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社會建設70年
- 李培林 張翼主編
- 2030字
- 2021-09-30 11:51:09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現代化的實質是人的現代化或者說是人口素質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現代化進程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繼續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轉變并趨于穩定,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多并保持高位,為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條件。第二個方面,人口健康素質持續改善,人口健康壽命不斷延長,健康老齡化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基本趨勢。第三個方面,人口文化教育素質持續提升,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成為新的變化趨勢。
總體來講,我國人口現代化的進程基本上可以簡單概括為從“數量紅利”走向“質量紅利”的過程。但是,目前中國人口現代化總體水平還不高。中國實現了人口轉變和生育轉變,并不等于實現了人口現代化。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人口與發展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同時也面臨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問題與挑戰。
從社會經濟現代化發展趨勢來看,人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日益向科技、知識和信息傾斜,人的知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成為制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關鍵。現代全球企業的發展和維系,日益需要依靠人才戰略,世界產業日益需要依靠人才資源,世界經濟日益需要依靠人才動力;社會的現代化,離不開人口素質的現代化。針對當前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具體問題,加快人口現代化進程,特別是人口健康素質和文化教育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改善,可望為21世紀中葉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提供更加良好的人口環境。這對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針對當前人口與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人口健康素質和文化教育素質將是未來一段時期人口現代化研究的重點領域。而人力資本投資,將成為促進人口健康素質和文化教育素質提高的積極影響因素。與維持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所實施的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人口投資不同,人力投資更強調人力資源的開發,強調在教育、培訓和健康等方面對人進行的投資。人力資本投資,將對人口素質的提高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是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工作。
[1]參見 [美] 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心理·思想·態度·行為》,殷陸君編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參見劉錚《人口現代化與優先發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
[4]參見查瑞傳《人口現代化問題》,《人口與計劃生育》1994年第3期。
[5]參見張開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人口現代化》,《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
[6]參見于學軍《中國人口轉變與“戰略機遇期”》,《中國人口科學》2003年第1期。
[7]參見劉錚《人口現代化與優先發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李競能編著《現代西方人口理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9]參見于學軍《中國人口轉變與“戰略機遇期”》,《中國人口科學》2003年第1期。
[11]參見楊華《現代化的核心:人的素質現代化》,《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
[12]教育科學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13]參見劉錚《人口現代化與優先發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
[14]參見本刊編輯部《中國人口現代化:挑戰與展望》,《人口研究》2001年第1期。
[16]參見查瑞傳《人口現代化問題》,《人口與計劃生育》1994年第3期。
[17]參見張開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人口現代化》,《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
[18]參見陳友華《人口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3年第3期。
[19]參見王學義《人口現代化的測度指標體系構建問題研究》,《人口學刊》2006年第7期。
[21]參見賀滿林、陳俐、王大奔《中國人口現代化水平區域分布差異的主成分聚類分析》,《南方人口》2003年第9期。
[22]參見周炎炎《人口現代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系統模型構建及實證分析》,《統計與決策》2014年第5期。
[23]參見本刊編輯部《中國人口現代化:挑戰與展望》,《人口研究》2001年第1期。
[24]參見穆光宗、苗景銳《人口現代化和生育現代化:人口發展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標》,《人口學刊》2002年第12期。
[25]參見王學義《人口現代化效應研究——基于人口控制力的分析視覺》,《理論與改革》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