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列寧曾言:“全部歷史,特別是歷次革命的歷史,總是比最優秀的政黨、最先進階級的最覺悟的先鋒隊所想象的更富有內容,更形式多樣,更范圍廣闊,更生動活潑,‘更難以捉摸’……因為最優秀的先鋒隊也只能體現幾萬人的意識、意志、熱情和想象;而革命卻是在人的一切才能高度和集中地調動起來的時刻,由千百萬被最尖銳的階級斗爭所激發的人們的意識、意志、熱情和想象來實現的。”[1]革命賦予人能動性,因而人在革命中創造了自己的歷史。

政治動員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和前進動力。事實上,政治動員已經成為目前中共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被視為一種政治文化“符號”。這種“符號”承載了中共組織、宣傳、教育、鼓動的歷史實踐和文化價值。因此,政治動員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是歷史的產物。正如法國思想家勒龐所言:“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是由一個哲學上的立法者根據一定的原則來建立的,而是由人們多樣而多變的需要經年累月不斷進化而成的。它不是邏輯的產物,而是歷史的產物。”[2]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央蘇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政治動員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和優勢,在此階段可以找到實踐的源泉。

1932年11月14日,《紅色中華》發表題為“政治動員工作”的社論,其明確指出:“什么叫‘政治動員’?就是要動員群眾在政治上了解目前斗爭——粉碎敵人大舉進攻——的意義,這一戰爭與他本身的關系,然后使他在這個斗爭中認識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工作,盡些什么責任。”[3]該篇社論賦予政治動員三個要素:一是定期召開團體的動員大會;二是講清道理,使群眾能夠明白自己工作的意義;三是深入實際,反對官僚主義。[4]1933年蘇區中央局發出《宣傳教育與干部問題》指示:“黨對群眾的宣傳鼓動工作,是黨爭取廣大工農群眾、組織群眾革命斗爭的一種重要的武器。黨如果不把革命的理論和黨的具體斗爭的策略,對群眾宣傳鼓動,使群眾澈(徹)底了解,那么黨就不能動員廣大的工農群眾進行堅決的澈(徹)底的革命斗爭,黨就不能澈(徹)底完成自己的任務。”[5]中共政治動員工作在中央蘇區的發展經歷了由“靜”變“動”、自“上”到“下”、從“中心”到“周邊”的拓展延伸,為中央蘇區的創建、發展和鞏固提供了前行的基礎和前進的動力。中央蘇區由此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堡壘,是粉碎敵人大舉軍事進攻的中樞神經。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戰爭與革命中,充分發揮自身組織資源優勢,利用既有的各種資源,從軍事、政權、組織、教育、文化等方面全面展開政治動員,凸顯戰爭環境和戰爭話語下的底層革命吸納特征,并為現代國家構建提供直接經驗。因而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現代國家構建歷經挫折,唯在社會革命的背景下方才獲得成功,一個關鍵的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在社會革命中運用了一種特殊的權力技術即政治動員,其對現代國家構建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促動作用”[6]。革命是動員理論的現實土壤,土地革命孕育出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特殊能力和思想智慧。中央蘇區政治動員是在沒有完備的政治體制、政治規范情況下開展的,是一種處于特殊時期、特定區域的“戰時狀態”政治動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北海市| 新余市| 文昌市| 高邑县| 全州县| 定陶县| 清流县| 龙井市| 方山县| 石屏县| 潜山县| 曲周县| 武冈市| 濮阳市| 基隆市| 宁阳县| 新竹县| 高安市| 油尖旺区| 文成县| 望都县| 江山市| 临沭县| 合阳县| 西丰县| 大邑县| 曲麻莱县| 东乡县| 永新县| 阳春市| 永靖县| 阜新| 江城| 高平市| 乌鲁木齐县| 福安市| 增城市| 姚安县| 汉源县|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