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從工業文明對世界的統治到“人類世”概念逐漸從自然科學界延伸至社會科學領域,人類在改造并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把經濟數量的增長作為發展目標,以超出生態系統的供給能力和承載能力對自然資源過度索取和污染物過度排放,導致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資源枯竭、生態退化等。西方邏輯中長久存在的自然獨立于人類社會存在的觀念被認為是引發上述問題的思想根源。

西方學界從不同側面對上述思想提出過質疑和批判。生態保護的人類中心學說與生態中心學說站在倫理學的視角重新辨析了人類社會需求與自然界的關系,人們開始再度思考任何保護與提升自然環境的努力是旨在提升人類福利還是強調自然世界本身的權利與價值。20世紀中葉,新的生態學范式指出生態系統是復雜的、時空多樣性的以及非均衡動態變化的,進一步以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證改變了人們對于“荒野自然”的認知,讓謀求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追求。然而在這一系列裹挾于環境運動浪潮的知識口號中,盡管大多數學者都在極力避免,我們仍然能夠發現將社會與自然相互割裂的潛在假設。事實上,從生態學家到社會學家再到詩人,這些西方智囊們不僅僅是擁抱同時也在創造與強化著這種概念分離,所謂社會與自然的“整合”也只有在默認了其從始至終的分離才顯得有意義。所以時至今日,西方工業文明的根本性矛盾和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理論、方法和實踐依然面臨諸多困惑與困境。

中國古代思想中歷來有“和”的智慧。傳統中國環境倫理以“天人合一”理念為中心,沿襲三種主要的思想流派來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共融共存。中國獨特的哲學傳統以及傳統環境價值觀持續地為中國當代生態保護實踐提供了價值基礎以及特別策略。現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亦可望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基于中國智慧對工業文明轉型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發展難題做出科學解答。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國家層面對國際環境保護議程進行嘗試性響應,并于2002年開始初步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基礎并豐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的思想指引下,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具體推進落實。以生態保護紅線為政策核心的生態空間規制策略也成為中國整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國家層面的政策,生態保護紅線對于區域而言意味著一系列制度背景的改變與制約,包括為治理確定新的空間框架(發展的空間儲備配額)以及新的資源利用總量。地方政府如何落實該政策,能否將國家生態規制要求納入現有管治模式,實現地方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確保生態保護紅線政策有效實施的關鍵。

本書希望對上述問題進行一些初步探索。本書系統分析了目前圍繞生態保護紅線政策展開研究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礎上嘗試從結構與能動性相互關系的視角理解自然—社會現象,將生態與社會看作互相作用而非相互獨立的整體,同時深入分析社會—生態過程多尺度的背景,旨在形成理解價值、文化、個體意愿以及空間管制要素與快速經濟、社會、生態變遷等結構性要素互動關系的新思路。本書認為,以生態保護紅線為政策核心的生態空間規制策略在具體區域實施過程中,區域生態資源本底、區域增長模式及治理模式、地方政府綠色治理能力、生態保護市場化的程度以及地方治理社會生態等要素相互作用制約。生態保護紅線最終的實踐方式、核心設計要素以及規制力度是地方政府對于上述各種需求、壓力、機會進行平衡的結果。在此背景下的區域治理生態轉型則可以通過不同策略進行推進。本書通過對生態紅線劃定與管理在中國地方實踐的經驗教訓、內在規律以及影響地方政府落實相關政策背后的深層原因進行剖析,為生態保護紅線研究、城市與區域生態管治理論以及地理政治生態學提供新的實證支撐,同時也期通過對中國各區域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對策機制,助力拓展地方治理理論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林丹

暨南大學深圳校區

2020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阜阳市| 余干县| 米林县| 中牟县| 台北市| 桐梓县| 南木林县| 涡阳县| 车险| 邯郸市| 乡宁县| 广水市| 苗栗市| 邻水| 宁城县| 贺兰县| 疏附县| 齐齐哈尔市| 高雄县| 昌平区| 怀集县| 台东县| 界首市| 大石桥市| 甘肃省| 新民市| 鸡西市| 顺昌县| 建始县| 南昌县| 新密市| 威信县| 洛扎县| 冕宁县| 双鸭山市| 南丰县| 白山市| 咸阳市| 合山市| 巨野县|