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科學視野中的新型城鎮化
- 王洪江
- 1356字
- 2022-07-11 16:35:39
三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城鎮化是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簡單地加強政府政策規劃或者任由市場引導自由流動或許都不是最好的辦法,怎么實現兩者有效結合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政策科學正是在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背景下應運而生。在新型城鎮化《國家規劃》已經完成的背景下,本書把研究焦點集中于新型城鎮化如何順利實現以及如何有效執行新型城鎮化政策,這一城鎮化關鍵問題上,在對影響新型城鎮化實現的關鍵變量——政策本身及其目標、政策網絡、政策工具的選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關策略。
第一,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解。中國新型城鎮化不僅是不斷在變化的事實過程,也是不斷受到城鎮化政策雕琢的過程。而中國的制度特性更是強化了新型城鎮化政策的影響,政策問題是政策分析的起點。厘清新型城鎮化概念本身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弄清楚新型城鎮化真正的學術含義,而不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只有搞清新型城鎮化究竟新在哪里這個基礎理論,才能正確理解新型城鎮化這一政策本身,執行才能有正確的起點。
第二,新型城鎮化政策目標。目標是衡量政策成功或者失敗的重要標準,任何政策都可以通過設定合適、合理的目標或解釋目標,調節政策實現的實際難度,目標的自規定性決定了,這是戰略實現的首要變量。
第三,新型城鎮化政策網絡。城鎮化主要利益相關主體相互依賴,事實上已經形成并組織成一個完整而高效的政策網絡,無論哪項具體的城鎮化政策有效執行都依賴這個網絡。同樣,需要改進新型城鎮化政策的執行,也必須通過該網絡的有效管理來實現,加強網絡內主體的分工協作、明確各自職責,才能切實發揮作用,從而完成如此巨大而復雜的社會工程。
第四,新型城鎮化政策工具。執行過程實質上是政策工具的選擇過程。新型城鎮化政策執行就是新型城鎮化政策工具的選擇。選取什么樣的政策工具直接關系到政策效果,關系到如何來實現新型城鎮化目標的問題,這需要根據政策目標、政策網絡特征等要素,結合歷史發展過程以及目前發展現實認真選擇政策工具,才能有利于實現新型城鎮化。
根據如上思路,構建本書的研究技術路線圖,即論著的基本框架如圖1.1所示。
圖1.1 論著框架結構
(二)研究方法
1.比較研究法。通過廣泛閱讀書籍、報紙、雜志、網絡等途徑獲取各類相關文獻,在對城鎮化理論、政策網絡理論、政策工具理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跟蹤挖掘、研究的基礎上,比較分析國內外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下的城鎮化,總結發達國家城鎮化歷程以及中國城鎮化歷程的經驗教訓,探討和論證我國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科學思路與對策。
2.系統分析法。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偉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城鎮化主體與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新型城鎮化政策是城鎮化主體作用的輸出,借用系統論“1+1>2”的理論思想,一個整體性的具有抽象意義的新型城鎮化政策,不應是具體的各個領域的城鎮化政策的簡單加總,這為城鎮化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啟發與科學思路。本書立足于國內外城鎮化歷史,提煉城鎮化規律性認識,把新型城鎮化置于世界歷史維度下考察其特性,同時與中國城鎮化階段性特征結合,構建新型城鎮化的政策系統。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新型城鎮化政策目標,城鎮化政策目標賴以完成的組織支持政策網絡,這些因素與政策及其工具本身、政策環境共同構成了影響新型城鎮化政策工具選擇的重要變量,這個新型城鎮化的政策系統是尋找實現新型城鎮化策略、方式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