下,通過先進的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技術、交通對象交互以及智能化交通控制與管理等專有技術,加強載運工具、載體和用戶之間的聯系,提高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減少交通事故,降低環境污染,從而建立一個高效、便捷、安全、環保、舒適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我國的智能交通發展與發達國家步調基本一致,經歷了從機械化到電子化,再由數字化到智能化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前期探索期、發展起步期、全面應用期、轉型升級期四個階段。

一 前期探索期(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交通信息化發展起步,交通運輸各行業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突破,城市交通控制系統逐步普及,利用數字化手段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和改善交通安全能力被逐步接受,我國開始在交通運輸管理中心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眾多的專家學者、科研機構和企業堅持自主開發,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產品研究開發和應用示范,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研發和建立了適合我國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統。廣州與上海分別引進了我國第一條線控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廣州市在東風路五個路口實現了交通信號綠波帶控制,到1992年后逐漸被新引進的澳大利亞SCATS系統取代。原鐵路部開始對鐵路運行管理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

二 發展起步期(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21世紀初期)

智能交通發展理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確立。國內由多部委聯合推動的全國智能交通系統協調指導小組成立,智能交通學科專業體系和培養制度逐步形成。智能交通研究機構體系初步建立,相繼成立了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工程中心等。全國智能交通體系框架和技術標準體系建立,智能交通的新興產業地位逐步得到確定。部分城市制定了地方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規劃和體系框架,部分技術及產業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鐵路部門初步構建了鐵路運輸調度指揮管理信息系統[DMIS,DMIS后更名為鐵路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打造了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MIS),覆蓋中央數據庫系統,站、段系統,部局、分局應用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四個部分,以及確報、貨票、編組站、貨運營銷及生產管理、車輛管理、調度、集裝箱追蹤和大節點貨車追蹤八個子系統。

三 全面應用期(21世紀初期至2015年)

智能交通成為社會發展共識,進入全面應用推廣時期。包括:公路水路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車路協同概念深入人心,ETC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逐步普及;科學技術部將“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和示范工程”列入“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的重大項目;首批遴選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濟南、青島、杭州、深圳和中山等十個城市作為智能交通試點的示范城市;國家“863”“973”等計劃對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大城市區域交通協同聯動控制關鍵技術等進行立項研究。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等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CTCS-3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全面應用,12306和95306平臺相繼投入使用。此外,我國還推出了一系列城市智能交通應用示范系統,如北京奧運會智能交通集成系統、上海世博會智能交通技術綜合集成系統、廣州亞運會智能交通綜合信息平臺系統、無錫惠山區智能交通系統等,大中小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統也逐步完善。

四 轉型升級期(2015年至今)

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強化,互聯網化、平臺化助力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概念,并提出發展“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高效物流的行動計劃。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與交通運輸發展融合程度不斷加強,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交通運輸企業不斷進入智能交通市場。2020年,國家提出重點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也給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帶來了新的機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邹城市| 乐都县| 遂川县| 大洼县| 隆子县| 华蓥市| 义马市| 安溪县| 黎川县| 松原市| 元江| 黄石市| 广灵县| 安岳县| 达州市| 宾川县| 奉节县| 屏东县| 长沙县| 洛浦县| 屏山县| 勃利县| 盘锦市| 浦城县| 冷水江市| 华阴市| 修文县| 玉林市| 张掖市| 防城港市| 寻乌县| 临洮县| 瑞丽市| 洛宁县| 法库县| 固原市| 绥宁县| 怀远县| 滨海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